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链状管形藻
释义

分类信息

中文名称 链状管形藻

拉丁名称 Sinotubimorpha catenata

英文名称 \\

地方名称 \\

中文门名 红藻门

拉文门名 RHODOPHYTA

中文纲名 真红藻纲

拉文纲名 Florideophyceae

中文目名 隐丝藻目

拉文目名 CRYPTONEMIALES

中文科名 海膜科

拉文科名 HALYMENIACEAE

中文属名 管形藻属

拉文属名 Sinotubimorpha W.X.Liet Z.F.Ding

地理分布 中国的山东。日本。

形态特征

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紫红色,软骨质,长7~35㎝,宽2~3㎜,线状或扁压,固着器小圆盘状,2~3回不规则羽状分枝,主枝基部的分枝较长,两侧密生长短不一的小枝。小枝对生、互生或偏生,基部缢缩,水温升高至25℃以上时,小枝逐渐变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末端尖细或具嘴状突起或如节荚状,基部亦缢缩。藻体内部构造:藻体厚度为160~220μm,皮层由6~14层细胞组成,厚度70~80μm,叉状排列,有的稍背斜排列。外皮层细胞3~6层,顶细胞卵圆形,长4~6μm,宽3~4μm。内皮层细胞椭圆形或稍不规则形,宽3~15μm,长4~25μm,具星状细胞。幼体已中空,髓丝长7~15μm,宽1.5~2μm.接近内皮层的髓丝错综交织,但与内皮层相连的髓丝则与皮层细胞平行垂直。雌配子体的果胞枝枝丛与辅助细胞枝枝丛皆由内皮层细胞形成,产生在不同的枝丛上,果胞枝枝丛的主枝一条,由6~8个球形或椭圆形细胞组成,有的一回分枝,有的无分枝。果胞枝由2个细胞组成,即果胞与下位细胞.有的只有一个果胞.无下位细胞,还有的由3个细胞组成,其中一个为果胞,其余2个为下位细胞。一般果胞为壶形,末端有一条受精丝,其下位细胞常产生l~5个细胞组成的侧枝,但有的果胞侧面也产生小分枝。辅助细胞枝枝丛与果胞枝枝丛相似,主枝由7~10个球形或椭圆形细胞组成,常有一回分枝,辅助细胞与一般枝丛细胞相似,但个体比较大,原生质较浓,染色较深。成熟的辅助细胞一端可伸出1~3条以上的连络管与果胞相连,但具有合子的果胞常产生连络管与辅助细胞相接,其合子则通过连络管移入辅助细胞中发育,首先合子横裂产生第一个产孢丝细胞,然后继续横裂或纵裂产生2个以及更多产孢丝细胞,最后产孢丝末端细胞形成果孢子囊。成熟囊果切面观球形,其周围有髓丝形成的包围丝,但囊果基部残留的枝丛细胞呈分枝状。一般囊果位于内皮层附近,直径180~240μm,由中空周围边缘残留的髓丝包裹着。成熟的囊果均匀地散布在分枝的表面。四分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外形略有差异,前者的节荚状小枝有的比后者密些.四分孢子囊由孢子体的皮层细胞形成,十字形分裂、长21~42μm,宽12~3lμm,成熟的四分孢子囊亦散布在分枝的表面。

生活习性

一般生长在中潮带的岩石或砂砾上,在退潮后有流水经过或积水处生长的密度较大,个体也较长。在北方沿岸当水温升高至5~7℃时幼苗已陆续出现,有的幼体长至2cm时已开始长出小羽枝,水温升高至25℃以上时,大部分藻体的小枝渐变为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末端尖细或具嘴状突起或形如节荚。成熟期在7~8月间。

繁殖习性 \\

产地 \\

分布分类 海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