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东陈集镇
释义

地理位置

陈集镇位于定陶县北部, 东经115°38′,北纬35°12′。南与杜堂乡交界,东和半堤乡为邻,北依洙水河与菏泽市接壤。西部是保宁乡。镇机关驻陈集村,距定陶县城15公里。

概况沿革

陈集原名程桥,明初开始在程桥起集,因陈楼村陈氏在此集立了千顷牌,改名为陈桥集,后又称陈家集,清朝中期演变为陈集。清末属北方棠西村。1934年,改建为陈桥镇,属第五区。1944年10月改称陈集区。1949年改为定陶县第三区。1958年3月成立陈集乡。1958年8月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同年,更名为陈集人民公社。1984年1月成立陈集镇至今。

自然状况

全镇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略北洼东低、西南平、中间高。土质西淤、 南沙、东北碱、中间“火龙岗”。碱地、涝洼地各占总耕地面积的1/5左右,现均已改造成稳、 高产田。东西最大距离5.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3公里,全镇占地面积491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371公顷。主要河流有洙水河、薛寨沟、南干渠、柳林河,境内流长15.5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蔬菜、中药材等。全镇植被面积3981公顷,覆盖率81%。 全镇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全镇少数民族只有回族,人口635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8.6%。全镇有张、王、李、赵、刘等39个姓氏,其中张姓人口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3.2万元,1978年为329.2万元,2000年为14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所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为6.5∶90∶3.5。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00万元, 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1亿元。该镇以乡镇企业发达闻名。 自1958年以来,境内先后兴建投产各类企业1600余家,总资产4亿多元,从业人员2万多名,其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是6家企业集团:山东国华实业集团总公司是国家大一企业、国家级企业集团和省计划单列企业;山东盛华达股份有限公司是菏泽市首家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都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菏达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福鹏裘革集团公司前沙海皮厂均是国家大二企业和省级企业集团。

强镇由来

该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春秋三传之一《谷梁传》作者谷梁赤故里,在国内外颇有影响。该镇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列全县第一,相继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单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明星乡镇和安全文明镇等部省级以上荣誉60余项,姜春云、邹家华、费孝通、李春亭等几十位省级以上领导先后亲临视察,并誉之为“鲁西南的一颗明星”。1996年5月菏泽地委、行署把陈集镇列为外向型经济示范镇。

大事记

1944年10月,成立陈集区公所,孔耀坤任区长。 是10月,成立中共陈集区委,张耀华任区委书记。 1949年8月,陈集区改称第三区,中共第三区委、第三区公所成立。 1950年4月,平息股匪抢劫陈集粮仓、举行暴动事件。 是年,第三区医药合作所成立,1951年改称卫生所,1958年称陈集公社卫生院,1984年称陈集镇卫生院至今。 1953年,李丕进、苏效亮、张义秀在陈集村支起红炉打制小件产品;赵自忠、李庆余成立木工组。 1954年5月,第三区第一届人代会召开。 1957年6月, 县人委公布《定陶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录》,陈集境内谷梁赤墓被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10月,陈集公社第一次党代会召开。 是年11月,定陶县建置撤销,陈集公社归属成武县。 是年12月,定陶县第七中学在陈集建立,1985年改称陈集镇中学。 1961年10月,定陶县恢复,陈集复属之。 1966年6月,县公安局在陈集设立派出所。 1968年春,中沙海村创办裘皮厂。 1969年1月,前沙海村创办裘皮厂。 1970年春,中共中央委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安到陈集视察工作。 1975年1月,七一大队李德芝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6年,在陈集村西筹建日产2.5吨造纸厂,一年后建成投产。 1977年,陈集公社创办裘皮综合厂。 是年8月,中沙海村党支部书记沙瑞义当选为中共第

特产:陈集山药

陈集山药两个品种:西施种子、鸡皮糙。其消耗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口感集“面、甜、香、绵、爽”于一体,药用保健价值上乘。2008年被国家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陈集山药原产地)。

