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秀甫 |
释义 | 明朝开国功臣陈秀甫,字国奇,明朝惠州府长乐县横流渡大河背(今五华县安流镇万塘村)人,明开国功臣,官授光禄大夫。陈秀甫少怀大志,有施为,重义轻利,乐善好施,为地方百姓所爱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特令汤和为征南将军率兵平定南蛮杨子亮,陈秀甫随军征战福建、广东等地,并以解运公粮有功,被朱元璋封为光禄大夫,赐田碣石(今陆丰县)。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皇帝朱元璋赐建牌坊于棉洋镇联西村天柱山下并颁大铜鼓,以资表彰。后陈秀甫率兵在广东边境和沿海征讨叛贼和盗匪 陈秀甫少年时代,正处于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时期,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潮起云涌。 陈秀甫秉承陈氏先祖“德为先、重教化”的理念,胸怀大志、揆文奋武,忠义刚勇、乐善好施,持身治事、克遵典型,为地方父老所爱戴,年青时代就成为闽粤间反抗元朝外族统治的社会团体首领。 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部队征伐福建、广东等地,陈秀甫筹集了4 亿多市斤粮食献之。随后,他又参与了征剿边境匪寇等多场战役,取得战功,与兄均甫、弟祥甫因功觐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朱元璋见陈秀甫兄弟才貌超常,文武兼备,敕赐陈秀甫兄弟“难兄难弟”的称号(“难兄难弟”非今意,乃称兄弟俱贤)。朱元璋建国后大封功臣,陈秀甫获敕封光禄大夫,赐田碣石,并获赐建“皇恩宠锡”牌坊。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陈秀甫率领军队到惠来葵潭堡山区剿匪,不幸中伏,以身殉国,葬于今惠来县葵潭镇。 史料记载,陈秀甫明初受封光禄大夫后,曾荣归故里,“自建立生像祠于棉洋约天柱山下,并鼎建玉泉寺庙相连。祠门竖立圣旨牌坊。此不特名扬一时,实徽著千秋。” 建设陈秀甫生像祠的地块,其地势发自天柱山,起伏延展,气势磅礴,至玉泉寺旁隆起一小圆丘,恰似猛虎卧地,其尾巴则弯回前面卷曲绕回。为何要在生像祠前建一个寺庙?原来,陈秀甫除为在闽粤境内的朱元璋征南部队提供粮食外,还曾运粮进京 (南京),当时沿途治安不好,一路波折,但最终平安,受到朱元璋的嘉奖。陈秀甫信奉佛教,将归劳功于佛祖,有此“因缘”,自建生像祠时,鼎建玉泉寺庙相连,以为纪念。其中玉泉寺联语中有“肖马唐”,则为京官肖给事、马郎中和唐和尚,均为协助陈秀甫的有功之人。从建成陈秀甫生像祠开始,陈秀甫裔孙到该祠祭拜,均先拜玉泉寺佛祖,再拜祖宗。农历四月初八日为佛祖释迦牟尼寿诞,所以,陈秀甫裔孙祭拜先祖的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祠、寺相连,先拜佛祖、再拜祖宗,据查均是全国唯一。 当代,陈秀甫裔孙有九万多人,分布在五华县安流、棉洋、横陂、梅林等镇,还有外迁本省海陆丰、广州及四川、重庆等地。崇文重教是陈秀甫后裔的优秀传统。解放前,一个小小的半径青龙寨,就办了3间小学。由于读书方便,男童入学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当代著名作家陈国凯就从这里走出山门。原国家农业部部长陈耀邦,曾任蒋介石专机机师、后任国民党空军上将的陈南桴,也是陈秀甫裔孙。 近年来,五华县加强了对陈秀甫事迹和朱元璋赐建“皇恩宠锡”牌坊的研究和宣传。2010年12月30日,朱元璋赐建“皇恩宠锡”牌坊和陈秀甫祠,被五华县政府批准为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嘉应学院副教授丁思深赋诗赞颂:“天柱灵奇一脉孚,相仍德义壮门闾。勤王献饷辎车急,仗钺征凶虎令呼。翼轸旌旗扬大义,蛮夷毛羽走平芜。轺轮稳驾朝京去,一品荣衔锡大夫。”2010年12月16日,梅州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文史专家考察了朱元璋赐建牌坊,认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条件建成高标准的文化旅游胜地,建议当地高水平进行建设、开发。政协委员和文史专家的建议,已被当地政府接受,列入当地的建设规划。 陈秀甫公后裔居住地--广州长湴村广州白云区长湴村村民全部都姓陈,全部讲客家话。先祖是300多年前从广东五华县迁移而来。 