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南错那
释义

山南错那旅游概况

错那县位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东南,东接印占洛隅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边境县之一。全县边境线长268公里,其中与印度的边境线长213公里,中不边境线长55公里。全县总面积34979平方公里,包括印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现实际控制面积约10094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海拔4380米,距拉萨400公里,泽当220公里。年平均气温-0.6℃,极端最低气温-37℃,全年无霜期仅有42天,常年天气寒冷,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尤以雪、洪、霜灾尤为突出,是典型的高寒县。

全县辖1镇1处9乡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5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藏、汉、门巴、回等民族。全县总人口14879人。我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半农半牧县,现有耕地面积2.23万亩,草场面积530万亩,森林面积36.6万亩。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荞麦、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牲畜主要有牦牛、黄牛、绵羊、山羊、马、猪等。

错那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生态、边境、门巴族民俗极为丰富,景点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因其地处边境、高寒,旅游资源特点特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其主要旅游资源的优势突出表现在: 一是自然景观方面:1勒布、浪波生态旅游资源,2、边境旅游资源。3、曲卓木嘎厦沙棘林旅游资源。4、县城温泉。5、神山神湖。二是人文景观方面。错那县现有寺庙10座,拉康1个,佛塔1座,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处,且教派不一,有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布东教等多种教派。在各寺庙中,尤以觉拉寺、达旺寺、贡巴则寺、扎洞寺、卡达寺最为著名,受教派不一的影响,各宗教场所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而且目前保持完好,室内壁画精美,文物众多,是旅游观光、了解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三是亚玛荣物资文化交流会旅游资源。亚玛荣物资交流会由民间自发组织形成,一年召开三次,分别在藏历的5月、7月、11月召开,尤以7月规模最大,前来交易的商贩主要有不丹、印度和境内西藏各地的商人,也有借此贸易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由于62中印战争,亚玛荣物资交流会被迫中断,时隔31年后,我们在1993年起恢复了来玛荣物资会。四是旅游产品方面。错那县旅游品种繁多,主要有觉拉、卡达的氆氇、卡垫、藏刀、糌粑桶、酥油桶、藏被;勒布、库局乡的木碗、民族服饰、竹编制品以及种类繁多的药材等。

这里有深蓝的,圣洁的康格多雪山,旖旎的边塞原始森林,还有独特的门巴民俗风情,既是情歌王子六世达赖仓央加措出生的圣地,又是与印度士兵零距离接触的地方,不仅风光优美,而且盛产木碗、竹器、藏刀、茶叶等特色手工纪念品,是西藏最近的边境原始生态旅游区和西藏唯一的全国红色旅游精点景区。

勒布基本情况介绍:

勒布位于错那县西南方向,距县城约40公里,国土面积1365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门巴族民族乡,现有人口623人,绝大多数为门巴族群众。门巴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门巴族独有的民族风情。门巴族主要聚集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珞瑜北境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龙山区(现为印占区)。“门巴”这一族称,既是门巴族的自称,也是他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 门巴族的木器有木碗、木桶、木盆、木箱、木柜、木床、木桌、马鞍和驸鞍,其中尤以木碗的社会需求量最大,它是门巴族和藏族农、牧民最喜爱的饮食器具。精致的木碗还是高级手工艺品。封建领主要求门巴族农奴工匠将木碗以低压差赋。竹器编制在门巴族群众中十分普遍,竹器种类繁多,有筐、蒌、席、筛、 盒、桶、碗、勺等。门巴族人民的吃、穿、住、家具、语言、结婚、丧葬等都有其独特的风俗。

沿途主要地点及公里里程:

错那县城至勒乡色木扎全程62公里,其中县城至丁丁拉(地名,油路止此)7公里,丁丁拉至勒布办事处33公里,县城至勒布办事处40公里,办事处至勒乡乡政府驻地13公里,乡政府至色木扎4公里。整条线路路面除县城至丁丁拉为油路外,其余均为沙石路面。

沿途主要景点介绍:

从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行驶,首先进入眼脸的景点是高原草场风光;驶过丁丁拉山,沿途多处可见高山湖泊,高耸入云、终年不化的雪山;翻过5000米的博拉山口,车辆便一路下行,盘山而下,便从多风、寒冷、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半干旱季风气候带进入到湿润、温暖、多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带,也进入了平均海拔仅有2900米、年均气温10.04℃ 、年降水量在960毫米以上的勒布办事处。

