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麻袋哥 |
释义 | 摘要麻袋哥,又被叫做爱心破烂王,他们是一群扬州大学的大二男生,利用周末在学生宿舍回收废品所得来资助藏族学童。他们常背着空麻袋,挨个敲开学生宿舍的门,回收塑料瓶、废旧书报等废品。 麻袋哥“麻袋哥”,扬州大学10名学生,每到周末中午都会背着一个空空的大麻袋,里面装满了从各宿舍收集来的废废品,卖钱资助藏童。目录 简介2011年新学期开始,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的学生公寓里,经常出现几个奇怪的大学生,每到周末中午都会背着一个空空的大麻袋,里面装满了从各宿舍收集来的废旧纸张、过期书籍和喝过饮料用剩的瓶子。 活跃的这批“麻袋哥”,共有10人,来自扬州大学,挨个宿舍收废品。 到2011年9月10日他们收的废品已卖掉600多元,其中500元已被寄给了西藏拉萨的一名学童。 事迹10个男生周末挨个宿舍收废品 说起收废品这事儿,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的班长陈晟讲了一大堆。 2010年刚进扬大时,他和同学们就听说,尽管国家对西藏的教育很照顾,但藏区一些儿童上学比较困难,有的时常面临辍学的威胁,那时就想为这些孩子做点儿什么。2011年扬州大学团委的居老师到藏区挂职,借这个机会,就发动全班同学行动起来,在居老师的介绍下,联系援助拉萨市城关区小学的一名贫困儿童,这个想法得到全班同学和学院团委杨晶老师的支持。 8月25日新学期开学,陈晟就和同学们开始了“拾荒生涯”,背着麻袋进宿舍“拾荒”,但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是硬着头皮向其他院系的同学开口的,“后面就顺当了,心理上也没啥障碍了。” 那段时间,陆续有新生报到,垃圾较多,他们几乎每天都进一次宿舍;9月后改为每周末一次,涉及范围以扬州大学东4栋学生公寓为中心,遍及整个文汇路校区。当然,女生宿舍也不放过,这由该班部分女生负责。 陈晟所在的班级有21名同学,每人都参加了援藏行动,其中10名男生都做了“麻袋哥”。 因为自己第一次收废品时陈晟用的是从家乡盐城带来的粗布麻袋,所以很多同学戏称他为“麻袋班长”,所在的班级也被称为“麻袋班”。后来全班都加入这一行动,麻袋不够用了,有时就用尼龙袋替代。 “麻袋哥”们把废品收回来当天,陈晟就会把这些东西卖到废品收购站。到9月10日,他们已在校区完成五次大范围的收集,现在募集到善款600余元。 陈晟他们打算每月至少给援助的藏区学童200元,一年资助2000元,如果资金不够就从班费和奖学金里拿出一部分,第一批善款500元已寄往拉萨市城关区小学的居老师那儿,由居老师转交给受助的学童。 11名女生轮流充当“知心姐姐” 就在“麻袋哥”们穿梭于每栋学生公寓的时候,班级另外11名女生也没闲着,她们除了客串帮着“麻袋哥”们进女生宿舍收集废品外,还组建了一个“精神基金会”,为藏区的贫困孩子提供精神援助。 这个“精神基金会”的原则是班级每个人都参与,每个同学都要定期以写信、发邮件、通电话等形式,与受助的孩子交流学习和生活状况,现在已经成立“知心姐姐电话组”、“邮件书信组”和“藏区城关小学动态组”,同时关注同一个藏区孩子,提供精神服务,每学期的相互沟通联系最低不会低于五次。 该班团支书王银银是此次援助藏童行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知心姐姐组”主要任务是给藏族贫困学童带来精神的激励,以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知心姐姐组”每个月从班里选出两名女生与藏族学童交流,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惑,送上温馨的祝福和热切的鼓励。 目前主要通过居老师和拉萨城关区小学联系,精神基金也在试行阶段,10月初正式投入工作,到时每周都会有专门的“知心姐姐”与小朋友沟通交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