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典柯伊伯带天体
释义

基本介绍

在天文学中,类QB1天体(Cubewano)是指运行轨道在海王星之外,且不与大行星产生轨道共振的柯伊伯带天体。这类天体的半长轴在40-50天文单位之间,且不会切入海王星的轨道,有时也称为传统的柯伊伯带天体。轨道接近圆形(离心率在0.15以下)

这个奇特的名称来自被发现的第一颗海王星外天体(除了冥王星与查龙),(15760) 1992 QB1,此后发现的类似天体均称作类QB1天体(原文为“QB1-o's”或直接发音为“Cubewanos”)。

归属于类QB1天体者如下:

(15760) 1992 QB1、(19521) 混沌、(53311) Deucalion(136472) 鸟神星最大的类QB1天体,也是海王星外天体中最大的之一。(136108) 妊神星,细长的形状值得特别注意,有两颗快速公转的卫星(3.9小时)(50000) 创神星和(20000) 伐楼拿,在发现时都曾被认为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55636) 2002 TX300、(55565) 2002 AW197、(55637) 2002 UX25

轨道

绝大多数的类QB1天体在与海王星2:3与1:2的共振轨道之间被发现。例如,夸奥瓦的轨道接近圆形并接近黄道平面;另一方面,类冥天体有较大的离心率,使得一些成员的轨道会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

类QB1天体的主要成员(被称为'冷群体')轨道接近圆形并有低轨道倾角,少数的成员('热群体')的特性则有较大的离心率和高轨道倾角。

最近的黄道深度巡天提出了这两个族群的分布报告,一群的轨道倾角以4.6°为中心(称为),另一群的轨道倾角则扩展至30° (称为)。

分布状态

为数庞大的柯伊伯带天体(超过三分之二)轨道倾角都在5°度之内,离心率则小于0.1,它们的半长轴显示偏好集中在主带的中间。但可议的是,越小的天体越接近共振轨道的边缘地带,似乎不是被捕捉进共振范围内,就是轨道曾被海王星修正过。

在'热'和'冷'的分布上是明显的有所差异:超过30%类QB1天体都是低倾角、接近圆形的轨道;类冥天体的轨道参数宰分布上更加均匀,在区域性的最大离心率集中在0.15-0.2的范围内,轨道倾角则在5-10°。 也可以参考黄道离散天体

当比较类QB1天体和类冥天体的离心率时,可以明显的看出类QB1天体在海王星轨道外面形成带状,类冥天体则邻近海王星轨道,甚至进入轨道内侧。当比较轨道倾角时,'热'类QB1天体明显的分布在倾角较大的区域,类冥天体则一贯的在小于20°的区间内。

寻求正式的定义

虽然这不是'QB1'或'经典柯伊伯带天体'的官方定义,但是这些用语通常是用于受到海王星重大扰动的天体,因而除了与海王星的轨道共振之外(共振外海王星天体),而且有证据显示柯伊伯带有一个边界,因为在1998年就怀疑在47-49天文单位缺乏低倾角的柯伊伯带天体,到了2001年则有更多的数据支持。当然,传统上还是依据轨道半长轴来区分,包括在1:2与2:3共振之间的天体,也就是在39.4至47.8AU(排除这些共振的中间较小的) 。

然而,这样的定义缺乏精确性:特别是在传统的对象和离散盘之间仍然是混淆的。目前依据J. L. Elliott et al的分类,是改用平均轨道参数作为正式的标准。不拘形式的置入,使得这样的定义会包括那些从未横越过海王星轨道的天体。根据这样的定义,一个合格的柯伊伯带天体是:如果:

不是共振的,它的平均Tisserand's参数超过3,它的平均离心率小于0.2。这样的介绍来自黄道深度巡天的报告,而且在最近的文献上多数都采用此种定义。

家族

第一个碰撞家族,也就是由单一的天体所残留下的残骸构成的族群,已经被证实了,其成员包括2003 EL61和卫星、2002 TX300和4个小天体。这些天体不仅遵循着相似的轨道,还有着相同的物理特征,不像其他的柯伊伯带天体表面有着大量的冰(H2O)和完全没有或是只有少量的有机物。在红外线的电磁波观测下,表面的成分会影响到物体本质(相对于红色)的颜色和吸收至1.5和2微米的深度。

家族中4个最明亮的天体在图表中位于代表2003 EL61圈子的里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