在短短40余公里的沿途中,高山林立、山高路陡、公路盘绕,从荒凉走向绿绿葱葱,从高原走进原始森林,真正体验一山四季、各季领风骚的独特风景。夏季的勒布鸟语花香,冬季的银装素裹,一条酿姆江贯穿全境,气势磅礴流往印度。沿江两岸山高路窄,地势险要,峰恋重叠,行云飞瀑,造就了各种旅游景点,如有莲花大师修行的神话,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传说,有色木扎自然奇观,等等。这些都领前来旅游观光的旅游、驻足留步。

从县城向西南方向行驶约36公里,便进入门巴族群众生产生活区,可参观独具特色的门巴族民居。勒布也是我县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自然的领气养育了勒布门巴族,给予了门巴族人无比的智慧。“门巴”藏语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几千年的生活习俗,形成了门巴民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如吃、穿、住、生活用品、语言、婚丧等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门巴文化。勒布民族的木碗、竹编独具特色,卡达的藏刀和卡垫做工精细,技艺精湛,都是旅游者十分青睐的纪念品,在全区享有盛誉。在整个勒布沟,可领略门巴民族风情;往南距办事处所在地3公里处,通过山计大桥(桥名),向北步行100余米,可参观62年反击战总指挥张国华同志的前线指挥部;返回后便到达勒布办事处。

从办事处出发,继续向西南方向行驶约3.5公里处,可见一岩石上唐僧像,相传是唐僧西行取经时经过此地,便留下其像;向前旅行至大石堡(地名)处,有时可见“无尾蛇”,因当地蛇不长、体粗尾短,取名“无尾蛇”,沿着娘姆江继续往西行至勒乡政府,沿途还可以见到从天而降、笔直垂下的瀑布、急流勇进的江水、海拔2800余米的茶场等景点。

从勒乡政府出发,沿着一简易公路向后山行驶约5公里路程,再经过约20分钟的步行,便进入色木扎,这里景点众多,主要有瀑布、看酥油灯、看水中彩虹、朝佛、蛇造形、男女生死器官、莲花生八岁脚印、石狗、石马以及钻洞子检验人心好坏等等。

拿日雍措至肖站沿途旅游景点介绍

拿日雍措是错那县最大的湖泊,位于县城北20公里,东径91°9′北纬28°30′的拿日雍措,总面积58.33平方公里。拿日雍措湖藏语意为“湖的前面”,距泽当180公里,距县城36公里。进入冬季的拿日雍措湖面结冰厚达十几公分,人可以经过湖面到达湖中央一小岛上去玩耍,小岛上还有一处较深的洞子,可以容纳三到四个人在里面休息,据传说,在几年前小岛上有一位老阿妈一年四季,除冬天出来购物外,其余时间均在小岛上生活,似乎故意在躲避人间的喧嚣,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甚是让人羡慕几分,据说现在小岛的这个洞还保依然保留着,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在来年的四五月,湖面的冰逐渐融化,整个湖面尤如一面碧蓝色的镜子,只要是前往错那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在此一留,与“她”一同合影留恋,并为之感慨!从拿日雍措湖前行36公里,便到达错那县城所在地,在从县城向东南方向行驶12公里,便可到达浪波乡政府。浪波乡是错那县另一个旅游圣地。浪波位于错那县东南12公里处,是我县主要的边境乡,有相当长的边境线,同时也是我县的重点牧业乡。行经在浪波边境线上,不但可以领略高山峡谷原生态景观外,还可以体验“达桑洞藏”和水葬台的重生与入死。“达桑洞藏”洞深达十几米,洞内有一处温泉常年不间断,据当地人介绍,洞内的泉水对胃病有独特的治疗功效,在同一洞内的另一侧,还有一处常年温暖高达80℃ 温泉,据说此外温泉的对腰疼病和胃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在此地还可以与一河之隔的一线印度兵进行民间小额交易。

