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首足迹 |
释义 | 书籍简介:书名:回首足迹作者:牛健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字 数:77千字 页 数:88 版 次: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定 价:38元 编者之语:去年春天,一个风和日丽的假日里,儿女们自驾车来陆军总医院接我去春游。我是头年冬天住进医院的,成都的冬天阴郁寒湿,寒冬刚去,暖春乍至,孩子们拉着我出去,我心里也挺高兴。明媚的春光总能让人心喜悦,我浑身似有老树发新芽般的涌动。车子一路缓行,来到北湖,这里已是车挤人踊了。处处树绿花香,片片欢声笑语,碧湖中荡漾着花团锦簇的彩船,蓝天上飞舞着千姿百态的风筝。北湖是成都近期开发的生态休闲区,区内设有许多大小不均的休闲庄,游人在庄内喝茶、摆龙门阵、打牌、下棋、晒太阳,很是惬意,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成都浓厚的市井风味。我们随便找了一家休闲庄落座,小孙孙牛仔已迫不及待地手拿电动遥控器,指挥着他的“陆霸”车,东突西撞地穿梭开了,“爷爷,快看,快看!”孙子银铃般稚嫩的声音时不时在耳边响起。我看着眼前幸福安宁的景象,不由得思绪飞扬……今天的童年是多么的无忧无虑,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苦难的历程,那酸楚的日子,都一去不复返了。想起过去,一幕幕像演不完的电影浮现在脑海。 我1983年离休后,陆续写了些回忆录,但还没有一篇涉及到我的父母、我的出生的。思来想去,我决意以家为载体,来讲叙我的成长经历,以及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战友们和所有关心、帮助、教诲过我的人们。 我本想把我的家分作生我的家、养我的家和革命的家三个部分来叙述,可革命的家太大、太深、太重,历程太长,以我现在的精力实难详尽着笔。我只好在此重点讲述前两个家的故事,革命大家庭的故事就放我在革命历程中写的一些文章、诗词,以片段的,个体的故事来表述一二。这些片段均在书报刊物上发表过。 前两个家可谓黄连水里泡豆芽,苦里生来苦里长;而革命的家,是我生活、成长、工作和学习时间最长的家,也是我最感温暖、幸福的家!因为眷恋这个大家,我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还真想再活它几十年,以满怀的夕阳余热扑向祖国大地,献给我最敬爱的母亲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的一切。我们在党的阳光下,安享繁荣昌盛的晚年幸福生活! 将我历程中的散星、碎影整编成册,不为著书立传,只求以此勉励儿女以及后辈们在开拓进取中,不要忘记过去。美好的今天是来之不易的,要为建设富强的祖国多作贡献,勇往直前! 书籍目录:前 言 2 第一部分 我的家 6 第一章 生我的家 6 第二章 养我的家 9 第二部分 为解放而战斗 15 第一章 在竹沟学习的日日夜夜 15 自己动手盖房子 15 如饥似渴的学习 15 紧张的军营生活 16 掀起练兵热潮 17 欢迎“国军”188团 17 第二章 村寨轶事 19 (一) 19 (二) 19 (三) 20 (四) 20 第三章 从白区撤退 21 第四章 鄂豫边区实验小学纪实 24 “实小”的始末 24 在困难中成长 25 实小编写教材拾零 25 过封锁线 27 走出一条新路 28 儿童团的活动 29 抢救伤员 30 走向工作岗位 30 附一 永远难忘的鄂豫边区实验小学 31 附二 实验小学给我了革命启蒙教育(摘) 34 附三 原实小学生魏鸿宾颂实小诗 34 第五章 中原突围后的南田医院 36 救济医院的诞生 36 以办事处代表身份和医院在一起 36 不期而遇 37 转危为安 38 遣 散 38 第六章 在进军大西南的日子里 40 贵阳“加油” 40 战胜阴雨泥泞 40 鱼水情 41 准备进军西藏 42 第三部分 学习感谈 43 第一章 学习中共八大文件,积极培养干部 43 第二章 重视干部工作 45 第三章 对任免、组织工作上存在保守思想的检讨和今后意见 46 第四章 学习毛泽东反腐斗争思想提高反腐斗争自觉性 ——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 48 第四部分 足迹与怀念 51 第一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51 第二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位老 53 第三章 一代革命知识青年的缩影 55 奔赴解放区 55 中原民主建国大学 56 第四章 大悟山的怀念 58 第五部分 诗词 61 第一章 新体诗 61 在拉萨市郊的田野上 61 青城山幽忆吴芳吉先生 62 痛悼谷声漴老师 62 文艺会演百花开(外一首) 63 沙河畅想 64 第二章 古体诗 65 家乡见闻——纪念南召县解放五十周年 65 西藏行——纪念和平解放西藏45周年 66 赴龙泉桃花会感赋 68 誓保小康路畅通 68 宝光塔陵赞 68 人笑我何失 69 逛菜市 69 爱树彭老总,遗泽口碑扬 69 生活好休闲 69 台彭金马早归来 70 