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玉英 |
释义 | 1、新日电动车监事会主席—陈玉英陈玉英,女,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个人荣誉:2008年因圆满服务北京奥运会而荣获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的感谢函及北京奥组委交通部的表彰奖状。2010年,因在服务世博、宣传世博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荣获上海世博会“世博城市之星”表彰。 2、支前模范陈玉英陈玉英,女。支前模范。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思县那琴人民公社妇联主任、防城县垌中供销社副主任兼民兵排副排长。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将自己两个幼儿送往娘家,带病和同志们一起根据部队需要采购各种食品,保证了参战部队和伤病员的副食品供应。立一等功。被誉为“火红上的好后勤”。同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支前模范称号。198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被商业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后任防城各族自治县妇联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3、高级讲师陈玉英(图)个人简介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64年8月参加工作时间:1987年8 月 学 历:本科 职 称:高讲 职 务:成教处主任 政治面貌:党员 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 中华医学会桐乡分会 会员 浙江省生理科学会 会员 桐乡市中医学会 会员 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 会员 荣誉称号:桐乡市学科带头人 成就及荣誉1987年7月毕业于温州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8月获内科医师职称,2001年12月晋升为高级讲师。2000年8月至2001年5月参加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医学专业研究生主干课程学习;2001年2月至3月,参加嘉兴医学院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成绩优良。自1999年来,独著文章11篇,并在正规刊物上发表,其中有5篇获奖;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一篇,获桐乡市中小学第六届小论文竞赛二等奖。2002年度获嘉兴市职业学校第二届“双高课”教学二等奖,2002年、2004年相继获得桐乡市级生理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03.9-2005.9主持桐乡市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职业学校成立青年成长辅导中心的探索》,已结题。教学效果显著,1988年至1995年辅导学生参加省医护类中专生理学自学考试,合格率名列前茅;1999年辅导在职医护人员成人高考,上线率94.9%,有生理学考分高的功劳;首届高级护理班的高等学历文凭考试,陈老师执教的生理学,合格率97.3%,名列全省第一;2001年来,一直执教高三的生理学,在近5年的单招单考中,桐乡综合中专的上线率、优秀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含生理学)平均分较高,在同类学校及高职院校中有良好的口碑。 4、宜宾地区歌舞剧团三级演员-陈玉英1955年生,女。福建人。曾在京剧、话剧、小品中担任主要角色,还担任了独唱、舞蹈、节目主持等工作。在参加演出的歌剧《印度洋边漂泊人》曾调省里汇报演出,此剧还到甘孜、阿坝等地巡回演出,该剧中扮演的印度姑娘丽卡剧照在《四川画报》、《四川音乐》、《戏剧与电影》做封面发表。参加演出的小品曾以优秀剧目参加全省话剧小品"神奇杯"比赛。在电视艺术片《酒乡情》中任节目主持和独唱,在四川电视台播放,该片中的独唱《我愿是星星,我愿是浪花》曾被四川电视台选为1987年春节巡回展播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参加演出的舞蹈《金沙浪花》在1992年全省舞蹈调演中获三等奖。 5、陈玉英 农艺师女,1941年出生,山东金乡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山东省济宁农校。原任金乡县农业局农技站副站长,现任山东省金乡县果树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业绩:30多年来,长期坚持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1984年以来,兴办了樊陈果树、庄稼技术学校,并经常外出到山东各地累计培训农民学员7000余人,无偿技术咨询达10万余人次。经过多年的田间试验,探索出蒜薹早上市、蒜头增产新技术,为蒜农新增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致力于果树品种的引进培育,繁育优质果苗100万余株,发展果树基地2000余亩,扶建高标准果园61个。