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奉还版籍
释义

奉还版籍

日本政府(即明治政府)于明治2年6月17日(1869年7月25日)实行的一项中央集权政策。意指各大名向天皇交还各自的领土(即版图)和辖内臣民(即户籍)。

是明治政府采取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之一。1869年(明治2年)6月实施。采取各藩主奉还版(土地)、籍(人民)于朝廷的方式,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藩的控制力量。1868年10月曾制定藩治职制,统一藩的官制,打开了政府干涉藩政的道路。从这时起,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等就进行策划。1869年1月,萨、长、土、肥四藩的藩主提出“奉还版籍”的建议,大部分藩皆在3月以前效法奉还。5月向上局会议和公议所进行谘询,6月进行改革,藩主依次被任命为知藩事。后又不断命令各藩改革藩政,藩的独立自主性逐渐消失,1871年废藩置县。

庆应4年(1868年)4月,在江户幕府解体后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在其政体书规定的地方制度中确立了以大名领土为藩,任命各大名为各藩知事,明显带有大名统治色彩的府藩县三部制。同年10月,政府设立了分离藩行政与家臣的藩治职制,实行由政府主导的藩统制体系。次年的明治2年(1869年)1月,对建立新政府作出重要贡献的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和肥前藩共同提出了建议书,于同年5月在公议所举行咨政,并在同年9月实行了藩制布告。明治4年(1871年),在以萨长土为主体的御亲兵支持下,正式实行废藩置县,确立了府县制。

此外,尽管幕藩体制被人们认为似乎是江户幕府时期的制度,但严密地说,江户幕府体系下并不存在“藩”这种说法。但是,在幕府末期,逐渐出现了将大名领地称为“藩”的说法。“藩”这一名词来自中国历史。在明治维新后,首次正式出现了“藩”这一官方称呼,但在废藩置县后,这一存在了短短2年的行政区名称便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