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克光
释义
1 山东籍陈克光

中文名:陈克光

别名:刘效文

出生地:山东莱芜人

出生日期:1919年9月

职业: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简介

陈克光 1919年9月出生,山东莱芜人。原名刘效文。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底任三山村村长。193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保安乡动委会主任、乡党总支书记。1941年初到县公安局工作。1944年任历城县公安局长。1953年3月在江西国防工厂工作。1957年主持中共江西省委政法部工作。1959年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63任省直机关党委副书记。“文革”中遭关押。1970年被下放到景德镇市。1976年主持景德镇陶瓷学院复校工作。1978年9月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1979年12月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85年6月任江西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90年受聘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委员。

生平事迹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正是中国左倾思潮泛起,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的年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陈克光做到了既不刮风,也不随风跑,凸显出他正派的人品、耿直的个性。在那个年代,他置个人风险于不顾,尽最大可能保护干部。1957年,他主持的江西省委政法部,没有划右派。

1959年,他主持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的反“右倾”运动,他顶住压力,没有在检察院机关划一个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也没有人遭到错误的批判。1963年调省直属机关党委后,他同样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纠正了一些基层党委对干部错误定性的审干结论。如有一位解放前在初中读书时集体参加“三青团”的干部,基层党委定性为“普通反革命”,结论的依据是敌伪档案名册上注明该人为分队副,而大量旁证材料证明,该人参加“三青团”时,年仅13岁,分队副一事本人并不知情,且毕业后同三青团自动脱离了关系。

尽管如此,基层党委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仍定为敌我性质的矛盾。对此,在陈克光主持下,省直机关党委以一般政治历史问题作了批复。陈克光告诫干部,处理人的问题要十分慎重,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历史教训,宁左勿右,将伤害干部,即使平反纠正,也难以抹去心底的遗憾。

60年代后期的那场“文革”浩动中,陈克光被批斗甚至当做“现行反革命”关押审查,面对邪恶,他正义凛然。“文革”初期,几次受到数百人的围攻,强令他签字开除某些人的党籍,为某些人“平反”,他都严词拒绝,毫不让步。当他被诬指为“现行反革命”而遭关押后,泰然面对“审讯

江西省检察院:陈克光在此工作十余年

”他的人说:你们把一个革命者打成反革命,总有一天会受到良心谴责,我等着组织上为我作出正确的结论。 陈克光早年胃切除,体质较弱,但对任何工作都是全身心投入。“文革”时他任省委文革办公室副主任,夜以继日地处理突发事件,替省委领导挡驾,为下面干部解围。1976年,他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恢复已被破坏得百废待举的烂摊子。到校后,他和全体教职工打成一片,处处身先士卒,投入紧张的复校工作。抓基建、抓生活、抓招生、抓教学、抓思想,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在陶瓷学院3年,绘制了发展蓝图,奠定了大发展的基础。1978年他离开陶瓷学院后,陶瓷学院师生却将这位已不是陶瓷学院的领导评为该院的先进工作者,表明群众对他的尊敬和热爱。

1998年,陈克光步入80岁高龄,检察院熟悉他的同志赞他为廉政的楷模、当代的清官。原直属机关党委一些老同志送他的祝词是:“一身正气,铁骨铮铮”。景德镇市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特地制作了一个精致的彩釉挂盘,上面镌刻着12个闪光的字:“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2 法籍华人陈克光

本词条为消歧义词条。名为陈克光的人有山东籍陈克光和法籍华人陈克光。山东籍陈克光,1919年9月出生,曾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迫害,后投入教育事业工作,是新中国著名的清官。 法籍华人陈克光,祖籍普宁县大长陇村,1952年生于老挝。1971年,陈克光从泰国来到法国留学。4年后,由于东南亚战乱,陈家人举家外迁法国。陈克光是法国陈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法国陈氏传媒公司董事长,法国陈氏兄弟有限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

法国陈氏兄弟有限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陈克光是法国陈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法国陈氏传媒公司董事长。

个人简介

法国著名华人企业家陈克光兄弟,祖籍普宁县大长陇村。其父陈仲卿先生,14岁离家飘洋过海,先在泰国打工谋生,后往老挝,最后在法国巴黎定居;母亲是位中国农村妇女。一家靠做小本生意过日子。陈克光1952年生于老挝。