1993年成功地探索出防治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的特效药--樊陈果病克星,苹果好果率由一般的80%左右提高到95%以上,这一科研成果已示范推广7年,累计推广果农万余户、果园2万多亩,为社会增加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1999年被评为金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列入省、市"星火计划"推广项目。个人连年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事迹多次被省、市、县电台、电视台及《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文摘报》、《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济宁日报》、《金乡大众报》报道,并被收录在大型报告文学集《成功之路》、《中国农村群星谱》、《走向卓越》、《齐鲁领》、《科学中国人》和《光辉的历程》中。 6、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党支部书记-陈玉英女,1942年2月生,河北正定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副教授。1963年考入河北大学数学系,1968年毕业后,先后在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任教,主讲《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概率与统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教师责任感,多次担任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既教书又育人。1984年被河北省保定地区行政公署给予记功奖励、1987年调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工作,1988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被任命为学生处副处长、青工部副部长,并兼任德育课教师,主讲《大学生思想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人生哲理》、《形势教育》等课程。1993年主持学生处工作,她严肃纪律、大胆管理、兢兢业业、尽心尽职,创建了"学生工作助理组",在学生中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大学生"的活动,实施了"大学生学习、生活、规范化"管理。1994年该院学生处被天津市高教局评为天津市高校先进学生工作处,并授予她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天津市教卫委授予她天津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她撰写的论文《浅谈高校学生处分问题》在天津市高校第二届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上被评为三等奖;《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发表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上、主编和参编的《市场经济与教师道德》、《市场经济与人生价值观新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3本书均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6年4月调入院图书馆任馆长兼党支部书记,带领全馆职工加班加点搞回溯建库,于1997年9月实施了采编部、流通部的计算机管理,近期正在筹建电子阅览室的工作。 7、衡水市环境保护局科长-陈玉英女,195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工程师。1997年,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联系工作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工作中,她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环保战线上做出了优异成绩,被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评为先进工作者。 8、毛泽东家的保姆陈玉英是毛泽东、杨开慧家当年的保姆。那时,她并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更不知道毛泽东以后会成为新中国的最高领袖。她就知道主人家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和蔼可亲。 1926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大儿子毛岸英四岁,二儿子毛岸青两岁。那年冬天,杨开慧又身怀六甲,即将生第三个孩子——毛岸龙,需要有人照顾。于是,陈玉英便经人介绍来到了杨开慧身边。 陈玉英是湖南省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从小给人做童养媳,10岁外出帮工。