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白山松花石
释义

长白山松花石,又称长白山松花玉、长白山松花江石,产于吉林省白山市库仓沟、白山市江源区、通化市大安镇、延边州安图县两江镇等地。

物理特征

长白山松花石属远古沉积岩,距今约有6.5~8亿年的震旦纪。具有微细层理的泥晶灰岩。内含绿石泥、方解石、石英以及钡、硼、磷、铁等多种元素。硬度在5.5度至6度,硬而不脆,玉质感强。色呈绿色(翠绿、豆绿、黄绿、白绿、紫绿)、黄色、褐色、紫黑色(墨色)、绛红,或多 色相间(如紫袍玉带)等,常在绿色中间杂黄、白等色之刷丝纹,长白山松花石之石纹多样清晰分明,横白皱纹如行云流水,颇具沧桑感;有的松花石还具有矿化现象,如含星点状黄铁矿等,使长白山松花石砚可呈现出金星、银星或金线、银线。该石质坚而细腻、致密,温润如玉,刚柔相间,有扣之如铜之声。

主要价值

长白山松化石可随形雕成石砚,其纹理似景观者,或典雅秀丽或气韵雄浑,天然成趣。用长白山松花石雕琢砚台已有300多年历史,300多年前的古采石坊就在安图县两江镇的松花江边。成砚称“松花石砚”或“松花砚”,既发墨而又不减其锋,为中国名砚之一(其丰富的色泽远非四大名砚所能比拟);在雕砚之外,古人就发现松花石天然造型多样多变、色泽丰富、纹理奇特 、浑然天成、蓄意颇深。

名称由来

长白山松花石名字的由来争议较多,因史书上无详细记载,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松花石名字的由来目前(流传)有四说:一说是因最早发现于松花江上游而得名;二说是清朝康熙皇帝所赐;三是因松花石石体上的花色(形成)或纹理酷似松花针叶,也有的说其石体剖面纹理酷似松花针叶或其剖面刷丝纹理与松树的剖面年轮(丝状)纹理相似,这一说与松花有关;四是近年在产区当地相传的因长白山松花石石体表面布有酷似松花或类似松树模样的图案。其中的第二种说法,目前无法在史献上找到依据;第四种说法也不准确,因为这种图案在很多石种上也都有,南方人称之为“草花”,我们东北人,尤其是产区当地人称之为“松花”,只是叫法不同罢了,而且很多长白山松花石是没有这种现象——石体表面上没有印有“松花”;就实际来看,第一种说法和第三种说法相对科学。因为尽管已经证实的松花江流域这一区间内没有发现和出土松花石,但第一种说法说的是“松花江上游”,而松花江上游就是长白山主峰一带(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这三江之源),今天的鸭绿江和浑江都属于松花江支流,而且它说的是“最早发现于”,这就将这个故事推向历史深处。目前发现松花石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延吉地区、白山地区、通化地区,和辽宁省的本溪等地区,都是在以长白山主峰向西南方向延伸的长白山山脉内——地质学将其分类为南芬组。现已探知地藏储量和石种品目居高者为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第三种说法是指它和松花有关——松树的绿叶、松树的剖面纹理、松树的寓意完完全全反映了松花石名字的成因,尤其是松花石剖面刷丝纹理,酷似松树剖面刷丝状年轮,故而赞同与松树有关,而在松花石出土的地方都盛长茂密的松树群。

相关介绍

长白山松花石与广东黄蜡石,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均是明朝年间士大夫们赏玩的奇石。松花石推崇于清朝,因盛产松花石之地是满族发祥地,清朝一直视之为龙兴之地,长白山一带被列为皇封地,曾一度成为无人区,就这样在清后期以后,一度销声匿迹。1983年,吉林省地质队经过5年的考证调查后,又找到了沉寂了三百年的松花石遗址。新世纪前后,松花石作为新发现的老石种,又重新开始崭露头脚。清·康熙帝曾题:“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溢毫,故其宝也。”据说,清·乾隆帝、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当代书画大家启功也曾分别为松花石题词,松花石的文化古韵胜于那些当代主打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3: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