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属屑检波器 |
释义 | 1888年,德国青年科学家赫兹打开了电磁波的大门,全世界的科学界立刻轰动起来。但美中不足的是,赫兹的仪器还不能在实际中应用,他检测电磁波的电波环过于简单,灵敏度很低。有关实验在遮盖幕布的实验室进行时,只有紧挨仪器的人,才能勉强看到微弱的火花。有识之士开始努力探索改进的方法。1890年,法国物理学家布兰里大重复赫兹实验时,发现了“铁屑效应”:当有电磁波产生的时候,装在玻璃管里的铁屑立刻就会活跃起来,它们紧紧地挤作一堆,让电流比较顺利地通过。布兰里就根据铁屑效应的原理对赫兹的接收器加以改进,制成了金属屑检波器,把装有细铁屑的玻璃管两头都接上导线和电池。同年,布兰里使用金属屑检波器,使电磁波的探测距离增加到140米。在研究赫兹波的众多发明家中,布兰里成为第一个取得成果的佼佼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