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沉的舰炮 |
释义 | 《不沉的舰炮》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描绘了1937年在江阴海面上发生战争,叙述了不沉的舰炮的抗战历程,深刻的刻画了中国海军的顽强不屈、抗争到最后一刻的英雄气魄。 作者简介张磊,七十年代生人,独居北京,在某JAVA应用公司任市场部经理。人到中年,碌碌无为爱好喝酒、游泳。爱吃各地佳肴,爱交天下朋友。曾创作完成《雪亮军刀》、《逐日神剑——雪亮军刀前传》、《城北黑帮》等长篇作品。 内容简介他们是一群被任何史书都轻描淡写的英雄,他们是一群被这个物欲时代所遗忘的男人。 他们即使没有战舰, 即使没有精良装备, 即使破衣烂衫, 即使是打到最后一人,最后一发子弹,最后一滴鲜血! 他们仍然顽强地打了下去。 在抗战胜利的游行队伍中,他们举着的条幅上只有两个大字:海军! 目录一1937,江阴 二 沉戈 三 等 四 接敌 五 守土之责 六 炮击 七 断桅 八 鏖战 九 夜色 十 带兵 十一 萩州立兵 十二 断血 十三 江阴!江阴!江阴! 十四 陆平不死 十五 逃亡 十六 败 十七 蛰居重庆 十八 归队 十九 备战 二十 初战失利 二十一 安庆 二十二 明辉 二十三 新四军 二十四 血雷 二十五 因何而败 二十六 最后 二十七 一号艇 二十八 上岸 二十九 血滩 三十 战前会议 三十一 广济沦陷 三十二 江雾 三十三 布雷 三十四 火力覆盖我 三十五 夜袭观察哨 三十六 偶遇 三十七 拆房 三十八 泥泞中的围墙 三十九 农民万岁 四十 苦斗 四十一 血痕 四十二 钢铁对钢铁 四十三 悲情田家镇 四十四 武汉之殇 四十五 重庆生活 四十六 无差别轰炸 四十七 青山为证 四十八 敌后 四十九 跋涉 五十 第一次 …… 后记关于海军,关于不沉的舰炮 开篇: 一、 一九三七年,江阴 残阳西沉。 晚钟划破天涯。 远远走过来一群国军绿,德式盔,看上去像是国军的嫡系主力部队。张定海心里一阵狂喜。 “先停停,我过去找他们帮忙。”张定海招呼了一下丁晓峰。 “好吧,兄弟们,先停下来。”丁晓峰擦了擦汗,一脸的泥污。 张定海三两步跑了过去,迎面走过来的这支部队看来确实国军的部队,抬着伤员和给养,看上去正在后撤。 “兄弟,你们是陆军的吧,我是一舰队的,找你们长官。”张定海拦住了走在最前面扛着军旗的一个士兵。 “陆长官,有人找。”那个士兵的声音听上去还挺稚嫩,估计年纪也就是二十岁上下的样子。 队伍后面走过来一个挎着自动枪的军官,一脸疲惫,看领章好像是个中校。张定海心里说,看来他官最大了。 “兄弟好,我是陆平,兄弟是海军的吧。”陆平说,他也是刚从前线撤下来,眼前的张定海穿着海军的军服,但没戴帽子,袖子卷的老高。虽然是第一眼,但陆平就不由得对张定海有了点好感。张定海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刀条脸,眼睛细细的,脸上带着读书人的和善和军人的严谨。看上去是个受过严格训练的军官。 “对,我是一舰队的,张定海,奉命来受江阴防线。兄弟这个连是刚下来的吧。”张定海试探着问。 “我们是一个营。”陆平平静地说。 张定海一下子楞住了,队伍看上去最多一百来人,他没有想到陆军打得这么艰苦。“你们伤亡这么大?” “没法子,鬼子火力好,成天不停的轰炸,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咱们有啥?” 张定海一下子没词了,他知道陆军很多部队都对海军有成见,认为海军消极避战。可张定海自己很清楚,咱们的海军无论是吨位还是数量,只相当于日本海军的三十分之一。 “上海丢了,咱们门户大开啊。”张定海语气似乎有点自责的味道。 “是啊,咱们在上海差不多每天拼掉一个师,这仗打得太惨了。” “要是我们海军能过去支援你们就好了。”其实张定海这句话有点官腔的味道,他自己很清楚,就算是军舰开到上海,也根本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装备和火力差距太大了。而且最致命的就是咱们没有空军。 “你们去了也够呛,关键是人家火力猛。”陆平说的很客观,他也清楚,就算海军的舰艇去上海,也不是人家的对手。他停了一下,等着张定海说话。但张定海却踌躇起来,不知道怎么开口。 “兄弟有啥事只管说话,我能够帮你就尽量帮。” “痛快,那我就不客气了,我们是奉命过来守江阴的。要把舰炮抬到岸上,做成炮台,我的人少,看兄弟能否帮忙。”张定海看到陆平这么说,也就不再兜圈子了,很痛快地说了来意。 “为啥要把舰炮搬上岸?在船上不也能打吗?”陆平不解地问。 张定海不知道怎么说呢,因为这涉及到作战秘密。但他想了想,还是把实情说了出来,毕竟要求人帮忙,就不能欺骗对方。 “兄弟,我也不瞒你,我们的战舰太老旧了,还是清朝时候买的,吨位也小,真在江面上打,可能根本不是对手,速度也不行,还是烧煤的蒸汽机。所以我们要把船装上沙石,沉在航道下面,封锁航道。船上的火炮和高射炮要拆下来,做炮台用。”张定海心里很憋屈,堂堂的海军,居然要沉掉自己的军舰,所以说的时候张定海觉得脸上一阵发烧。 陆平听完了沉默了片刻,他心里其实很不愿意帮这个忙。他的部队已经在战场上面厮杀了近一个月,兄弟们都疲劳到了极点。但转念一想,都是国军,都是打鬼子,何必有这种军种之争呢。 想到这里,陆平开口说:“好吧。”他转身对坐在路边休息的兄弟喊了一嗓子:“全体准备,一连的留下来照顾伤兵,其他人带上土木工具,把武器放在原地,一连看管,其他人跟我去帮海军的兄弟抬大炮。” 队伍里面马上开始忙活起来,留下来十几个人,步枪也架成了几堆。其他的人拿着铁锹什么的跟在陆平一起朝这边走。 “为啥要晚上搬啊,白天不行吗?” “白天老有鬼子的飞机过来炸,根本没法干。”张定海解释着。 “我明白了,今天要搬什么炮?” “今天搬的炮最沉,连底座算一起,足有七八吨重。” “这么重?”陆平吓了一大跳,他也没想到会这么重,陆军部队的火炮少,前段时间见到的155口径的德国大炮已经是见过最重的大炮了。 “七寸炮,德国克虏伯造的,嗯,年纪比我都大,老爷子大炮了。”张定海口气中似乎透着点无奈。海军是有人没船,紧巴巴的经费还不够日常维持,根本造不起新舰。所以这艘清末买的军舰才会一直服役这么多年。 陆平的人越走越近,丁晓峰心里挺高兴,看来张定海还是比较能说的。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大副,丁晓峰。这位是陆军的兄弟,陆长官。” “长官好。”丁晓峰客气地先敬礼,其实借着夕阳能够看到,陆平和他都是中校,但丁晓峰毕竟通点人情世故,因为要求人帮忙,不能摆什么架子。 陆平连忙还了个军礼,他打量了一下丁晓峰,个子不高,古铜色皮肤,甲字脸,看上去很干练。 “兄弟客气了,他是大副,我刚才没顾上问,兄弟你应该就是舰长吧。”陆平好奇的问。 “我不是舰长,我们舰的舰长前几天殉国了,那天鬼子的飞机过来扫射。”张定海看了看陆平,他心里隐隐地有些发酸。 丁晓峰和陆平似乎都有点尴尬,还是张定海扯开了话题,他指着远处江边上黑黝黝的一个东西说:“那就是今晚要搬上岸的大炮,我们费了牛劲,好不容易把它从船上卸下来的,现在正要往那边要塞搬。” 陆平顺着张定海指的方向,那是个低矮的小山包,一个笔架地形正好可以俯瞰江面。 “那边水太浅,船开不过去,只好搬了。”张定海解释着,其实选址选在这里他有自己的想法,这里射角开阔,而且日军的军舰靠不过来,因为怕搁浅。 “行,都听你们的,你们说咋搬吧。” “嗯,那让兄弟都跟着过来吧。”张定海招呼着。 整个搬运计划是航海长王明辉制订的,说到这个人还有段小插曲,以前他叫明晖,晖字拆开了恰好是日军两个字。抗战打响之后,他就把名字改了,改成了现在的这个辉。 “明辉,你跟他们具体说说。”张定海招呼了一下。 “是,长官,这门炮我们拆掉了很多部分,但底座和炮身里面结构很复杂,只好一起搬下来了。现在的办法是用这些木棍,用原木当轮子,一点一点地拉到山上去。”王明辉说话很快,透着潮汕人的那种精明干练。 “那行吧,你当指挥,让我们咋干就咋干。”陆平其实没完全听明白,但有一点他很清楚,这将是一个很消耗体力的活。 一帮人马开始分配,抬木棍的抬木棍,拴绳子的拴绳子。几十根巨大的木棍插到火炮底座的泥地里,习惯扛枪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火炮。 “兄弟们,听我吆喝。一起使劲。” 王明辉把陆平的人分配到了搬运的队伍中,然后朗声喊道:“一二,兄弟们啊,抬起来啊,上要塞啊,守长江啊,小鬼子啊,完蛋操啊。” 另外一拨人用绳子拉住火炮,沉重的火炮就在一群男人的肩膀上,一点点地向要塞挪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