1971年,陈克光从泰国来到法国留学。4年后,由于东南亚战乱,陈家人举家外迁,陈家兄弟当中的老大陈克威带领一姐一妹来到法国与陈克光会合。从亚洲来法国的华人最初都不习惯法国的饮食,陈家两兄弟便从泰国运来食品,陈氏兄弟公司由此在1976年诞生。公司当时做的是亚洲食品进口和批发零售生意,最初的顾客群就是在法的华侨华人。

随着业务的发展,陈氏兄弟公司于1981年在巴黎13区的“中国城”租用了一处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废弃火车货运站,创办了巴黎第一家专营亚洲食品的现代化超级市场——陈氏百货商场。2002年,陈氏公司在巴黎兴建的3万平方米的公司总部大楼落成,集行政、批发仓储、门市、餐饮等为一体,目标是建成欧洲最大的中国及东南亚食品零售和批发中心。现在陈氏在巴黎大区内共开设了8家商场,在法国企业龙虎榜上排名第121位。

陈克光说,20世纪70、80年代,从东南亚来到法国的华人凭借勤奋与努力,在法国开创出一片天地。但由于语言不通以及生活习惯等问题,法国媒体出现了一些关于华人的不实报道。为了让法国人了解和认识真实的华人,陈氏兄弟一方面接受一些法国记者的采访,一方面组织华人社团主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鼓励年轻华人做义工、参加慈善活动。

陈克光说,一战期间14万华工被招募来到法国,为英法军队服务或上前线作战,约2万华工牺牲。战后,大部分幸存华工回到祖国,少数人留下来聚居在法国巴黎里昂火车站附近。几十年间,一战华工的英勇事迹逐渐被遗忘。1988年,在法国陈氏兄弟公司和促进华裔融入促进会(华进会)等社团的不懈努力下,法国政府在纪念一战结束70周年之际,批准在巴黎里昂火车站附近广场镶立一块华工纪念铜牌,并向健在的两位华工吕虎臣和曾广培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8年,法国政府又在巴黎华人聚集的13区竖立一块花岗岩石碑,以纪念一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

通过陈氏兄弟公司的努力,华侨华人在法国的形象、地位都有所提高,华人的自信心也大大提升,为陈氏传媒公司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克光表示,陈氏传媒公司的工作一直与中国有关,例如向中国电视市场介绍法国的优秀电视节目、以分账方式向中国“输入”欧洲大片、帮助中国优秀的电视节目走出国门等,促进中法之间的双向交流。他说,“我们的目的,是让领取最低工资的人也能看到长城平台的节目并觉得物有所值。”

陈克光的成功之道,首先,在于两兄弟的亲密合作,在于传统的经营思想同现代科学管理相结合。其次,在于紧紧抓住市场的需求,作出切实可行的经营决策。再次,得力于遍布四大洲的家庭连锁企业的合作和支持,促进了家族集团事业的共存与发展。

陈克光虽出生于老挝,却不忘故土,对祖籍国一往情深。

生平事迹

1975年,东南亚难民潮兴起。正在里昂国立理工大学就读的陈克光,突然接到在泰国老家的大哥陈克威的通知:他的两个侄儿被紧急送往法国投奔他这位叔叔,要他迅速去戴高乐机场接机。

在出港口,陈克光焦急地盼来了两位侄儿。可随他们一起出来的,竟然熙熙攘攘地还有20多个同为小难民的泰国华侨。陈克光傻眼了:他一介普通的大学生,因为实习而正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在巴黎租住一间很小的房子临时过渡,如何能够接待这么多小同胞!

但是,来自家乡的华侨子女就是自己的亲人。血浓于水的故土亲情,令他和善良的妻子无法顾及再大的困难,决定紧要关头一定要伸出宝贵的援手。

陈克光当即安排每三人乘上一辆的士,先全部开到他的租住房再说。当晚开始,在他那处租住房里,一间小房的地铺上,居然满满当当挤下17个人,而且这样一睡就是两个月,直至租到稍大一些的房间,情况才稍加改善。

