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参与观察法 |
释义 | 所谓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概述参与观察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探讨的。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重要的是: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官员好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所以,观察者在参与观察时,一般都需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就像其批评者所概括的:其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信度(即缺乏可靠性);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程序是不明确的,它的观察是无系统的,它的资料是难以用数量表示的,它的研究结果也是无法重复的。 参与观察法的应用(1)采用参与观察方式进行的研究,通常不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2)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为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而进行某种方式的解释。 (3)由于参与观察特定方式的要求,参与观察者往往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 (4)采用参与观察法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与观察法书的介绍参与(式)观察法是社会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质性研究方式在当今社会研究领域的日益兴盛,作为其核心技术的参与观察法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青睐。本书对参与观察这一独特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作了系统透彻的介绍。虽然有学者运用实证主义的观点,将参与观察法仅仅视为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归属于以探索和描述为目的的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但本书作者却将该方法视为一种完整的研究方法,主要归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传统,并且将其当作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认同的组成部分。 全参与观察与自我观察“北京天体沙龙”最初于2002年底开始于一位男青年在互联网设立论坛(BBS),召集志同道合者。他在互联网上检索到了我关于天体主义的几篇文章,便写来电子信件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自那时起,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全参与”。 Danny L. Jorgensen认为有四类研究对象特别适用于参与观察法,而我所面对的这个天体组织几乎同时具备了这四类对象的特性:人们对该现象所知极微;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观点有重大差距;该现象对圈外人为晦涩不明;该现象非为公众可见。[2](P18)其中第二条特别值得一提,天体爱好者视自己在追求一种圣洁的信念与理想,而圈外人更多从性的角度对他们加以揣测。在进行此项研究的过程中,我也专门收集了圈外人的观点,发现此种偏见根深蒂固,即使对于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开明人士”也不例外,因篇幅所限本文专门谈方法论,其它研究将另行论述。 具体到当前中国的天体组织这一研究对象,我认为还可以补充一点采取全参与观察的必要性:天体爱好者深知主流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与排斥,所以对冒然出现的研究者或“局外人”将更有可能采取拒绝的态度,即使接受访谈,在主流舆论的作用下也难以保证其所述客观。所以,只有作为“自己人”,在暂时不透露研究目的的背景下进入研究情景,才可能获得一个组织或运动从酝酿到成长的全部客观资料。 如果说以上是基于主观权衡的话,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也注定了我采取全参与观察法,这便是:我自己也是一名天体主义者,对天体主义的信念推崇备至。我曾经专门走访传闻中哈尔滨太阳岛的天体营,还在我作版主的BBS里组织过两次关于天体的讨论,写过多篇相关文章,极力宣扬天体主义理念。在生活中我一直向往参加天体活动,去实践天体理想。 因此,可以说我便是我自己的一个研究对象,我首先是圈内人,然后才是正进行全参与观察的一个研究者。从这层意义上,我又是一个“自我观察者”。 在我与同业谈及“自我观察”这个概念的时候,曾受到质疑:研究者是否可以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同名图书基本信息作 者: (美)乔金森 著 龙筱红,张小山 译 丛 书 名: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 出 版 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46163 出版时间:2009-01-01 页 数:137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 纸 张: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定 价:¥25.00 编辑推荐参与(式)观察法是社会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质性研究方式在当今社会研究领域的日益兴盛,作为其核心技术的参与观察法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青睐。《参与观察法》对参与观察这一独特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作了系统透彻的介绍。虽然有学者运用实证主义的观点,将参与观察法仅仅视为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归属于以探索和描述为目的的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但《参与观察法》作者却将该方法视为一种完整的研究方法,主要归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传统,并且将其当作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认同的组成部分。 内容简介在西方社会科学界长销不衰,已逐步成为一部得到广泛认可的经典工具书,也是我国内地在参与观察法方面的第一本译著。 《参与观察法》作者长期使用参与观察方法开展研究。基于其丰富的研究经验,他在书中既简要地讨论了参与观察法的方法论基础,以及适合的领域与局限;又翔实地讲解了这种方法实际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具体技术,并展示了许多参与观察法研究的成果,提供了大量实用、有趣、新鲜、富于启发的信息。 《参与观察法》适合于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社会及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阅读。 作者简介丹尼·乔金森(Danny L.Jorgensen)博士是一位知名的宗教社会学家,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的教授,该校研究生院的前任院长。他出版了多部著作,在《美国社会学杂志》《社会学季刊》《城市生活》《符号互动》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他运用参与观察法做出了许多出色的研究,是该方法的著名权威人士之一。 目录第1章 参与观察方法论 参与观察法的运用 参与观察法的特性 局内人的观点 日常生活世界 阐释性理论和理论化 开放的逻辑和研究过程 深度个案研究 参与者的角色 收集信息的方法 小结 练习 第2章 界定研究问题 研究的社会文化背景 开始进行 不断发展的界定过程 构造概念和确定指标 小结 练习 第3章 进入研究现场 选择现场 现场的特征 进入现场的策略 选择性及理解性观察 小结 练习 第4章 参与日常生活 位置和视角 参与观察的形象 局外人角色 从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角色 局内人角色 成为研究现象 团队策略和使用助手 小结 练习 第5章 建立和维持实地关系 信任与合作 互惠与交换 建立关系的策略 克服障碍的策略 小结 练习 第6章 观察和收集资料 参与中的观察 访谈 文献及人工制品 个人经验 小结 练习 第7章 笔记、记录和档案 笔记和记录 记录的技术 记录和档案 小结 练习 第8章 分析和理论化 分析的循环 编码和归档 分类、筛选、建构和重构 理论和理论化 小结 练习 第9章 离开现场和交流成果 离开日常生活现场 交流研究成果 小结 练习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