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 作 者:郭林生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ISBN: 9787802119710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 元 内容简介《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主要讲述了:曾有人说,凡能建立功业者,以立品德为始基。素来有学问又能担当大事的人,无不先从品行上站稳脚跟。唐代贤臣魏征有一句名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意为人不能骄傲自满、一心想着私欲,要对自己有所控制。而这种防止人“无所顾忌”的“控制”,就是人们应当拥有的内在品质。 季羡林先生年逾九十,历尽世间铅华,对人生有诸多的感慨。他总结了自己近百年的人生经验,认为人活于世应当具备多种品格,如自知之明、谦虚、仁爱、礼貌、善良、拼搏奋进等。唯有具备这些良好的品格,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郭林生,国家注册培训师、助理经济师,现任深圳华商世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聚成集团河南、郑州、兰州分公司执行董事,聚成华商书院总经理。作者深谙学之道,其所领导的华商书院是国内最知名的国学高端学院,以“育商海领袖,铸中华商魂”为宗旨,以“尊德问学,修己安人”为院训,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提供学术支持,课程融合了国学、帝王学、现代企业管理学、素质管理学等学术精华,更重于“博学”,赢得了众多企业家学员的好评。 图书目录第一讲 安身立命从修养自身开始 知足知不足,自知之明即为人生最大财富 恻隐之心,惠及他人而非只同情 真性情者仁念存心间 “善”为人性至宝,一生享之不尽 莫待天赋埋没土,老死穷乡僻壤间 尝八颗浮生苦果,得一株存世莲花 敬人者人恒敬之:社会祥和的原动力 “公德”修为至高境界即为“功德” 第二讲 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的存世哲学 诚信乃安身立命不可或缺之德行 胸怀容人量,浩然自从容 虚怀若谷谦冲自牧,躬身低头洞悉水中云天 风浪滔天雨打身,颜色不改乃大勇 生存应有“优柔寡断”,行事当思前车之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存世如游刃,进退自有道 第三讲 人存三界内,处处皆有剑影刀 口如祸端之门,最欠封门之闩 宠辱无惊惧,应对有格调 世态炎凉,放之四海皆准的历史真理 人生在世,谨防两面三刀之小人 一切得之乃我幸,不得为吾命注定 宁背负假糊涂一生,不可让真糊涂乘虚而入 第四讲 人生种种奢望仿如镜花水月 当局者迷于幽谷,旁观者清点江山 贪欲,带来忧患的罪魁祸首 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宁可敝帚自珍,也不可妄自菲薄: 人生处处悲欢在,哪得方圆无缺口 欲存身于自然万物之中,莫善于少奢寡求 第五讲 坦荡之境界:身似浮云心似海 忍耐是一种豁达,亦是一种艺术 老马再无识途日,应变得须变 潇洒淡看当年勇,此乃勇者中之智者 心如烛台明镜纤尘不染,意如井中之月澜起复宁 人事已尽随缘定,身如浮云心似海 养身不若养心,长命百岁的不二法门 第六讲 时如流水,弹指间灰飞烟灭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天下奢侈之最,莫如惶惶终日 真正的生死观:时间如偷窃而来 留得青山春不改,留得残荷听雨声 漫漫历史为明镜,得失尽在月明中 匹夫之责莫过于对自己负责 第七讲 季老的人生八鉴 虚伪与谦虚的距离:间不容发 慎防绝顶聪明痴绝顶,留心赔了夫人又损兵 小人留意阿谀奉承,君子不齿曲意逢迎 钓沽名者无贤士,求捷径者无终南 愤世嫉俗是弱者悲剧一生的始作俑者 自我封闭与故步自封皆为性格的牢笼 固执,人生难以走出的围城 道德,有“珍珠”也有“糟粕” 第八讲 情与义,赋予生命无上的内涵 人生最大的悲哀:子欲养而亲不待 比翼情深亦不可缺理性思维 温馨乃家庭和睦之妙方,得之在于一真一忍 天地人,莫不以尊师为正道 君子之交形淡如水,先敬而后诚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一身只存天下事,铁血丹心载汗青 第九讲 为人为学的涅盘至境 人可一日无才,不可一日无德 治学做人当有“竭泽而渔”之气魄 天涯无处不芳草,堪折一枝“问题花” 灵感,创新思维之源泉 追根究底方能一窥全豹 为学问注入人性的灵魂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择善而从,弃恶而改:为人为学的涅粱至境 第十讲 轻击文化的冰山一角 从“红颜祸水”看美人的个性生活 一国之君对佛爷亦得俯首称臣 百货店、药店、粮店:佛道儒的跨行业竞争 “姓”乃心灵的居所,尊严的象征 诗为禅家添锦绣,禅乃诗家切玉刀 谚语,待人接物的凡俗智慧结晶 成语字字如珠玑,人生智慧大不同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