来到杨开慧身边的那年,她快30岁了。因为夫家姓孙,所以人们都称呼她孙嫂。 毛泽东问了问孙嫂家里的情况,然后满意地点点头,说:“留下吧”。 杨开慧亲切地对孙嫂说:“你到了我家里,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们做一场朋友。” 在这之前,孙嫂已经给人做了十多年保姆,而无论在哪一家主人眼中,保姆就是保姆,是下等人。杨开慧的一席话,使孙嫂心里充满了无比的温暖。她在心里说,我遇上了好人。然而她哪里知道,她眼前的这对夫妻,是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 后来,杨开慧对孙嫂说:“你知道我和润之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你了吗?我们看中了你的一双大脚,看中了你的一头短发。” 孙嫂说:“家里穷,要下地,想裹脚也裹不了。头发也是这样,做事留长发不方便。”杨开慧说:“裹脚盘头发留辫子,那是封建社会束缚和压迫妇女的东西,一定要破除。大脚、短发,这样的女人多精神啊。” 那时候,毛泽东经常下乡考察,还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杨开慧则帮着整理和抄写各种文件、材料。 他们的家还是聚会场所,著名的革命家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都是常来常往的朋友。他们开会的时候,孙嫂总是在门外的一张小竹椅上坐着,每隔一会儿便进屋去为他们添加开水。虽然听不懂他们讨论的事情,但是她相信,毛泽东、杨开慧和朋友们在一起商量的一定是好事。 到了深夜,毛泽东会拿点铜板给她,让她出去买点包子之类的食品回来给朋友们充饥。而这时候,杨开慧一定会说:“孙嫂你也饿了,别忘了给自己买一份。” 毛泽东到农讲所讲课,一般都穿着白衬衣,当时毛泽东只有一件白衬衣。一天,孙嫂不知道毛泽东要出去讲课,就将白衬衣洗了。毛泽东出门时满屋子找不到那件衣服,孙嫂着急了,忙说:“对不起,我将白衬衣洗了,还没干。”杨开慧见状,忙安慰说:“孙嫂,不要紧,你没有做错什么,我这就去给他借一件。”毛泽东摆摆手说:“衣服不用借了,我穿长衫照样讲课。” 孙嫂跟随毛泽东、杨开慧住在武昌的时候,毛泽东担心她出去办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又因为她没文化,讲一口宁乡方言人家听不懂,就给她做了一块写有字的白布条:“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陈玉英”。 毛泽东对孙嫂说:“发个布条给你,上街时放在口袋里。如果走错路,不知道回家了,拿出来问过路人,人家就会告诉你怎么走。” 有一天,孙嫂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热水瓶,着急得要哭了。杨开慧说:“孙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打烂了也好,这个水瓶已经用了好多年,我正想买个新的来用。”其实孙嫂心里非常清楚,热水瓶打碎了,杨开慧也很心疼,只是为了安慰自己,杨开慧才故意这么说。 平日,杨开慧总是把孙嫂当成自己的朋友。孙嫂刚到毛家时,每次买菜回家,都要向杨开慧报账,白菜多少钱、萝卜多少钱,算得清清楚楚。杨开慧说:“孙嫂,不用一笔一笔算了,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杨开慧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 一个没文化的乡下人,被毛泽东、杨开慧视为朋友,这样的平等关系让孙嫂深受感动。孙嫂以前给别人当保姆,别人拿她当牲口使唤,动辄打骂。而在毛泽东、杨开慧家里,她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的平等和人的尊严。孙嫂知道,自己遇上好人了。所以,这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保姆,后来在血雨腥风的紧要关头,心甘情愿地陪着主人一道赴汤蹈火,坚强不屈地承受生和死的考验。 杨开慧出身名门,父亲杨昌济曾留学日本、英国、德国,是一位伦理学教授。他一生耕耘在讲台,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痛恨封建制度,向往社会改良,追求民主自由,崇尚众庶平等。正是这位学贯中西、品德高尚的教育家赐给了女儿杨开慧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杨开慧是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湖南支部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之一。 杨开慧和毛泽东一同创办文化书社,一同上街闹学潮,一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志向。 孙嫂在杨开慧家里,目睹了他们夫妻的恩爱。家里有点好吃的东西,杨开慧总是舍不得吃,一定要留给毛泽东吃。她说:“润之比我累。”毛泽东在外奔忙,有时很晚才回家。杨开慧总是叫孙嫂把饭菜热在灶上。毛泽东一进门,杨开慧就会马上把热饭热菜端到他面前、、、、、、 1927年旧历三月初三,杨开慧在医院生下了毛岸龙,孙嫂守候在医院照料他们母子俩。四天后,毛泽东才赶到医院来看望。毛泽东说:“开慧,对不起!这么多天我都没来得及看你。”杨开慧说:“不要紧,你的事情更重要。孩子到了要下地的时候,你在身边我要生,你不在身边我也要生。孙嫂照顾得我挺好的,你放心。” 孙嫂把出生才四天的孩子抱给毛泽东看,毛泽东非常疼爱地抱着孩子并风趣地说:“我不在这里,没哪个把我的毛伢子掉换了吧?” 