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咳散 |
释义 | 成分蟾酥 32.5g 薄荷脑 60g 冰片 60g白矾 30g 桔梗干膏 100g 甘草干膏 100g盐酸溴己新 10g 百部干膏 100g 珍珠层粉 835g 制法以上九味,冰片、薄荷脑、蟾酥、盐酸溴己新、白矾分别研成细粉;其余桔梗等三味研成细粉;以上细粉混合,加入适量淀粉,充分混匀,过筛,制成3000g,即得。 性状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气特异。 鉴别(1)取本品2g,加无水乙醇20ml,于水浴上温热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3ml,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稀盐酸1ml,混匀,加入0.1mol/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再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即生成橙红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稀硝酸使成酸性,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再加稀硝酸,沉淀复生成。 (2)取本品10g,加氯仿30ml,浸渍1小时,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低温浓缩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分别取冰片对照品、薄荷脑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Ⅳ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蟾酥对照药材0.1g,加乙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Ⅳ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12g,加乙醚30ml,冷浸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渣,挥尽乙醚,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Ⅳ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二法)测定,不得过9.0%。 其他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B)。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镇咳。 用于痰热阻肺而致的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痰多咳嗽。 注意事项注:(1)甘草干膏 取甘草,加水过药面,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2(60℃),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滤过,吸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干燥,即得。 (2)桔梗干膏 取桔梗,加水过药面,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2(60℃),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滤过,吸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干燥,即得。 (3)百部干膏 取百部,加水过药面,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2(60℃),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滤过,吸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干燥,即得。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