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酒精钥匙 |
释义 | 简介2007年萨博在其新款的9-5系列车型上,率先使用了Alcokey酒精钥匙技术,在车钥匙中集合了迷你型酒精监测装置,体积小于一般的手机,长80mm,宽5mm。钥匙上有一个吹气口,在启动发动机前,必须向里面吹气,以监测驾驶者酒精含量。如果检验出酒精含量不超标,钥匙亮起绿色指示灯,发动机电脑即可启动;而如果酒精含量超标,发动机则会自动锁止而不能启动车辆。 不断完善这样的设计也在沃尔沃的欧洲车款上率先应用,该技术名为Alcoguard,先进之处在于可识别气体是否是由人体排出,而该车有红黄绿三种显示灯,分别对应大于每升0.2克、0.2克-0.1克和0.1克以下,黄、绿灯亮时都可启动,但黄灯是建议不要驾驶。同时沃尔沃还研发了酒精探测安全带,也应用于这类酒精监测技术。几乎同时,日产汽车也研发出它们的酒精钥匙,其原理与萨博基本一致。不过日产车上的酒精监测仪并不是与钥匙结合,而是独立连接在汽车电脑上,这点与沃尔沃相同。同时该系统还与日产的CARWINGS卫星导航系统整合,达到监控的作用。2007年8月3日,日产在其一款概念车上全面应用防止酒后驾车的各项技术。该车在挡杆和司机座位上安装了传感器,从驾车者手心的汗液中检测出酒精含量,并感知身体发出的酒气。如果检测出酒精,汽车会在导航等系统发出鸣响警报,并自动锁住变速器,使汽车无法继续行驶。 该车的仪表板内还装有摄像机,监测驾车者的闭目时间并结合感应行驶状况,判断饮酒或打盹情况,从而警示和停车。 其实,红外线相机监测酒驾者的技术最先是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在2004年发明的。丰田也开始应用这类防酒驾技术,不过为以防他人代吹,该公司不会使用酒精钥匙,而是采用方向盘、挡杆的汗液监测和红外线目光监测的方式。 广泛应用目前这些酒精监测技术已经在欧洲车型上应用,在比利时等一些国家,多次醉酒驾车受罚的司机将被强制安装这种系统,而其他人将选配这种酒精钥匙。2008年,在中国也研发出指纹式酒精监测技术,该系统通过手指分析汗液酒精含量,并对指纹和脉搏识别。20秒内可分析出司机汗液中酒精浓度是否超标,并检测是否有代替监测的情况,一旦超标或指纹不符,车辆无法启动。这不仅能防止酒后驾车,还能很好地防盗。而在2009年6月,北京公交旅游公司在1000辆大客车上安装了车载酒精检测系统,这是此类技术首次在国内使用。 未来,为更好地保障行车安全,这类技术还将越来越完善,并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专家评论酒后驾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已经占到总数相当大的比例。专家表示,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有1/3由酒驾导致,防止酒驾事故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汽车生产商,很多企业通过新鲜的科技,引导和制约酒后驾车的司机,期望减少或杜绝酒驾事故的发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