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昆明假蹄盖蕨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昆明假蹄盖蕨 种拉丁名:Athyriopsis longipes Ching 科中文名:蹄盖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属中文名:假蹄盖蕨属 属拉丁名:Athyriopsis 命名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狭叶假蹄盖蕨(武汉植物研究)[Acta Phytotax. Sin. 9(1): 67. 1964] 中国植物志:3(2):339 植物形态夏绿植物。根状茎细长横走,直径2-3毫米,深褐色,疏被黄褐色、披针形、膜质鳞片;叶远生。叶近二型,能育叶的柄通常显著较长;能育叶长可达90厘米;叶柄长18-45厘米,基部深褐色,直径1-3毫米,疏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禾秆色,嫩时被甚多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的披针形小鳞片及黄褐色细小节毛,其后鳞片及毛渐脱落;叶片长三角形,基部不缩狭,或为卵形,基部略缩狭,顶部渐尖至长渐尖,有时急缩渐尖,长16-45厘米;侧生分离羽片7-12对大多互生,平展或略向上斜展,无柄,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少见近急渐,基部平截或阔楔形,偶呈浅心形,两侧羽状深裂,上部的两侧对称或近对称,下部的两侧不对称,下侧裂片较长;侧生羽片的裂片7-17对,彼此密接,略向上斜展或近平展,舌状矩圆形,先端钝圆,边缘有粗锯齿或波状,少见浅羽裂或近全缘,中部的长1-2厘米,宽5-8毫米;裂片上的羽状脉有小脉1-8对,二回裂片上仅有小脉1-2对,两面略可见,二叉或单一。叶草质,干后绿色或灰绿色,上面色较深,两面沿叶轴、羽片中肋、裂片主脉及侧脉疏生灰白色及浅褐色节状细柔毛,中肋下面的节毛较粗而长。孢子囊群短线形,通直或略向后弯曲,在侧生羽片的裂片上1-7对,大多单生于小脉上侧中下部,接近主脉,在基部上出1脉常双生于上下两侧,若裂片浅羽裂,在二回裂片上的基部上出1脉也常双生;囊群盖膜质,背面无毛或有毛,囊群成熟前浅灰褐色,边缘平展、撕裂状,有或长或短的睫毛,老时黄褐色,边缘的睫毛常不明显而似啮蚀状。孢子极面观圆形,赤道面观半圆形,周壁明显而透明,表面纹饰多呈先端截形的棒状,有时少数为狭片状。 产地生境分布于湖南(衡阳、酃县桃源洞)、四川(马边)、云南(昆明、嵩明、弥勒、个旧、元阳、漾濞、宾川、盈江、贡山)、西藏(通麦)生于山谷常绿阔叶林、竹林及灌木林下溪沟边,海拔1700-25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西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