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市小组 |
释义 | 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小组是在上海师范大学环境学科带头人李景锟、陶康华老师的指导下于1987年秋成立的上海市最早的大学生绿色社团。小组以"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时尚"为宗旨,紧扣上海城市问题,开展环境调查研究,先后获得各类奖励十余项,有八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992年,原上海市委书记韩哲一同志亲自为城市小组授旗。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贵璋同志表扬小组“创造了人大、政府和学校三结合的模式”。二十二年来,小组成员不断更替,但宗旨始终不渝,先后有近万名学生参加了城市小组。小组骨干成员毕业后,因能吃苦实干,富创造精神,多成为传播和实践绿色理念的栋梁之材。如90届小组负责人黄沈发现任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所长。99届小组负责人蔡新军同学被评为2000年度“上海市十佳青年志愿者”。社团2002年获得环保民间最高奖项——第六届地球奖青少年集体奖,这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学生社团。 获奖情况:1988年度上海大学生优秀科技成果奖。 199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度上海市大学生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度上海市咨询决策优秀成果奖 199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度至2002年度城市小组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优秀项目奖”。 2002年度第六届地球奖青少年集体奖 2003年度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 2003年度城市小组组织的2003年大学生市容环卫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团市委的暑期优秀项目奖 2003年度校十大金牌社团 2008年度校精品社团 2009年度成为上海市大学生环保社团联盟常驻基地 2009年度成为上海市大学生环保社团联盟主席团成员 2009年度成为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营主办社团 2010年度精品社团前三名 我们从事环保工作的成果:一、运用航空遥感分析大气粉尘分布制图,获1988年上海大学生优秀科技成果奖。 二、上海市建筑工地分布及变迁遥感调查, 获1988年上海大学生优秀科技成果奖。 三、上海市绿化遥感调查 获199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浦东新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获1993年上海市咨询决策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城市结合部土地利用现状及变迁遥感调查,获1993年上海市咨询决策优秀成果奖 五、运用自制遥感气球探测黄浦江上游洪灾水情,获1991年上海市大学生科技成果二等奖。 六、参加上海市重大咨询决策项目上海城市灾害高发区分布与预测研究,获199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上海城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 获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八、城市小组关于漕河泾水质恶化的紧急报告,1990,上海市政府夏克强副秘书长批转市环保局立项调查。 九、漕河泾地区水环境系统控制方案研究,1994,城市小组先后组织调水5次,为项目调查主力。提出建立河道综合整治领导机构的建议被徐汇区政府采纳。 十、关于东亚运动会期间宜山路沥青罐爆炸事故对蒲汇塘泵站排水影响的调查报告(1994),作为市政府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决策参考,受到市府主管副秘书长陈正兴同志表扬。 十一、龙华港水系泵站污染调查分析(2000),城市小组为第二承担者,提出的雨水泵站污水晴雨分流方案已于2001年被采纳实施。 十二、1998在中国环保作家唐锡阳先生的带动下,发起组织上海市高校绿色志愿者首次联合行动—上海大学生绿色营,编辑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考察报告图集。 十三、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支持下,组织了第二届上海大学生绿色营——黄浦江溯源考察,受到安吉县人民政府的重视,县长亲自回访,1999,关于在安吉建立上海市环境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议,被上海市政府采纳,2000年6月5日举行了授牌仪式。 十四、1999年至今城市小组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优秀项目奖”。 十五、2002年4月获第六届“地球奖”青少年集体奖。 主要事迹:城市小组成立于1987年。被称为人民好公仆的已故上海副市长倪天增同志,当年曾对同学们讲了五个睡不着觉的问题。第一便是城市病如何整治,同学们从城市绿化空间信息着手,学习利用航空照片进行了绿化分布和统计制图的试验,解决了历来统计只算种、不算死,只算增、不算减,只计数,不计分布的问题。同学们把绿化看作是城市的肺,为了扩大绿化空间,城市小组还提出上海屋顶资源利用的建议,使用轻质硅藻土进行了多年屋顶绿化实验,积累了数据和经验,青年报曾在头版给予报导和推荐。为了测定城市的水绿生态效应,同学们利用热红外辐射计昼夜进行地面测量,从几千个数据中总结了城市下垫面的热效应规律,为城市生态效应的能量考核奠定了基础。 城市环境问题最尖锐的是水环境,城市小组从身边的漕河泾河道做起,根据多年航空照片上反映的水质变化和实地调查,1990年冬向市政府发出了关于漕河泾水质恶化的紧急报告,并利用自制的水色等级卡,每天观测河道水流和水质的变化。