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塞西林宫
释义

德国宫殿。位于柏林西南27公里的波茨坦市。是波茨坦著名景点之一。

由来

1912年~1913年,德皇威廉二世为他的长子——威廉皇太子在波茨坦北部建造了一座仿英国乡间别墅风格的宫殿。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工程停顿,直到1917年才建成,耗资约150万马克。该宫殿以太子妃塞西林公主的名字命名,称塞西林宫或称塞西林霍夫。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法西斯德国已经投降,法西斯日本正处于崩溃前夕。苏、美、英三国政府经过协商,决定举行第三次首脑会议。会址就选定在柏林近郊景色秀丽的塞西林宫。1945年7月17日下午5时会议开始,至8月2日零点30分宣告结束。苏、美、英三国为战后各自不同的利益,在很多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签订了《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并发表了《波茨坦公报》。后来这两个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会议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的战后处置方针,通过了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波茨坦公告》。

布局

会议期间,塞西林宫的36个房间全部用作代表团的工作室和会客室。原来的宴会厅作为苏联、美国和英国代表团团长的工作室。这些房间至今仍保持着当年华贵、庄重的陈设。会议大厅庄严肃穆,正中的大圆桌是苏联朱可夫元帅请莫斯科家具厂专门为这次会议赶制的。圆桌中央放着一个圆形插座,上插苏、美、英三国国族。圆桌周围放置15把坐椅,其中三把较大的扶手椅是供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7月28日后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就座的。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居右侧,中间是杜鲁门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左侧是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率领的英国代表团。

历史意义

波茨坦会议是二次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继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之后,处置战后欧洲问题和确立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会议的举办地点,塞西林宫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二战结束以来,在塞西林宫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