歌颂中原第一村 70 南街村真相大白 70 忆三大战役 71 游神农架 71 悼生父母 71 悼养父母 71 金婚赞 72 统一战线放光芒 72 原西藏军区同志聚会喜赋 72 竞向神州撒彩霞 72 颂长征 73 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73 缅怀伟人毛泽东 73 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 73 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三首) 73 米寿抒怀 74 干休所里乐陶然 74 预贺袁老宝华茶寿 75 成都北山一景 75 亲 情 75 怀念黄国诚同志 76 秋游南郊公园赋诗赞市花 76 春到高原 76 落叶颂 76 神舟抒怀 77 重读《我这一身》——怀念何雨侬同志 77 七绝·春始 77 改革开放三十年赞 77 平和心 78 第三章 词 79 西江月·庆祝成都解放五十周年 79 浣溪沙·军魂 79 浣溪沙·忆景昉五首 80 长相思·纪念红军长征 81 如梦令·赞邓小平理论 81 采桑子·亿万人民颂小平 81 陈毅元帅诞辰百周年 82 千秋岁引·陈毅元帅百岁诞辰重读《梅林三章》 82 长相思·故地情丝 83 十六字令·自度词 船 83 渔歌子·盼 83 菩萨蛮·待何年 84 浣溪沙·赠白衣天使李春梅同志 84 浣溪沙·回忆 84 浣溪沙——纪念刘少奇同志一百一十周年诞辰 85 浣溪沙·端阳祭屈原 85 满江红 85 后 语 86 我的简历 87 原文摘录:…… 从这以后,不仅认了血缘和亲情关系,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去探望生母和家庭。不过,至今除了知道生母是付李氏,大哥叫万祥,其他都记不清楚了。在我参加中共地下党后,曾有意引导哥哥们参加革命活动,并培养其参加共产党,可是他们胆小怕事,只知道劳动养家糊口,而且迷信鬼神和命运,叫我不免有些失望。自1941年白色恐怖中,党组织决定我撤离到鄂豫边区离开家,一直到全国解放后的1951年回乡探亲时才又团圆的。这时牛家养母早已去世,生母还健在。解放了,穷人翻了身,分了土地和瓦房,又加我能够公开回家探望,母亲、哥、嫂和侄儿,全家真是喜气洋洋,遗憾的是二哥仍未结婚,三哥一直生死不明,大姐在外乡也未能见面,而且当时没有条件照个相留个纪念,至今都没有生母的照片。可告慰的是,从此一直保持着家庭成员间的联系。因我工作在西藏,又是军人,西藏当初还不太稳定,不能和家人一起生活。1953年我把大侄儿付广营接到成都,在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茶店子八一学校读书,直到小学毕业,因考不上中学,年龄小,不能参军也不能工作,我在成都也没有个家管教他,不得已只好又把他送回老家。后来他在农村还担任过民办老师、种地结婚,有两女一儿。近些年还常在北京等地打工,不幸在今年山西一个煤矿打工,因事故亡故,时才60多岁。七十年代初,我在成都川办安了家,也已有了不到三岁的一女一子。本来请了保姆还有岳母照管,不过我的大哥、嫂知道后,嫂子就硬来成都帮助带孩子半年多。虽然因北方农村生活与成都千差万别而不习惯,也与孩子姥姥、妈妈个性不一,不可避免产生一些矛盾,但仍然忍着,直到我回成都休假见面后,一再劝她回家照顾好自己的家,才离开成都回河南老家。 七十年代末回老家探亲时,生母已去世,大哥、大嫂还健在,二哥也已病故。五十年代末困难时期,我在北京政治学院学习期间,大哥到北京看我,也为了到首都观光。后来也到过成都住过一段时间。那时他不到七十岁,不过已显得很苍老了!这次他回家后不久也病故了!姐姐也算见过一面之后去世。现在外甥女一家住在宁夏,一直和我有联系,他们一家三代前几年曾到成都看我,住了几天,我也休息了,陪他们逛了成都地区。外甥也到成都来过,他经商,可惜华年早逝!今年外甥女也去世了!不过还有我二侄广顺、三侄广全和第三代子孙们还和我及我的子女有联系。侄子们也都来过成都看望过,他们的日子并不富裕,只是在家务农或在外打工。农业税全免后生活好过些了,有了电视机,也安了电话,可惜那电话常因欠费而不通。可见,他们奔向小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0年夏秋之交,我回乡探亲时,才第一次寻找到因修水库搬迁后的坟地扫墓,全家除了我的子女因工作学习未到,其他三个侄儿及其子女十几个,第一次大团聚,并一起扫墓,了了心愿!遗憾的是,我的子女至今还没有回过老家,我已八十有六了,仍想在有生之年还能带子女、媳妇、孙儿们回老家探望和扫墓!老家中还有二侄子广顺,有两子一女;三侄儿广全至今未婚,粗识文字可以写信,并已加入共产党,是生我的这个老家三代人中,唯一的一个共产党员。我除了经常寄少许钱回老家去,其他也帮不上忙。寄钱主要是给第三代孩子们上学提供些补助,我不希望看到他们缀学。那儿山区还是个贫困县,他们除了解决温饱,富裕远还谈不上。只能期盼老家的亲人们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和村民团结奋斗奔小康! 去年我因冠心病住院期间,三侄广全还来看我,住了一个礼拜才回去,和我老伴及儿、女、婿、孙子团聚,吃饭、拍照,都感到亲切高兴!临行前我给他几千元钱回家给我付家生父母立个石碑,以示敬祖宗之意!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