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廖晓兰 |
释义 | 廖晓兰,女,1962年2月生,汉族,博士,教授,1979年考入湖南农学院植保专业学习,1983年本科毕业并留校从事植保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历经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动植物检疫系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农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生物安全与检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各厅局级的科学研究课题,取得了一些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专利1项,在各级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出版专译著10部。 早期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分类及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工作。如:在水稻褐鞘病研究中,帅先在国内植物病原物鉴定研究中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科学的鉴定出水稻水稻褐鞘病的病原菌为一新的病原物,其模式菌株保存在国际菌种保藏中心,并为该病原物的命名人之一;在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研究中利用绿色木霉菌寄生菌核防治油菜菌核病,解决了绿色木霉生防菌大量培养难、在田间应用取得稳定的防效难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首先将实时荧光PCR技术应用于植物病原菌的鉴定分类中,如建立了对植原体、柑桔黄龙病病原、水稻白叶枯及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进行分类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实时荧光PCR技术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今后植物病原鉴定的标准方法。 近年的研究方向侧重生态环境微生物的利用。如:已分离筛选到得到了多株产甲烷细菌和纤维分解细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将这些细菌施放于农村沼气池将促进沼气池物料的分解,大大提高沼气的产气量,其研究结果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我们还分离筛选到了甲烷氧化细菌,对其进行研究,并施用于稻田将减少大田甲烷的排放量,其结果对于降低臭氧层的破坏,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微生物的利用对于致力于此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有着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