为了解决每年秋天在漕河泾两旁举行的桂花节只闻水臭,不闻花香的问题,同学们调查访问了十多座水闸、泵站,在三个区县水利、环保、市政、航运等八个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多次调水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表扬。泵站往往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但却是城市小组的第一课堂,同学们把排水比作是城市的肾脏,他们在十多年的观测调查基础上弄清了雨水、污水泵站、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与河道水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解决本地区大型污水厂水量不足,而雨水泵站中却混流五万吨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经过周密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晴雨分流的集污方案,2001年被区政府采纳实施,取得了在河道中本地污染减量50%以上的效果。此间同学们和排水工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市劳动模范史增贵同志一直担任小组的课外辅导员。 在水环境调查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了污水、死水集中地蚊子猖獗的现象。由于传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灭蚊存在的毒害性很大,城市小组的同学采用生物灭蚊技术取代传统灭蚊方法,在学校和社区积极推广,并与各高校联合开展生物灭蚊行动。夏天明显的感到蚊子少了,同学们的赞扬和社区的表扬信,是对我们行动效果的最好证明。 废电池的回收也是我们日常活动的一个内容,我们和校宿管科联系在每个寝室楼都安放了“废电池回收桶”,并通过海报和校园网等途径向大家列举废电池的危害,提高了同学的环保意识。对于回收桶里的废电池我们定期进行整理清点并通知环卫所前来清理运走。最近一次,我们整理出798公斤近4万枚各类废电池。 城市小组在自身的学习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公众问题、全球问题。在环保作家唐锡阳先生的引导下,在绿色志愿者联合起来的旗帜下,1998年开始,城市小组发起了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营的活动。 近年来市政府投巨资,实现了自来水取水口上移和合流污水外排,可是随着太湖流域水环境日益恶化,全流域人民几乎都找不到优质、放心的饮用水源。城市小组的同学开始把眼光投向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筹划了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营黄浦江溯源考察,并初步考证了浙江省安吉县天目山主峰龙王山是黄浦江太湖的主要优质水源区。 2000年12月,城市小组代表学校接待了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十位自行车万里行环保宣传志愿者,并在上海各高校和华阳、康健社区同时开展了主题为“爱我母亲河,护我三江源”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同学和居民对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关注。2001年8月,城市小组成员参加了2001年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营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考察活动。2001年12月,正逢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自行车万里行环保宣传活动一周年,他们作为”全国十佳青年志愿者集体” 代表和97’全国十佳公仆——罗松仁青的代表,接受学校团委和城市小组的邀请,来上海高校和社区作报告,并正式签订了“长江首尾共建绿色文明”的协议书。 2001年12月1日,上海市市政府根据上海的气候特征增定其为首届“秋季植树日”,为响应号召,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小组发起了赴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植树的活动。同学们及各高校环保组织都积极参加了此次绿化,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种下了110棵四季杨树苗。在推广“宫胁法”植树的同时为上海增了一片新绿。 200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们城市小组作为青少年集体荣获了第六届地球奖。“地球奖”是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于1997年共同创办的环境奖项,旨在表彰新闻、教育、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每年评选一次,迄今全国已有172个个人及集体获此荣誉。这次城市小组能获奖是城市小组的所有成员和指导老师15年来不断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社会各界对我们关心和支持的结果。地球奖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 2009年担任上海市大学生环保社团联盟常驻基地,并于2009年11月份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上海市大学生环保社团联盟”揭牌仪式,团市委学校部副部长邵世志与校团委书记戴冰书记亲临揭牌。 2010年3月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在上海奉贤海湾旅游区举办了上海第一次大学联动的绿色出行,青年报记者对本次活动全程报道。5月为了悼念玉树地震的受难同胞,城市小组在奉贤校区举办了“共建长江首尾绿色文明,悼念玉树地震受难同胞”的校园纪念林植树活动,师大老校长杨德广教授亲临现场,这次活动一共种下35棵不同的植物,为奉贤校区增添了一抹绿色。 一切荣誉只代表过去,却象征即将要走的路。环保的路很长,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