从东章瀑布沿着一条简易公路前行9公里左右,便可到达肖站(地名)。在这里可以与境外边民进行小额民间贸易,与印度军人握手合影,面对面的交谈等等,同时还能够欣赏边境地区雪山、森林、湖泊、草原、牛羊相互映衬,共收眼底的迷人景色。

错那杜鹃花介绍:

杜鹃花属种类多,习性差异大,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

杜鹃花在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而以亚洲最多,有850种,其中我国有530余种,占全世界59%,特别集中于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一带,是世界杜鹃花的发祥地和分布中心。杜鹃花在西藏生长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尤其是高山冷湿地带。多种常绿杜鹃如黄杯杜鹃、白雪杜鹃、团花杜鹃、宽钟杜鹃等各色杜鹃花,常成密集的杜鹃花灌丛和纯林,竟有连绵一二十公里尽为杜鹃花“花海”的奇观。

杜鹃花的花期依气候和各种而不同,低山暖热地带多在2—3月开放,中山温凉地带多在4—6月开放,高山冷凉地带多在7—8月开放。

因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态环 境之复杂多样,杜鹃花的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干枝百干;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红似火、金光灿灿、晶蓝如宝,或带斑带点,或带条带块,粉红的、洋红的、橙黄色的、淡紫色的、黄中带红的、红中带白的、白中带绿的,真是千变万化,无奇不有。有的浓妆艳服,有的淡著缟素,有的丹唇皓齿,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风姿,仪态万千。

错那旅游精品线路介绍

到错那县旅游有三条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也可以与县旅游局电话联系,根据客人的时间,可为你设置最合理的旅游线路。 一、从泽当 184公里 (海拔4700米) 拿日雍措湖 28公里 曲卓木古沙棘林(4200米左右) 二、错那县城(海拔4380米 ) 31公里 浪波林海 (海

到错那县旅游有三条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也可以与县旅游局电话联系,根据客人的时间,可为你设置最合理的旅游线路。

一、从泽当 184公里 (海拔4700米) 拿日雍措湖 28公里 曲卓木古沙棘林(4200米左右)

二、错那县城(海拔4380米) 31公里 浪波林海 (海拔3900米) 9公里 肖站(地名)(海拔4300米)

三、错那县城(海拔4380米) 40公里 原生态风景区勒布沟(海拔2800米)

错那民俗风情:

勒布独特的门巴族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勒布办事处辖4个门巴族民族乡,现有人口650多人,绝大多数为门巴族群众。门巴族作为我县的少少民族,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门巴族独有的民族风情。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珞瑜北境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龙山区(现为印占区)。错那门巴族主要聚居在县城西南部的勒布办事处以及南部的印占门隅地区。“门巴”这一族称,既是门巴族的自称,也是他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的人”。农业是门巴族的主要产业,锄耕、犁耕(木犁)和刀耕火种并存,畜牧业次之。家畜家禽饲养普遍。以产荞子、小麦为主,其次是大麦、青稞、豆类、马铃薯和元根。南部以产玉米为主,其次是稻米。蔬菜种类很多,萝卜、白菜、葱、蒜和辣椒等各地均能生长。辣椒是当地的特产,产量较低,供不应求。牲畜主要有牦牛、犏牛、猪等。门巴族的木器有木碗、木桶、木盆、木箱、木柜、木床、木桌、马鞍和驮鞍,其中尤以木碗的社会需求量最大,它是门巴族和藏族农、牧民最喜爱的饮食器具。精致的木碗还是高级手工艺品。封建领主要求门巴族农奴工匠将木碗以抵押差赋。竹器编制在门巴族群众中十分普遍,竹器种类繁多,有筐、蒌、席、筛、箕、盒、桶、碗、勺等。门巴族人民的吃、穿、住、家具、语言、结婚、丧葬等都有其独特的风俗,由于内容实在太多,难一一作介绍,在此,就不再作一一阐述,各位旅行者实地一游,便知一二。但勒布门巴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已成为旅游爱好者追求目标。

错那门巴族文化

门巴族的民间文学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门巴族民间诗歌和叙事诗,脍炙人口,使门巴族赢得“诗的民族”的荣誉;门巴族诗人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已名列世界文学史册。门巴族神话、传说和故事也很有特色。