初至法国

“那段日子,每天晚上最难办的,就是使用唯一的小卫生间了。起来的人必须注意不要踩着别人,而且在使用高峰之际,年龄最小的孩子优先。”陈克光微微一笑,说道。

收留只是第一步,帮助他们解决生计才是根本,陈克光尽力为乡亲们寻找谋生之道。尽管当时法国失业率很高,但他还是在雪铁龙、雷诺等大型汽车制造公司为孩子们找到了就业岗位。所有这些孩子去了以后都很勤劳,以至于厂方高兴地说:“你们如果还有人来,我们全要!”终于帮助找到饭碗了,陈克光总算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陈克光回泰国的老家探亲。鉴于当地排华局势的严峻残酷,他决定要尽力帮助更多的同胞跳出苦海。他利用自己已获得法永久居留的身份,几乎天天出入于法国驻泰国大使馆,终于帮助七八十位华侨办理了签证来到法国。 当年底,陈克光的大哥陈克威夫妇也到法国与弟弟团聚。不久,兄弟俩相邀到阿尔萨斯省的难民居住地,探望那些被他们拯救到法国来的华侨同乡。乡亲们得讯以后,纷纷手捧鲜花、眼含热泪地涌出来迎接。热烈的场面,让兄弟俩为自己的义举感到欣慰不已。

法国记者面前的华裔代言人

“我在这处拥有三万华人的地方转悠了48小时,竟然没有一位老人、一个孩子,或者其他任何华人愿意回答我的问题!”

法国电视三台知名记者 Rachid HARAB在唐人街终于碰到一个能够说法语的中国人,喜出望外,急忙“诉苦”。 “如果说已有2999个中国人没有回答您问题的话,那可能他们各有自己的原因。祝贺你,因为你找到的面前这位第3万名中国人,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这位法语流畅的华裔就是陈克光。他自信地接受法国电视记者的采访。

自1983、1984年以来,到法国谋生的华人越来越多,巴黎十三区“唐人街”上的中文招牌也越挂越多。一些法国人惊讶了:中国人来法国没有几年,就又买车又买房的,这么快就发财了,莫非这里有“黑手党”、“黑工”……渐渐地,在法国社会形成了对中国人所聚集的“唐人街”的许多误解,一些不利于中国人的舆论也甚嚣尘上。

于是在1985年,记者Rachid HARAB便带着这些误解前来唐人街采访。谁知他在这里感到处处碰壁:所遇到的中国人,基本不懂法语,见到他不是躲就是藏。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陈克光出现了。他是听说Rachid HARAB处处想找人采访未果时挺身而出的。更重要的是,他是唐人街繁华发展进程的耕耘者和目击者,也是早就希望有机会澄清法国人对旅法华裔心存误解的有心人。

记者故意问他:“十三区的治安情况如何?”

“其实您完全可以去采访这里的警长。昨天区政府还在这里开过会,警长说,这里的治安秩序比香榭丽舍还要好!”

漂泊异乡的中国难民

“为什么亚洲人都不愿回答记者的问题?”

陈克光有条有理地回答:“第一,这里很多是难民,成年后才到法国,法语讲得不好,回答有困难;第二,亚洲人天性比较含蓄,不太习惯向陌生人坦露心声;第三,法国的某些媒体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您的某些同行不负责任地把唐人街描写得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可怖,结果既误导了法国人,也把唐人街上的华人吓得够呛,华人们对你们媒体是敬而远之!你们想融入拥有3万人的唐人街,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欢迎你们多来采访了解……” 一席话,说得Rachid HARAB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他只要来唐人街采访,首先想到要找的必定陈氏兄弟公司。

陈克光说,为了确立华人在法国媒体中的正面形象,他对法国主流媒体的采访一般是来者不拒。从1985年至今,他已经接受了80多批次的记者采访。不仅如此,他还发动唐人街上的华人一定要勇敢、主动地与法国主流媒体进行沟通,力求实现共鸣。法国记者来后,有好说好,有不好说不好,绝对不可以刻意地“隐恶扬善”。

他还提醒同胞,东西方观念的不同,常常也容易造成误解,因此在向法国记者介绍情况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例如我们常常喜欢宣扬在海外的华人打工几十年,却连一天的休息都顾不上……这种中国人认为的所谓“传统美德”,在法国人的眼里却是很愚蠢的行为:既然这样,你到世界上来还有什么乐趣呢?

