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采在中国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郜元宝 编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1-10-1 版 次:1 页 数:953 字 数:785000 印刷时间:2001-10-1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42614827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在西方思想史上,尼采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出发,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评论尼采,往往得出迥然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尼采的格言式的文体和诗一般的语言,也常使人难以把捉他的真实思想。尼采死后由他的妹妹伊丽莎伯编辑出版的遗著和有关尼采的著述,更是充斥着她个人的偏见和曲解,为了解尼采的真面目增添了麻烦。 尼采传入中国已有差不多百年的历史了。对于尼采的学说,解放前虽有一些学理性的研究,但更多的和更重要的是为探讨国计民生而对尼采资源的借用。解放后的研究成就主要在新时期以后,发表了很多论文和一些专著,尼采研究别开生面。在这个集子中,可以看出,我们重视的是中国人结合于自己的国情对尼采的阐释,即中国的现代性与尼采的关系。 图书目录上篇 1949年前之评介 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节选)(1902) 欧游心影录(节选)(1919) 尼采氏之教育观(1904) 德国文化大改革家尼采传(存目)(1904) 叔本华与尼采(1904) 鲁迅论尼采(1907-1935) 德国大哲学者尼采之略传及学说(1915) 敬告青年(节选)(1915) 人生真义(1916) 大战与哲学(19118) 随感录(四)(1919) “新思潮”的意义(节选)(1919) 尼采的学说(1920) 尼采思想之批判(1920) 尼采学说之价值(1920) 超人和伟人(1920) 最近哲学之趋势(节选)(1920)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尼采(1922) 论中德文化书(信礼)(1923) 雅言与自力——告我爱读《查拉图司屈拉》的友人(1923) 尼采知识论浅测(1925) 《文学大纲》第三十三章“十九世纪的德国文学”(存目) 超人哲学浅说(1931) 对悲剧的悲观解释:叔本华与尼采(节选)(1933) 尼采的战争哲学(1933)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存目)(1933) 《尼采底诗》译序(1934) 从叔本华到尼采——评赵懋华著《叔本华学派的伦理学》(1934) 《尼采自传》(1935) 《苏鲁支语录》序(1936) 关于《苏鲁支语当》(1936) 尼采的超人哲学——二十六年一月四日锡师纪念周讲稿(1937) 尼采与近代历史教育(1937) 鲁迅与尼采(1939) 尼采《萨拉图斯达》的两种译本(1939) 谈读尼采(一封信) 《萨拉图斯特拉》的文体 从尼采主义谈到英雄崇拜与优生学 论反理性主义的逆流(节选) 权力意志的流毒(1942) 什么是“战国策”派的文艺 尼采与《红楼梦》 尼采的悲剧学说(1943) 我看尼采——《从叔本华到尼采》序言 从叔本华到尼采(1944) 尼采对于将来的推测(1945) 《尼采传》后记(1945) 尼采与居友的思想比较(1946) 《看哪!这人》译序(1947)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译者题记(1947)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译序(1947)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1947) 超人与至人(1947) 下篇 1949年后之评介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1980) 论鲁迅与尼采(存目)(1981) 鲁迅·梵澄·尼采——回忆鲁迅介绍出版梵澄译《尼采自传》(1981) 鲁迅与尼采哲学(1982) 星花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1983) 《悲剧心理学》中译本自序(1983) …… 附录 20世纪中国接受尼采史资料索引 编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