(一)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在久远的古代,门巴族曾有丰富的神话与民间传说,只是由于本教的盛行和佛教的传播,使古老的神话传说浓或淡地染上了宗教的色彩。又由于门巴族民间文学审美注意和审美创作的中心是诗歌,对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产生了历史性遗忘,所以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尚不能反映远古神话的全貌。

根据现在掌握的材料,门巴族神话可分为为三类:人类诞生神话;生殖崇拜神话;地理地貌神话。最古老的口头文学创作,在内容上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有除妖降魔的传说,有赞扬能工巧匠的传说,也有嘲讽不学无术,妄自尊大以及有关佛祖的神话传说。

神话《猴子变人》在门巴族中广为流传。《三兄弟和扎深木》神话,讲述人类起源的故事,佛祖的神话传就,如《释迦牟尼和加的贡布》把门巴族原始自然神话与本教神话相结合。生殖崇拜神话的根源在于氏族繁衍和需要和对扩大及增强氏族力量的渴望。《房脊神》是一篇最初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对男性生殖器生和殖崇拜的神话。讲述地名来历的神话如《镇压妖女》,描述人民战胜妖魔、善与恶对立,改造大自然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原始的英雄崇拜和英雄神话,可能是这类神话的原始母题。

如果说门巴族神话主要是古代门巴族人民对自然现象所作的现象和幻想的解释,曲折地反映了他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历程和情景;那么,在门巴族传说中,则主要是直接表现改造客观世界的民族英雄、能工巧匠。门巴族民间传说《皮休嘎木》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门巴族的民间故事,更接近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憎。如《猫喇嘛念》经的寓意故事,以动物形象为主,通过对动物形貌和习性的典型描写,并加以人格化和情态化,着意揭示现实的人际关系和批判道德丑行,幽默和讽刺是主要倾向。是从现实中提炼出的日常哲学。

(二)诗歌门巴族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民族

千百年来,门巴族人民把生活中的悲痛和欢乐、苦难和幸福、理想和追求、憎恨和钟爱,都化作一首首诗歌,洒向蓝天和大地。其中有热情奔放的酒歌,门巴语称“萨玛”;有忠贞诚挚的情歌,门巴语叫“森木能古鲁”——心中的歌的意思;还有起伏跌宕叙事诗,门巴语叫“卓巴古鲁”——牧人之歌的意思。

1.萨玛酒歌。“萨玛”酒歌是门巴族民间广泛流行的抒情短歌。最初,这类酒歌多用于婚礼、节日、酒会等喜庆场合吟唱。歌词生动、曲调欢快、明朗,歌声高昂,流行于门隅地区。酒歌诗节无定数,惯于用比喻、渲染和夸张的手法,用来抒发对民族的热爱、喜庆欢乐、对未来追求,给人以豪放的感觉。如萨玛《家乡》、《宝贝》、《白鹤歌》等作品,就是从大自然方面歌颂、赞美家乡的富饶美丽,明快生动地表达了门巴人对乡土的深情。把自己的家乡比作“从九天之上降临的白鹤”。?还有些酒歌,职《与你推心置腹》、《欢聚》、《挽留》、《流浪》……等作品,则从人文方面表达了眷恋故乡的情思、执著的友谊及对美满富足的渴望和追求。后来“萨玛酒歌”的范围扩大了,内容也更加丰富。在生产劳动、送行及日常生活的某些场合也喜欢唱这种曲调。

在墨脱门巴族地区还增添了曲调低沉婉转、如泣如诉的悲歌,其歌词为反映农奴的痛苦生活,这种悲歌皆是乘夜深人静时借以抒发在苦难中的愤懑之情。如有一首悲歌这样唱道:“不思不想尚得过,愈思愈相非愈多,我作佣人如牛马,权把苦汁当酒喝”。还有一首:“天空高翔的鸟儿,多么欢乐和自由。唯有我不自由啊!我的心中充满悲伤。我饮山间的泉水,别人都说甘甜,苦味自己清楚啊,我是没有米酒喝。盛夏我又热又渴,寒冬我冷得打哆嗦。世上的人们啊!愿你们不要像我,不要像我一样的受折磨。”