“因此我们向法国人说的时候,也要阐明:中国人也热爱生活,我们也希望度假!……”陈克光说。

在陈克光的引导启发下,全体华裔侨民共同努力,终于大大改善了法国主流媒体对唐人街“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现在,法国媒体对华裔的报道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华裔在法国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陈克光说,为了让自己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能够真正融入法国社会,长大以后能够在法中两国的文化交流领域发挥特长,还在他们七八岁之际,陈克光就把他们送到北京的三里屯第二小学读书。他认为,那里的教育水平很高。

“女儿、儿子,两人的一口普通话说得比我都好!他们应该会法语、会中文,尽量多地在不同背景的文化环境中接受熏陶和锤炼。以后才能开展交流,遇事也才会想得更开,不会太死板。将来孩子如果能够从商当然很好,但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能有一个安宁的心灵,快乐的心理,有一份喜欢的职业,能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在世界上有朋友可以谈谈心,那就更好了。”

状告《黄色黑手党》的炮制者

1987年10月,法国读书界传来一阵不合谐音:两名法国作家出版了一本小说《黄色黑手党》,其内容描写的是在巴黎唐人街上的华人,个个都是走私贩毒、杀人越货、放火奸淫的黑手党徒;而华人区也是藏污纳垢、神秘危险的场所。

小说刚一面世,立即舆论大哗。一些正直的法国读者纷纷提出质疑:十三区的唐人街果真这么糟糕?他们把信息反馈到了并不太时兴阅读法语小说的唐人街。

生活在唐人街上的3万华人愤怒象、确立旅法华裔的社会地位而作主。

法华人中的有识之士,成立了“华裔融入法国促进会”(简称华进会),其宗旨为“维护华人的尊严和荣誉,提高华人的地位,增进法中友谊,促进华人融入法国社会”。华进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当地法院起诉,将《黄色黑手党》的两位作者送上法庭。法院受理这一案件以后,闻讯而至的华裔纷纷递送诉状,状告两位作者的人越来越多。经过多场法庭辩论,法院终于判决作者在小说中负有诽谤不实的责任。法院责令两名作者会同书商全部收回并销毁该书,不准再行出售。

华进会胜诉后,华裔为之欢欣鼓舞,第一次感到团结起来的华人社团,在法国是有着坚强的力量的。长期因身份曾经为“难民”而处处备感卑微的华裔们,由此得知,只要遵守居住国的法律,做遵法守纪的公民,是完全可以挺直腰杆做人的。陈克威、陈克光兄弟的这一起诉之举,其意义早已超出具体案件的本身,它为振兴华裔社团的士气,使华裔能够更自信、更迅速地融入法国社会,起到非同凡响的作用。

为了唤起法国社会更多地关注华人社团,提升华人在法国的社会地位,陈克光、陈克威又抓住一战捐躯的华人劳工的史实,开展了新一轮运作——在一战期间,曾有14万中国劳工参与盟军抗战,和法国人民共赴国难,流血流汗,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一战胜利后,有近4000华工不愿回国,继续留在巴黎艰难谋生。他们用自己的毕生心血,与法国人民结下了永不分离的友情。

1988年11月,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70周年之际,由陈克光发起、华进会组织、并在陈氏兄弟公司的赞助之10年后的1998年,又是这两位兄弟,在巴黎十三区的一座街心花园内,仍以陈氏兄弟公司赞助的方式,再次与法国退伍军人部合作,又修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纪念碑揭幕。

陈克光说,在相隔10年的两次隆重举行的揭牌仪式上,法国邮电暨航天部部长、法国退伍军人部部长、巴黎十三区的区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等法中两国政府官员,在华进会会长陈克威、陈克光的陪同下,为纪念铜牌和纪念碑分别揭幕。其场面之隆重热烈,为法国华人社区前所未有。

陈克光介绍,揭幕仪式上,当年参战仅存的两位老华工吕虎臣、曾广培也被请到现场。法国的部长说:“此前,我们还不知道中国曾经有十四万华工助法参战。我们有责任让法国人明白,中国人对法国的历史是有贡献的!”法国政府为此特地授予他们两人“法国总统勋章”以资表彰。

时任巴黎市长的法国总统希拉克致函华进会:“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严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我们国家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希拉克总统还在其他场合说过:“中国人在法兰西遭受战乱之际出了大力,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听说有一万中国人捐躯,但我更倾向于两万这个数字……”

在偌大的巴黎,终于竖起了这两处华人的纪念碑牌,旅法华裔再也不会感到自己如同无根的浮萍。法国人民对中国和旅法华人也更多了一层尊敬的感情。在唐人街居住的华裔们,也会常常带领年幼的孩子到碑前的小花园里流连;这段感人的历史,随着代代华裔的传承,将不断演化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怀乡佳话。