杨开慧生下岸龙的那一年,形势非常紧张,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国民党军警四处捕杀共产党人。由于毛泽东要立即奔赴湘赣农村,组织发动武装革命,他决定把杨开慧和三个孩子送回长沙。 孙嫂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繁星满天的秋夜,一家人坐在小坪里,毛泽东给孩子们讲故事,手舞足蹈,然而孙嫂却看见杨开慧眼里噙满了殷殷泪水。杨开慧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回到房间,将毛泽东的衣服一件件叠好,放进一个旧提箱中。因为第二天清早,毛泽东将要去点燃武装斗争的烈火,焚烧整个旧世界。 杨开慧和毛泽东是在1920年冬天结婚的。婚礼选在古老的船山书院举行,因为新郎、新娘十分景仰这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 那天,至亲好友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而这顿饭仅仅花了6元钱。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当新媳妇,不坐花轿不拜堂,不戴凤冠不披纱,婚礼简朴,在长沙城一时传为佳话。 从此,湘江、黄浦江、珠江、长江之畔,到处都留下了杨开慧和毛泽东并肩战斗的足迹。 1927年,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带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杨开慧留在长沙板仓坚持党的工作。她经常深入到贫苦农家宣传革命道理,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她为“霞姑”。 孙嫂在杨开慧家当保姆,到这时候已经四年了。因为杨开慧忙于革命工作,这个家和三个孩子便都由孙嫂照料,而孙嫂则把自己的一颗心完完全全扑在这个家中。孙嫂在杨开慧家四年多, 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也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为了做事方便,为了省下梳头发的时间,后来她干脆把头发也剃光了。 有位邻居对杨开慧说:“霞姑,你家请了这样好的保姆,真难得。”但孙嫂却对那位邻居说:“莫这样讲,遇上这样的主人,是我的福气。” 孙嫂在杨开慧家当保姆是有工资的,每月5元。看到此时的杨开慧也很困难,孙嫂就主动提出不拿工资,还把以前积存的工资全拿出来贴用了。 建国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孙嫂时说:“你那时候在我家做事,不拿工资,真难得。”孙嫂问道:“我没拿工资,那是后来的事,你怎么知道啊?”毛泽东说:“开慧写信告诉我的。” 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后,经常写信回家。他的信先送到一个叫罗家铺子的地方,那里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孙嫂每隔几天就到那里看看有没有信。当然,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也是由孙嫂送到罗家铺子的。 每次收到毛泽东的来信,杨开慧总是非常高兴,捧着信件看了又看。有时候间隔长了,杨开慧便非常着急。杨开慧也曾多次要求去苏区工作,但身边拖着三个孩子,加之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重封锁,党组织无法批准她的要求。于是,杨开慧对井冈山的向往,对毛泽东的思恋,只能深深埋在心头。她在日记中写道:“他终于有信来了,我接着喜欢得眼泪滚滚下来,然而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我总是要带着痛苦度日、、、、、、” “又是一夜没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着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一篇日记式的《散记》诗写下了她对亲人的牵挂和眷恋:“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1930年10月24日,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因叛徒出卖,杨开慧的家被包围了。他们先将杨开慧的母亲抓来逼着她敲门。 杨开慧打开门问道:“有什么事吗?”站在她面前的是“铲共义勇队”的范队长,说:“没什么,请你到长沙走一趟。” 在梦中被惊醒的岸英站到妈妈面前,口里嚷嚷着:“不去,不去!我妈妈是好人,哪儿也不去!”为首的敌人凶狠地说:“好,把你这小共产党也一起带走!”杨开慧痛恨地说:“要抓就抓我,为什么抓我的孩子?你们要抓我的孩子,我就不走。”范队长凶狠地说:“你不走,拖也要将你们拖到长沙。” 孙嫂赶紧出来阻挡,也被五花大绑。杨开慧说:“她是保姆,是帮我做家事的,抓她干什么?”范队长回答说:“这个保姆不一般,必须走。” 邻近的农民群众赶来了,看到他们敬重的霞姑被抓,两个农民兄弟推来独轮土车说:“霞姑,我们送你一程。” 淡淡的晨雾中,乡亲们推着两辆独轮土车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车上放着竹篓,杨开慧抱着孩子坐在前一辆车的竹篓中,孙嫂坐在后一辆车上。在两辆独轮土车前后,40多个手拿武器的敌人紧紧跟着。 杨开慧和孙嫂被关进长沙警备司令部的监狱,当天便过堂接受审讯。国民党扬言,抓不到毛泽东,那就先抓住他的老婆孩子。