萨玛酒歌传说是一名叫拉不热的人所创作的。他一生以歌代乐,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最后他坐化成佛,成为门巴族传说中的歌神。?2.仓央嘉措及情歌。门隅地区,被誉为“情歌之乡”。古曲情歌是从萨玛酒歌中分化出来而形成的独立的诗歌体,它在西藏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内容多是表达男女双方的思慕、追恋的炽热感情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门巴族情歌以仓央嘉措的作品为其杰出的代表。?仓央嘉措(1683—1706年),出生贫寒,其童年和少年是在“情歌之乡”门隅度过的,是位来自民间的诗人。在他成为六世达喇嘛以前,过着自由自在的普通人生活,和广大劳动群众有广泛交往,并受家乡民歌艺术的薰陶,打下了深厚的诗歌创作功底。然而,他又生活在封建的农奴制社会中,他是“政教合一”统治的最高代表。他自身是矛盾的。17—18世纪的西藏,社会矛盾重重,政治风云变幻,也必然在他的心灵上投下浓重的阴影。他的诗作中。时时流露出深沉的忧思和酸苦的哀怨。处处体现一种对宗教的清规戒律的抗争精神和对自由理想,爱情的追求。如:常想的活佛的面孔,怎样来不到心上;没想的心上人的容颜,却在眼前明明朗朗。

仓央嘉措短暂的一生,留下情歌60首,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撞开了宗教禁锢的樊笼,道出了人的内心世界情感,而且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都与民间流传的情歌相近。因此有人说仓喜措的情歌作品,是脱胎于门巴族民歌,保持了门巴族情歌特色,是门巴族民间情歌的再创作。由于仓央喜措的情歌能够充分表现封建农奴制度流治下广大农奴追求纯真爱情美好生活的愿望,又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长期在门巴、藏族地区传颂不衰。仓央嘉措的名字也早已载入世界文学史册。其情歌作品除国内有我种民族文字的译本外,在国外有英、德、俄、日、印度和蒙古等国文字的译本出版,传播于世界不少国家。

错那边境原始生态之旅

线路一:泽当—错那—勒布(浪波)—杉木扎—泽当

D1:泽当—错那—浪坡—肖站—错那,沿途参观雅拉香布雪山,邛多江草原、拿日雍错、野生动物,直接接触边境第一线。晚上在错那县城可沐浴温泉。住错那

D2:错那—勒布—杉木扎—泽当。领略从海拔4500米至2400米的独特气候,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你可以度过一年的四季。参观自然生态风光,独特的门巴文化。住泽当

线路二:泽当—隆子—三安曲林—扎日—泽当

参观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

线路特色:边境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一路风光,一路风情,向前迈出一步你就站在了印度的国土,你会有无尽的激情。一路流水欢歌,一路鸟语花香,人与自然是那样的和谐。

错那千年古沙棘林

在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曲卓木乡政府所在地,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然古沙棘林。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2000多亩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树围最粗4.5米,十分壮观。有关沙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时期,有些因长期征战致伤致残或者病弱的战马,被主人遗弃在荒野上,战马很有灵性,它们自动结群觅食,用群体的力量抵御猛兽。不久奇迹发生了,荒野上游荡的“病马”,竟然个个都是膘肥体壮,毛皮闪闪发亮,人们惊诧之余开始寻找发生奇迹的原因,他们很快发现这些被抛弃的战马在荒野里的主食——沙棘。

沙棘还是生态经济价值极高的果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可以说是浑身是宝。沙棘果实酸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有机酸、维生素,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沙棘果酿制的沙棘酒可清脑清心,沙棘油具有抗辐射、抗疲劳、增强机体活力的作用。沙棘叶可制茶叶,又是很好的牲畜饲料,适口性强,营养丰富,还能起到防病免疫的作用。

曲卓木乡的沙棘王林,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可谓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亚洲沙棘之最。错那的这片千年古沙棘林,属于野生柳叶沙棘林,当地人称为“拉辛”,藏语为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据说旧时噶厦政府就曾派出看护员专门照看这片沙棘林。如今,乡里也雇佣了一些当地群众来保护这片千年古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到这里,使之成为了山南错那的一个旅游亮点。

