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奴泪
释义

内容简介

话剧《农奴泪》雏形《旧社会的苦》是1968年——1976年期间,为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西藏,当时克松人民公社组织群众编排的。

话剧以民主改革以前克松庄园农奴的生活为缩影,由克松村的群众为演员,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话剧,在1968年到1976年间,曾在西藏的广大农牧区进行多次演出。

话剧《农奴泪》共分九幕(即引子、秋收之后、赤来多吉遭受酷刑、赤来多吉死后、三个孩子长大后、达瓦被捕后、多吉朗追返乡传喜讯、多吉朗追被割舌、噶厦政府瓦解,农牧民翻身得解放),通过农奴赤来多吉一家三代为奴的悲惨故事,再现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们的悲惨生活,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和实行民主改革,封建农奴制度被推翻,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西藏真正的主人。

历史背景

克松居委会位于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以南7公里处,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克松居委会叫克松庄园,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克松居委会现有农户216户,人口847人,2010年居委会农村生产总值为1447.6万元,人均总收入7865元,人均现金收入5427元。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庄,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个人民公社、第一个完全小学等诸多第一,一直以来被誉为“一块红色的土地”。2009年10月,克松居委会大学生村官张小波了解到居委会曾经排练过这样一部反映历史的话剧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要重排话剧并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同意。乃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话剧的重排工作,希望通过真实故事的再现,教育人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历史,让广大农牧民特别是青少年懂得爱国主义,珍惜民族团结。通过走访村里的几位当年参加演出的老人,调研话剧重排的可行性,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此事,很快得到时任山南地委委员、宣传部长晋美旺措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乃东县委宣传部为克松居委会提供了1万元经费用于购买相关服装和道具。

2010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各方论证,在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后,克松居委会正式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为总负责人,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小波为具体负责人和协调员,白玛云旦为总编导,多吉、索朗、次仁拉姆、达瓦(女)、洛桑,土旦等人共同组成了话剧排演小组,开始恢复话剧排练工作。因为没有剧本,所有的台词只能依靠几位当年参与排演的老人回忆,经过一次次反复的回忆与推敲,历时两个多月,几百次的反复排练,后期还邀请了山南地区群艺馆江白老师作为艺术指导对话剧恢复排演工作全面指导。全长70分钟的话剧《农奴泪》于2011年3月25日,在克松居委会“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3周年”活动中首场演出。

自首场演出以来,克松居委会演出团队接到了来自西藏社会各界的邀请,邀请去演出话剧《农奴泪》,目前,话剧《农奴泪》已经在山南地区学校、机关单位以及琼结县、曲松县、扎囊县、贡嘎县昌果乡等地共演出20余场,共有4万多群众、干部、学生观看了演出,受到了地区各单位干部职工、各县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这部由克松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反映该村旧社会真实历史的话剧《农奴泪》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教育意义是十分突出和直观的,使年轻一代人更加了解西藏旧社会广大农奴的生活状况,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

据悉,克松居委会村民正在筹划续排《美好生活》,再现民主改革以后克松居委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各方面建设成就,以新旧对比的形式,教育广大青少年珍惜民族团结、珍惜当前美好生活,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拉萨演出

5月23日晚,由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居委会农民自编自演的话剧《农奴泪》在拉萨人民会堂演出。话剧《农奴泪》讲述了西藏和平解放前,克松庄园农奴赤来多吉一家三代六口人遭受农奴主残酷迫害的故事。这是话剧《农奴泪》中控诉万恶的旧社会的场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