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歧路灯语词汇释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1999年9月1日)

精装: 188页

开本: 32开

ISBN: 7810416863

条形码: 9787810416863

媒体评论

前言

《歧路灯》是清人李绿园(1707—1790)“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写清初的河南社会生活”(姚雪垠《歧路灯》序)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这部著作不仅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由于“作者运用的民间语辞或方言俚语相当丰富”,(栾星校注本《序》)因而它又成了研究18世纪中原官话的不可多得的资料。80年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它的价值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二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语言方面——都十分有限,人们很难见到这方面专门性的研究论著发表。80年代之后,这种局面大为改观,但基本上偏重文学方面,《歧路灯》的语言研究仍然相当滞后。以词汇为例,差不多和它同时问世的《红楼梦》的专书语词词典,已相继有数种出版,而对《歧路灯》词语的研究,除了栾星先生在校注本中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做过简要的随文注释外,专门的研究性、考释性文章都很难见到,更不用说专著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歧路灯》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又是一种蕴含丰富的宝贵的“语言学资料”。作为语言学资料,其可贵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突出的时代特征,一是其鲜明的区域特征。

18世纪是汉语由近代向现代演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汉语言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语法和诃汇方面,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具体到个别的词语上,它们在《歧路灯》中往往是近代的与现代的用法并存,原有的意义与新生的意义同在。例如“打算”,现代汉语中它一般只带谓词宾语,而《歧路灯》中它既可带体词宾语,又可带谓词宾语。前者如:便打算这延师教子的一段事体(第一回)/再上紧打算这宗大事(第二六回)/打算一个正经有德行的先生(第三六回)/打算适情遣怀之资(第五七回)/早有刑房掌稿案的邢敏行打算谭绍闻这宗肥钞(第六五回),这种情况下的“打算”都可以理解为盘算、筹划的意思。后者如:你打算还债,我一心读书(第五六回)/遂打算谭绍闻光降,便周通流动(第五七回)/若是打算着还人家,我就先不借了(第五八回)//这邓祥、德喜儿正打算随主荣任(第十回)/打算此后晚夕,轮流来与韩氏作伴(第四一回)/自己打算仍回宅内(第五六回)。后一种情况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之前的“打算”,尽管它带的是谓词宾语,但仍可作盘算、筹划来理解,只不过它们是前一意义在使用上的延伸;“//”之后的“打算”则与现代汉语的“打算”在用法上相一致,带谓词宾语,而且只能作计划、准备来理解。“//”之前的句子中的“打算”在用法上明显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呈现出一种过渡性的语义特征。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汉语中“打算”的意义、用法是如何演化而来的。类似“打算”这样的词语在《歧路灯》中为数不少。

《歧路灯》的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对河南方言极为熟悉。写作中为了追求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效果,他使用了大量的地地道道的方言俗语,因而一打开这部长篇白话小说,立即让人感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样一部洋洋七十万字的著作,大体上可以反映出十八世纪中原官话的真实面貌,因而使它成了研究当时中原官话的弥足珍贵的资料。拿它与今天的河南话作比较,我们可以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察知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仍以词汇为例,一方面,书中大量的方言词语,诸如“擘画、扯捞、腌腊、兑搭、攒忙、汉仗、萦记、萦心、掐、膺、饭时”等等,至今还活在现代河南话中;一方面,古今同事不同称、用词不一样的情况也随处可见。比如,表示给予的意义时,书中大多数情况下说“与”,不说“给”;表示倒(dào)掉、倒出来的意义时,一般只说“倾”而不说“倒”;不说“喝酒”“喝茶”,而说“吃酒”“吃茶”……另外像“信惯、楚结、发话、粮饭、面软、妙相、开拨、和处、撒白话”之类的词语,在现代河南方言里已经很难见到了。有的虽然仍存活在河南话里,但其

意义用法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如“认真、想头、清白、任意、物色、打量、方便、管许”等等。只要我们认真作一番比较,就不难看出18世纪以来河南话究竟发生了哪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无疑会对汉语史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

目录

前言

凡例

词目音序索引

正文

后记

附录

《歧路灯》谚语钞

词目笔画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5: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