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湾区第一新公民学校 |
释义 | 成立原因温州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大,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以龙湾区为例,67.8万总人口中,外来人口达到37.3万人。目前,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办学校打开大门,接收农民工子女;另一种是积极审批打工子女学校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但是面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巨大需求,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和接受优质教育问题,仍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发起人新公民学校项目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旨在探索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第三条道路。经过10个月筹备,昨天上午第一新公民学校落户龙湾区沙城镇三小,揭牌仪式上南都公益基金会捐赠200万元,龙湾青企协捐赠3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告诉记者,新公民学校在北京已成立四年,均是民办的,而龙湾区这所新公民学校则是有政府参与的公有非营利公益性学校,在全国来说应该是首所。 管理模式新公民学校由独立的校董会管理与运作,通过社会捐款、政府资助、学生缴费等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形成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新公民学校定位为非营利、平民性与高质量。平民性指的是面对民工家庭收入低的现实,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相互补充、良性竞争的局面,让民工子女人人有学上、上好学,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公民。 公益学校据了解,新公民学校主要招收低收入的农民工子女;与普通打工子弟学校不同的是,新公民学校是非营利的,举办者不从学校的盈余中分红,学校收入全部用在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身上。 新成立的新公民学校落户在农民工子女就学较为集中的龙湾沙城镇三小,目前该校有12个班级,518人,农民工子女占78%。据校长黄瑞平介绍,今年到该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凭暂住证、身份证明、父母在该市经商或务工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等相关证明即可到该校免费就学。 扩大招生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享受到新公民学校优质教育,龙湾区第一新公民学校将扩大招生规模,等该校综合楼建好后将从现在12个班扩大到24个班。在学校可持续发展方面,龙湾区教育局为新公民学校配备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公办教师,并提供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公办经费和生均补贴。据悉,新公民学校办学成本将由政府补贴、社会助学、家庭分担三部分组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