千百年来,陈集山药在消耗、生活中留下了一串灿烂的山药历史和文化,人们口耳相传至今,或悠扬动听,或波澜起伏,或神密莫测,或意味深长……

定陶《县志》有载,人们口耳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携西施扁舟五湖,弃官经商,辗转定居陶丘(今定陶因之而得名)。因西施有“食薯蓣,美形体”之好,定居后,常思家乡苎萝蓣(山药)之美味,时不思食,日见消瘦。

商祖范蠡获悉原因之后,爱妻之情战胜了“誓不还乡”之誓,密派下人到西施家乡,购来了十数担“苎萝蓣”。

西种得之如宝,为暂时有食,遍访陶丘宜训植之地。终在陶丘北40里今陈集见一沙壤平川,随将“蓣种”交于一乌姓农民训植。

苎萝蓣在陈集生长,如鱼得水,枝繁叶茂。长出的山药顺直,质硬如铁棍,口感极佳,与西施家乡的野生苎萝蓣相比,外观、质地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该种不结豆,难以扩繁。

自此,苎萝蓣在陈集落地生根。

被称为商祖的范蠡,弃官经商后,经商有道,处世有方,曾三聚千金,又三掷千金,广为流传。

范蠡聚千金为什么又掷千金?在现代范蠡思想研究中,多数学者对照一致的意见为:范蠡“救世济贫”的儒家思想所至。那么,范蠡每次掷金的原因又是什么?却很少有人研究,鲜为人知。

但范蠡因陈集山药一掷千金的故事仍在陶城民间口耳相传。

范蠡弃官经商,携西施定居陶丘,并以陶丘为天下之中,施以经商才能。夫妻恩爱、事业有成,很快积攒了千金资产。

现代的定陶,人杰物丰,气侯宜人。西施在这里生活颇感得忌。虽年过中年,但风姿不减。而范蠡却不尽相同,为妄图,为事业奔忙操劳,虽只年过50,却有些未老先衰。身体日见消瘦,夫妻房事常不能完成。

西施见范蠡操劳过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劝说范蠡,注意休息,并亲自下橱为之调理。

月余,范蠡竞神精气爽,夫妻生活恢复如春。

当西施把用自己训植的苎萝蓣为之调理的秘密通知范蠡后,范蠡为之感动。随赏种植苎萝蓣的陈集乌姓农民百金,接着一掷千金资助定陶朋友、农民。

乌姓农民得百金后,随成富户。为感谢、纪念西施、范蠡、训种赠金之情,立属世代植蓣,并把苎萝蓣改名为:“西施种子”、“西伯种子”(因范蠡姓范名蠡,字少伯)。

时间似箭、境如流水。时至明朝时期。陈集“西施种子”的药用价值,保健作用已广为人知。其调中滋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药性,已被事前的名医、郎中所应用。

事前,有一农民终生勤劳持家,家产颇丰,成了小知名气的员外(地主)。所不幸的是只有一子,颇为不孝。到老员外年青多病时,不思敬老,反倒与自己的妻子常商议如何让老人早逝世。

有一天,不孝子突来灵感:找一名医,为父求一早逝世药方,既不落骂名,又完成了愿望。于是就带着重礼,寻求名医。

当寻到时姓名医时,就把原委通知医生,求取药方。时医生听完诉求,认为非常震惊,心想天下还有这样不孝的伪君子。于是反其道而行之,随口通知不孝子:每天一斤西施种子(山药),加自糖蒸吃。说后,再不理此人。