陈福全说,陈姓南迁广东已经达24代,长湴陈氏先祖是陈家第十二代人,从长乐县(现在的五华县)迁移到广州白云区长湴村,现在已经传至24代。 据陈家族谱记载,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陈氏先祖陈秀甫的第十一代孙陈文烈、陈文盛带着侄儿陈正君从广东五华县万塘大河背村耀祖堂前来长湴村定居,一直繁衍到现在。现在村里建有太公祠作为纪念。 永泰涌、红路涌、东平支濠、磨刀坑水库支流这四水流经长湴村,陈姓祖先认为这是四水归池的好地方,遂在此开基,将滩涂洼地开发成良田,目前在此已经繁衍十二代人。长湴村有广州市独一无二的民俗节日——仙师诞,有客家地方特色的联义堂、大远堂、崇德堂等客家围屋5座。 记者在陈福全的带领下来到当地一座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客家围屋——崇德堂参观。陈福全说,崇德堂又名广安屋,乃民国时期陈家先辈从商的商号,村民皆取其敬称。现在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客家围屋在族人的维修下,重新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崇德堂整体保持着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但是也吸收了广州地区的一些风格,一些偏门加入了西关大屋的趟栊门,这是传统客家围屋之中很少见到的。 除了崇德堂,其它几座客家围屋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日渐颓败,陈福全对此深为遗憾,他认为,长湴村之所以为长湴村,是因为有客家特色,客家围屋这种建筑风格是最能体现客家风情的。“不敢希望建造更多的的客家围屋,但是目前现存几座希望能够保存得更好,否则,建满高楼大厦的长湴村跟其它地方的村落还有什么两样呢?” 时至今日,长湴村与五华县万塘大河背村仍保持着密切的宗亲来往,村民每年都回去五华县祭拜祖先。据介绍,前不久两地陈姓宗亲还一起合修了陈氏族谱,不日将可面世。 揭阳惠来县发现明初陈将军墓2010年,五华县陈秀甫文化研究会调研组在揭阳市惠来县发现,当地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明初“陈流光将军墓”的墓主人身份与五华籍明朝开国功臣陈秀甫的身份非常吻合。 五华县方志办存清代编印的《五华人物传》记载,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长乐(今五华)县籍明朝开国功臣陈秀甫率军进剿惠来山区土匪,以身殉国。为查明陈秀甫剿匪和以身殉国后的有关情况,近日,由原市统计局局长陈济宏、原五华县教育局副局长陈清泉等退休干部组成的调研组,专程到惠来县等地调查考证。调研组在距惠来县城40多公里的葵潭镇蜈蚣山,发现一座与陈秀甫历史有关的“陈流光将军墓”。该墓地占地近十亩,修筑有登山水泥台阶。据当地陈姓人介绍,1395年,明朝朝廷派军队来这里平剿南蛮。战斗中,领军的陈将军战死在山中。其上级旨意当地陈姓人,以“流光”之名厚葬陈将军。尽管陈将军并非当地陈姓人,但当地陈姓人非常敬重陈将军,将其奉为“陈氏二世祖”,以“普(宁)惠(州)潮(州)众裔孙”的名义为陈将军修墓纪念,并将其供奉在当地的陈氏大祠堂。当地人只知道陈将军是外地人,“流光”是其别名,并不知道其籍贯和真实名字。每年春分时节,这里的陈姓乡亲都会为陈将军举行祭祀典礼。调研组介绍了陈秀甫的事迹后,当地年长陈姓村民认为,陈流光将军与陈秀甫的身份非常吻合,陈流光将军墓极有可能即是陈秀甫墓。 五华发现朱元璋赐建牌坊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政府2010年4月22日对外发布消息称,该县近日发现了明朝皇帝朱元璋赐建牌坊。 640 年前,即1371年(洪武四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的第四年,在当时的长乐县棉洋约 (即今五华县棉洋镇)雄伟而美丽的天柱山下的玉泉水边,竖起了一座高约4.5米、宽约3.8米,主体为石柱、石梁、石匾等构成的牌坊。石匾长约1.8米、宽约0.5米,从右至左镌刻“皇恩宠锡”四个大字,左边竖直镌刻“明朝洪武四年恩封”八个小字。 五华县方志办存清朝编纂的《五华人物传》首篇《陈秀甫》传中记载,明朝开国,陈秀甫以功 “封光禄大夫”,“奉旨赐建牌坊,并颁大铜鼓乐器,以资表扬”。史料证明,这座牌坊是朱元璋为表彰明朝开国功臣陈秀甫而赐建。这在当时只有三千人左右的长乐县,是一项重大的事件。而这座牌坊,是迄今为止,梅州市境内唯一有据可查的由皇帝为朝廷命官赐建的牌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