仓央嘉措故里——错那

仓央嘉措(1683-1708),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是颇具争议的活佛。父母是西藏南部门隅宇松地方的农奴。仓央嘉措虽然生长在农村,却聪敏异常,才智过人,高高的身材,亭亭玉立;红润的脸庞,眉清目秀,气宇轩昂;外加他举止潇洒,使无数美丽的藏族姑娘一见倾心。仓央嘉措不仅风流倜傥,富有文采,擅于诗歌,而且他有一身惊人的武艺,善骑射,长剑术,又是一个绝妙的猎手。

仓央嘉措的诗歌在西藏一直被广为传颂。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生与死,总是让人难以释怀,只是此岸与彼岸之间的,究竟是什么?活着的,也许并未活着,逝去的,也许并未逝去。时空的变换中,人亦在变。也许,有了方向,或许,还迷失于雾霭。雪域茫茫,无边无野,或许,那里的确藏着人类灵魂中最为真实的东西。

仓央嘉措故居

仓央嘉措的生地,迄今所见藏、汉成文资料均称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的“域松”或“沃域松”地方。18世纪的蒙古族喇嘛阿旺伦珠达吉在其所著《仓央嘉措秘传》(以下简称《秘传》)中称生于“纳拉沃域松”。以上均属藏语命名。“域”为“地方”之意,“松”为“三”之意,“域松;即“三地”。“沃域”为“洼地”之意,“沃域松”即“三洼地。”“纳拉”为“鼻山”之意,“纳拉沃域松”即“鼻山下之三洼地”。以上三种称法,实指一处。“域松”(或“沃域松”、“纳拉沃域松”)并不是具体村镇之称,而是对一个地区的泛指,带有“地方”、“地带”和“地区”的意思。 在今门达旺的西部附近,“三地”指乌金凌、桑结凌和措吉凌。据《白马仁青》专集一书记载,很早以前有个发现“伏藏”的红教大师乌金桑布(1323年一)曾在这三个地方分别建有属红教派的乌金凌寺、桑结凌寺和措吉凌寺,因而得名。《秘传》中称:“说到(仓央嘉措)诞生之地,原来是邬仗那第二佛祖(指莲花生大师——引者)曾经加持过的宝地”,即指“域松”。仓央嘉措的祖上即久居在此三地相连接的的派嘎村。他的祖上虽是红教世家,名门望族,但到了他的父辈已沦为贫苦农民。他的舅父顿巴和姑母视财如狼,趁机夺走他父母仅有的微薄财产和房屋,故其家不得已迁居于紧靠乌金凌寺旁边的一所小房里。不久,一位在西藏历史上影响久远的人物仓央嘉措俗名宕桑旺波即在此诞生。另据在达旺和乌金凌寺居住过的索郎先生介绍:居住在门达旺的人都知道仓央嘉措生在乌金凌。 仓央嘉措诞生的那所小房至今还在,作为圣地,门巴族群众络绎朝拜。据传:一次,仓央嘉措使其母生气,被母亲追打,于是在乌金凌留下了仓央嘉措孩童时的脚印。在家乡期间,他在乌金凌路口的一个石狮子上练习写字涂画,至今刻记犹存。仓央嘉措在错那学经期间,因怀念故土,几返乡里,曾亲手在乌金凌种过一棵柏树,此树至今还在云云。门巴族因出了一位达赖仓央嘉措,引以为荣,便把他用过的小茶具、衣物,连同他母亲的遗物,存放在乌金凌寺和达旺寺中留念,并珍藏至今。这些传说,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固然不能当作信史;但是,这些传说也发生在乌金凌,与乌金凌紧密相关,倒是可以作为他的出生地的签证。所以,仓央嘉措的出生地应为门隅的乌金凌。阿旺伦珠达吉在其《秘传》中写道:“圣德上师(指仓央嘉措——引者)的功德,都藏而不露,甚至对自己的生地、族裔等等也守口如瓶。……

外人每问及‘大师诞生何处是何族裔高寿几何时,总是答道:‘我自幼浪迹在外,年深日久,父母乡土都忘怀了。”这种说法,自然有宗教宣传上的需要,颇有“神圣飘渺”的意味。而后世文献均不具体指明生地,乃以地区泛称,犹如“门隅人”、“前藏人”、“康人”等一样,是可以理解的。以此传世,以至今日不得具体,盖所以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