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草鳊
释义

草鳊是一种属于鲤科的呈长菱形的分布较广的鱼类。体侧扁,略呈菱形,头尖,尾也小,鳞细,生活在淡水中,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亦称“长春鳊”、“北京鳊”。

中文学名:鳊

拉丁学名:pekinensis

别称:鳊鱼、长身鳊、鳊花

二名法:Parabramis pekin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鳊属

分布区域:自黑龙江流域至广东海南岛、自上海崇明至四川重庆的水体中

形态特征

体高,甚侧扁,呈长菱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近似三角形;古人根据这种既方且扁的体形特征,给它们取名“鳊”、“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鲂,方也;鳊,扁也”。口较小,端位;上颌比下颌稍长,上下颌前缘且角质层。无须。腹面自胸部基部下方至肛门间有明显的皮质腹棱。背鳍具强大光滑的硬刺,臀鳍鳍条较多,基部很长。体背部深青灰色,其它部分银白色;每个鳞片的后部有一宽黑斑,各鳍灰黑色。

分布地域

生活范围较广,不论静水或流水都能生存。成鱼多栖居于水的中下层,尤其喜欢在河床上有大岩石的流水中活动;幼鱼喜栖息在浅水缓流处。

生活习性

鳊为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有水草、硅藻、丝状藻等,亦食少量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摄食强度随季节有所变化,成鱼一般在冬季和春初摄食藻类和浮游动物,4-8月摄食水生高等植物、植物种子、湖底植物的残渣,其次是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冬季很少摄食,春季从3月开始增大食量,夏季强度最大

繁殖特点

性成熟年龄因地区而异,长江流域为2龄,北方为3-4龄。2冬龄鱼的怀卵量为2.8-9万粒,4冬龄鱼为9.4-26万粒。成熟的亲鱼于5-8月在有一定流水的场所繁殖,6月底至7月初为最盛期。冬季群集在江河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长速度较缓慢而平稳。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

经济价值

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水系的江河、湖泊中,产量大,是天然水体中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肉鲜美,质鲜嫩而含脂量高,内脏含脂量更大,食用以清蒸最佳,故深受人们喜爱。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1.0毫克,脂肪6.9-8.0克,热量92千卡,钙120毫克,磷165毫克,铁1.1毫克。湖北省襄阳的鳊鱼早在南北朝时就著盛名。

参考资料

相传当时襄阳刺史张敬儿为了取宠齐高帝,特别制造了一种“陆舻船”,载运一千六百尾鳊鱼往京都建业上贡。为此,齐高帝以鳊鱼的地方名“槎头鳊”赐封张敬儿为“槎头刺史”。《湖北通志》记载:“鳊,即鲂,各处通产。以武昌樊口、襄阳鹿门所出为最。”鳊鱼一年四季均为佳肴,故民俗有“春鲶夏鲤四季鳊”之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