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谨示二首
释义

《谨示二首》是明代高僧洪断禅师创作的组诗作品。作者在诗中回顾了兴复云居寺的艰辛历程,并对诸弟子提出告诫。

中文名称:《谨示二首》

类别:禅诗

别名:《谨示》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洪断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谨示二首

【其一】

云居开建已千年,久废基存草莽间①。

发心创造非容易,木炭砖瓦运转难②。

劝请后来修补护,万古流芳续哲贤③。

明因识果高着眼,身后定生极乐天④。

【其二】

自我创建数十年,大死三番又一番⑤。

跛足千里求布施,受尽饥馁对谁言⑥?

惊恐多般不辞苦,淋漓舡舟波浪寒⑦。

后来若有损坏者,地狱三途苦万般⑧。

作品注释

①千年:云居山真如寺自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道容禅师肇基开山,至公元1612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年)洪断禅师复建后离去,共历八百零四年,此举约数。“久废”句:谓洪断禅师刚来时,只见古寺废址埋没在杂草灌丛之中。

②发心:本意为发自内心,这里有发愿、立志的意思。运转:运输周转。

③后来:指此后接替洪断禅师继主云居者,也包括洪断禅师常字辈诸徒。哲贤:先哲前贤的合称,泛指前代祖师。

④“明因”句:谓要弄清因,知道果,目光放长远一些。极乐天:犹言极乐世界。即佛教所称的阿弥陀佛所居的世界。唐白居易《画西方帧记》:“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

⑤创建:此处乃重建、重修之意。“大死”句:谓濒死的大灾难一次又一次。三番又一番即四番,极言其多,番,次也。

⑥跛足:此处指长途奔波,脚力疲劳,以致跛不能行。布施:佛教语。梵语音译檀那,为六波罗密之一。分为三种——一财施,谓施舍财物救济贫人;二法施,谓说法度人;三无畏施,谓以无畏施于人,救人厄难。馁:饥饿。

⑦淋漓:沾湿或下滴貌。此指被雨水淋湿。舡(xiāng):船。

⑧三途:亦称“三趣”,即三恶趣,“趣”意为趋,归向的意思,佛教语,指地狱、饿鬼、畜生。

作品评析

公元1612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年),洪断禅师年已六十有三,不欲再在北京、江西两地往返奔波。时云居山真如寺诸物具备,内外焕然。又置庄田七处,命七徒各守庄静修。另商请高僧来主持常住。这两首诗便是洪断禅师安排妥帖,拟永别云居时,留给其徒常慧、常锦、常炼、常鉴、常经、常潮、常元的最后指示。诗中洪断禅师回顾了自己兴复云居的艰苦历程,告诫子孙要继续维护千年道场。诗写得很认真,话说得很严厉,无非是希望云居山这座唐宋名刹能够灯灯相续,永远鼎盛。诗中叙述洪断禅师自己为恢复云居山而屡经大难,寻求外缘的经历,特别细腻生动,把一代高僧弘扬佛法的牺牲精神充分表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

洪断(1550-1621),明朝末年江西建昌云居山僧。字诸缘,兴阳词铎禅师法嗣。俗姓张,真定藁城(今河北省藁城县)人。年十四,日往柏林寺送供,得识遍融禅师,甚见爱重。年十五,蜀中法界、别传二禅师教以念佛法门。年十七,礼崇效寺朝阳禅师剃度。乃发愿苦行,隐河南伏牛山,苦研《法华经》。复游武当、终南、云雾、峨眉、南岳诸山,识见颇增,道德日进。年二十三,于南岳依大千常润师翁,授具戒。复参宝湖、大方等大德,求法问道。年三十以中贵邀请,入主北京万佛堂古刹,得太后捐助,建成十方丛林,经营十余年,成大道场。公元159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晤紫柏真可,得知云居山衰败,发愿修复。再得太后支持,建云居方丈,任住持。重建大殿禅堂。太后又赐渗金毗卢舍那大佛与龙藏,云居山得以中兴。兼主北京万佛堂、江西云居山二十年,南北奔走,往返经略。后嘱徒分守云居寺及各子孙庙,自回京养老,圆寂后葬西山。学识渊博,工诗能文,沉勇坚定,意志果毅,诚为一代宗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