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 |
释义 | 简介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10月。早在1976年(衡阳医学院时期),董来炜教授领导建立了胃癌研究室,同时,组织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人员成立了湖南省胃癌协作组(湖南省抗癌协会前身),并为组长单位。由于湖南省教委的重视,1987年、1992年、2001年分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学科,1986年开始招收病理学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肿瘤学硕士授予权,2003年获病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机构组成目前,肿瘤研究所设有肿瘤病理研究室、实验肿瘤研究室、肿瘤药理研究室、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现有工作人员3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3人,中级职称11人,助教与实验员8人;博士11名,硕士12名,在读博士生7名、硕士生38名。 研究领域本研究所主要从事肿瘤研究,以胃癌、淋巴瘤、肝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病因发病学及防治为主要方向,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最早进行胃癌病理和组织发生研究,率先在国内建立了MNNG诱发大鼠胃癌模型和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发现“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胃癌多阶段发生过程,分别获得湖南省科学大会奖(1978年)、科技进步奖(1981年,1995年)。近年来,我们以胃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为主攻方向,开展肿瘤的病因发病学及其防治研究,获得省级成果奖5项。 科研成果1. 探索胃癌防治方法,发现新的胃癌相关基因。应用凝集素对裸鼠移植性人胃癌进行标记定位和导向治疗的研究。发现大蒜及其烯丙基硫化物具有抑制与逆转MNNG诱发实验性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实验性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生物学与防治系列研究”、“大蒜及其烯丙基硫化物抗胃癌的系列研究”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2003年、2008年)。在研究胃癌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改变及临床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微卫星位点标志结合PCR、显微切割、MS-RDA、微阵列分析等技术,获得胃癌组织DNA 3个甲基化差异片段CRS1308、CRS1309、CRS1310,筛选Cortactin、carbonicanhydraseⅡ、IGFBP 4、Cox3等与胃癌发生有关的基因和ESTs,为探寻胃癌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2. 率先建立了淋巴瘤发生发展模型,形成了恶性淋巴瘤病因发病学研究体系。建立了EBV诱发人正常淋巴细胞发生肿瘤模型,率先提出EBV诱发性淋巴瘤的发病条件和分子病变;建立了淋巴瘤的可移植性瘤株LⅡ和侵袭转移模型,发现LⅡ瘤株具有淋巴道合并血道转移的特性。相关论文发表在《Cancer Sci》、《Jpn J Infect Dis》等杂志,2009年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3. 发现鼻咽癌、喉癌、肝癌相关新抑瘤基因和肿瘤标志蛋白。成功克隆鼻咽癌相关新抑瘤基因STGC3、喉癌候选抑瘤基因LCRG1、肝癌相关抑癌基因PIG11、肝癌耐药基因ARL-1等,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表达调控;发现与鼻咽癌相关的若干个肿瘤标志蛋白annexin I, cathepsin D, stathmin等,形成了从不同器官肿瘤的特性与共性研究肿瘤发病机制的新思路。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Clin Cancer Res》, 《J Proteome Res》,《FEBS Lett》等杂志。 所获荣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教育厅、卫生厅等科研项目60项,在Clin Cancer Res、Cancer Science、Tumori、J Dig Dis、Pathol Oncol Res、Eur J Pharmacology、J Leukocyte Biol、Hematol J、J Gastroenterol、科学通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华消化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细胞生物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癌症、中国肿瘤临床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3部,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24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