然而,无论怎么问,杨开慧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于是,皮鞭、竹鞭一齐向杨开慧身上疯狂地抽打。但得到的回答还是三个字:“不知道”。 后来,敌人换了一种刑具,用一根碗口般粗的木杠压在她腿部,由几个男人在木杠两头用力往下踩。杨开慧昏过去了,敌人朝她身上泼冷水。 看见敌人如此凶残,孙嫂在一旁痛苦地喊着:“要打打我,她身子弱,不经打!”敌人说:“你经打是吧,那就打你。”接着,皮鞭、竹鞭雨点一般落下,抽打得孙嫂满身是血。打累了,一样踩杠子。 孙嫂受刑的时候,杨开慧在一旁喊:“不要打她,她只是我家的保姆。我和毛泽东做的事与她没有关系。” 敌人对孙嫂说:“对呀,你只不过是个保姆,何必跟着受罪?只要你说出哪些人经常到他们家,他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相貌,毛泽东写来的信是在什么地方取,你说了我们就放你。 孙嫂本来想哭,但看见杨开慧那么坚强,也学杨开慧的样子,无论问什么,只是三个字:“不知道”。 回到监狱,孙嫂再也忍不住伤口的剧痛,伤心地哭起来。杨开慧说:“孙嫂,真对不住,让你为我受这么大的苦,想哭你就哭吧。”孙嫂擦去眼泪说:“不要这样说,我为你受苦,那你在为谁受苦呢?” 天天提审,天天受刑,杨开慧和孙嫂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她们始终没有屈服。敌人从她们口中得不到丝毫有关毛泽东的实情,就逼杨开慧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但杨开慧坚定不移地回答:“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杨开慧对前来探监的同志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后来,在拆除杨开慧在长沙板仓的旧居时,发现了她藏在夹墙中的诗文,发黄的纸页上呈现着她那隽秀的字迹,字字句句倾诉着对毛泽东的挚诚情爱,倾诉着她对三个孩子的拳拳眷恋:“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啊,真是舍不得他们、、、、、、”字字珠玑、情真意切,无数后人感动得泪如雨下。 1930年11月14日,荷枪实弹的军警到牢房提押杨开慧,杨开慧和孙嫂都意识到要发生什么事了。孙嫂用身体堵住牢门,大声地喊着:“不要带走她,要杀就杀我,让她回去带孩子!” 八岁的岸英看见妈妈要被带走,哭着扑上去。那些军警居然朝着孩子一阵拳打脚踢。 19年后,已经成为革命战士的毛岸英在给外婆的信中写道:“我当时人还小,见母亲被押赴刑场时,就不顾一切狂奔过去,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可恨被几个守卫的狗强盗抓住,我不依,拼命挣扎,他们就打我,把我打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杨开慧被枪杀在长沙识字岭时,年仅29岁。 杨开慧牺牲后,孙嫂和毛岸英继续被关押在监狱里。一个月后,经过党组织和亲友的多方营救,全身是伤的保姆孙嫂和岸英终于被释放出狱。 回到家,孙嫂和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抱头大哭。家还在,人已亡,物是人非。失去母亲的三个孩子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虽然陈玉英从狱中放出来了,但成了敌人监视迫害的对象。无奈之下,她只好离开板仓回到老家。 孩子们被送到上海,寄养在地下党办的大同幼稚园。后来由于叛徒出卖,大同幼稚园被解散。于是孩子们流落街头,捡破烂、做报童、推黄包车,吃尽了人间的苦,受尽了天下的屈辱。 在宁乡,老家的人问孙嫂:“这四年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孙嫂摇摇头,什么也不说。她不想说,一说心里就痛。然而,她心里却时时想着杨开慧在监狱中对她说过的话:“革命一定会成功,这一天不会很久。”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孙嫂听说毛泽东的队伍打回来了,立即赶到长沙。她对解放军一位军官说:“我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保姆,我要见毛主席,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向他报告。” 毛泽东和孙嫂见面,那是在1957年的6月。 长沙板仓一别,已经30年了,故人相见,毛泽东感慨万端。说起往事,愈发激起了他对亡妻杨开慧的绵绵怀念。毛泽东对孙嫂说:“你和开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开慧一样。你以后就是我的家人了。” 解放后,孙嫂一家住进了长沙城,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 1982年,孙嫂病逝。临终前,她对女儿孙燕说:“我要走了,去看开慧和毛泽东了、、、、、、 9:忠县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协会主任个人简介陈玉英,重庆市忠县自强残疾人服务站,忠县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协会主任。 主要事迹她以自己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肢体一级残疾人自强不息、助人自助,全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的形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