2002年中国的“清明”期间,法国大报《世界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华工参战捐躯”这一几被法国人遗忘了的历史事件。希拉克总统、若斯潘总理分别发表慰问信函,再次对华工的贡献表示敬意。法国政府还派代表前往捐躯华工的坟场吊唁,并宣读了法国总统、总理的慰问信函。

黄皮肤也能救白面孔

“大批华裔难民来到法国已有十几年了。现在仍有二等公民的感觉,没有融入主流社会。原因之一,就是太封闭、太自顾自了。法国人帮了我们十几年了,现在我们安居乐业了,也该伸出援手帮助一些处境比我们更差、更需要帮助的人了!我们如果也能伸出手帮帮别人,那么我们自己也会更自信,也能更快地成为这个社会100%的公民了!”

这段话,是陈克光经常讲给唐人街上的华裔们听的。他说:“不能只是让白面孔救黄面孔,黄面孔也要救白面孔!”

这种所谓“救助”,不是单纯地出钱了事,它是一种载体,是恢复华裔的自信,重振华人雄风的表现平台。

1987年4月,陈克光和大哥陈克威联合几位朋友组成“舢板协会”,发起筹募善款转交给“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活动,用于拯救从印度支那乘舢板逃难、在大海漂流的船民。陈克光说:“此举旨在为了答谢法国政府对印支难民的人道收容,为华裔的尊严、为唤起曾为难民的华裔及印支各国旅法人士重振自立自救、合衷共济的精神。”

在陈克光等的发动之下,全法国许多侨团积极响应,捐款很快达到100多万法郎,其中尤以陈氏兄弟公司捐款最多。陈克光特地举行向“无国界医生”组织转交赠款的隆重仪式,所捐的全部款项均通过“无国界医生”组织中的法国医生,悉数用于定期派船到公海搜救漂流于狂风巨浪中的印支船民,被救起的难民无一不是死里逃生,并全部被送往法国安置。这笔款项一直支撑此项活动持续了十年。

回忆起那段日子,陈克光还觉得很有意义:他在陈氏兄弟公司门前的空地搭起帐篷,整天忙碌不停,终于紧张而有秩序地将活动组织得顺利成功。

这个活动也得到法国主流社会的高度响应和积极关注。一些现任和前任的总理和部长,或亲临现场或致函予以高度评价和鼓励。法国著名作曲家詹姆斯?赫纳(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的作曲者)和近20位歌唱家免费为“舢板行动”作曲和演唱,并录制唱片《亚洲最后的早晨》,在社会引上起很大的轰动。

多年来,陈氏兄弟作为长期生活在法国的中国人,有着双重的文化背景,熟悉中国文化,也熟悉法国文化。加上十余年同中央电视台的合作以及与文化界的交流 ,对文化的发展走向,陈克光的思路比较清晰。因此,许多法国传媒机构希望通过陈氏来了解、开拓中国市场。

此外,同法中两国媒体的交往中,陈氏公司不仅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经验。在欧中电视专业人士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下,陈氏公司开始努力拓展传媒方面、尤其是影视文化方面业务,于2001年投资创建了旗下子公司陈氏传媒。

为了迎接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的法中文化年,陈氏传媒在陈克威、陈克光兄弟的领导下,斥巨资制作了《卢浮魅影》、《可爱小狐狸》等优秀影视作品。一方面,为中国的传媒希望走向世界提供了桥梁;另一方面,为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传媒抢滩中国提供了机遇和较为广阔的市场,更好地促进法中文化交流与合作。

观点

法国陈氏兄弟公司总经理陈克光指出,生怕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落伍而被排斥在国际竞争游戏之外的担忧理由是不充分的,西欧的有识之士大都认为,没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全球化只是空谈,没有十三亿人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没有发展前途。

陈克光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中国完全可以藉此参与全球化,吸引外资,调整并利用与邻国的关系,使用高新技术来改善行政效率。

他认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还有一张独特的王牌——生活在海外的数千万华人,这是可以依靠和值得开发的资源,海外华人对中国国内现代化事业的建议和支持可以视作国际环境中对中国有利的条件之一。

对于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陈克光认为,中国需要一个迅速而持久的经济发展,但为了保护环境,控制社会和地区的不平衡,这个新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体制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来保证。同时,他也提醒应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足够的认识,包括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农村的现代化、粮食问题、国企改革、交通、下岗、教育、环保等,他强调这些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国内问题,而制约中国在国际范畴的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