不孝子得到名方后,照方炮制。谁知老人食用西施种子白糖后,月余,白胖,精强神壮。不孝子正在怀凝名医的药方,有一天老人却突然逝世亡。

不孝子非常感谢名医的药方,以重礼相谢。名医获悉后大感不解。随问不孝子:最后是在什么中心吃的?不孝子答道:在我家院子里的榕花树下。

至此,名医顿悟,是榕花的花粉落在了西施种子(山药)上,反应成毒所至。名医后悔自己一时生机,忘记了交待禁忌。治病救人,反倒成了害人。

相传,有一种植陈集山药西施种子的农民,非常珍重自己的休息后果。当西施种子收获后,就储存在自己的卧室里,并盖上苫子,生怕被别人偷去。

有一天,他掀开苫子检讨自己存放的西施种子,却发现少了一些。自己没卖又没吃怎么会少?于是他加大了检讨的次数,却又发现几次无缘无故的少。

他下决心要抓住这个小偷。白天关上门,不让人进屋,晚上不睡觉,注意看谁偷他的西施种子。

这一天,他似睡非睡,似梦非梦的朦胧中,不听门响,进来了一位彪形大汉,头大如斗,有红肿包扎状。到屋后,掀开苫子就拿西施种子。农民一见急啦,伸手抓住了这位大汉,大声呵斥:你是谁?为啥偷我的西施种子?

那大汉见状连说对不起,并报名说:我是南40里王家的三刹,因其盖房打夯把我的头砸破了,只有你的西施种子加冰片,才能治我的头肿,所以才来借取。

农民说:你既是王家的三刹,他砸你的头,你为啥不治他,反倒取我的西施种子?三刹答道:做恶不报,时候不到。说罢转眼不见踪影。这时农民猛然醒来,惊得一身冷汗。

时过三年,南40里王家办丧事。为招待主人,头一天就请橱匠,蒸、炸、煎、炒,备下席上用品。

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王家的一只狸猫发了疯,把准备的席宴菜、又吃、又屙、又尿,直至无法食用。

第二天王家主人一见大恼,抓住狸猫,全身浇上食用油,点着火,要活活烧逝世这只猫,以解心头之恨。

谁知,这只猫身上一着火,急的又抓,又咬,一下子就挣脱啦。猫带着满身的火,跑罢堂屋,跑东屋,瞵间王家一片火海,所有的东西全被烧光。

也就在这一年,种西施种子的农民,有一天掀开苫子看山药的时候,发现山药上放着一堆银子,足有300多两,还有一纸字文,上写王家三刹奉还。那“三刹”之神,乃是《封神演义》中的纣王长子殷郊。那似梦般的西施山药冰片膏专治红肿之症的民间故事,谁也说不清为什么却在曹县一医药世家配制。直到民国年间,曹县这一医药世家每年都到陈集置办西施种子山药,配制西施冰片膏。

上帝主宰物种,自然制造奇迹。千百年来从不结豆的陈集山药西施种子,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却发生了奇迹。

陈集山药西施种子,到了明万历年间,传承种植的是一张姓农民,名曰张善。此人终生诚实勤劳,乐施好善,只是年过五十,膝下无子,甚是不悦。就在他五十二岁那年,却发现自己种植的西施种子山药,有一棵变异株结了52个豆。张善视若珍宝,第二年用心造就,长出的山药,外观酷似西施种子,只是表面毛襄点突出,有如白条鸡皮;再观其质地,硬实如铁棍;尝其口感,“面、甜、香、绵”更如西施种子无疑。

张善得52豆这年,恰是他52岁,这年又喜得贵子,于是张善就给其取名“双喜子”、“52豆子”。祖先据其质地长相,亦称其“铁棍”,“鸡皮糙子”。

自从有了鸡皮糙,陈集山药才得以扩张面积,才得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陈集山药的美味。

陈集山药在清道光之前的名称为:苎萝蓣、西施种子、西伯种子,鸡皮糙子、52豆子、双喜子、铁棍。什么时候改名为陈集山药的呢?

相传,清道光年间,有陈集人谷姓武进士,名韫璨,字宝岩。任永州总兵时,因剿匪有功,皇上钦点得胜回朝。途经家乡,将家乡陈集种植的山药献给朝廷,深受赞颂。随之传名为“陈集山药”。

清光绪年间,有陈集人李姓守身,在朝做侍卫,奉皇上口谕,回乡收集陈集山药贡于朝廷。光绪食后赞颂不已。随赐于后宫、大臣品尝。

至此,陈集山药名声大振,人们不再称呼其原名,盖称“陈集山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