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蔡京碑
释义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

该碑高2.2米,宽1.46米,碑文50行,满行91个字,共有4000多字。碑文内容是庄王的三女儿——妙善证道成为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北宋元符二年(1099),由通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撰文,元符三年(1100)蔡京书丹。因此当地称该碑为“蔡京碑”。该碑历经兵火灾害,除碑文额及碑文上部的字迹损伤外,其余部分尚完好。因为蔡京的书法作品目前存世很少,该碑属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2009年,国家文物出版社依据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蔡京碑拓片,出版了《香山大悲菩萨传》一书。

大足北山蔡京碑

在大足北山佛湾,众多神佛雕像之中,树立着一块石碑,高三点七米,宽一点三七米,碑的正中,镌刻着两行篆文:“赵懿简公神道碑。”据考证,此碑文确系宋代宰相蔡京所书,所以又叫做“蔡京碑”。

这块碑石上所刻,是赵懿简公的墓志铭。这就奇了!大足北山既没有他的墓地,赵懿简公又不是大足人,甚至连大足北山也不曾来过。那么,这块墓志碑又是如何飞到北山石刻群中来的呢?

说来话长,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话说北宋年间,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叫苏轼,另一个叫蔡京。他二人都是当代响当当的大书法家,写得一手好字。名山古刹,到处都有他二人的题字,列入“米、蔡、苏、黄”四大家之中,名噪一时。

却说这蔡京与苏轼,在书法界虽是同行,但政见上却是政敌。苏轼是元佑党人,蔡京却钻进了新党,二人为了政见的分歧,经常争执得形同水火,总想置对方于死地。

再说这蔡京虽然才学出众,可心地险恶。在新党得势,蔡京高居相位时,便不择手段,伺机报复。不仅将苏轼逐出京师,而且将苏轼的书法也贬得一文不值,把它说成了一堆臭狗屎。不仅如此,还通令全国,将苏轼在各地所题碑碣一一捣毁,片石不存。蔡京手下有一名贴心干将,名叫赵二的,就曾亲自带领一彪人马,四处变本加厉地执行蔡太师的命令。将苏轼所写的碣石碑文几乎毁尽。后来赵二由于执行相令有功,依附蔡京权势,青云直上,当了大官。

这赵二不是别人,乃是蔡京同党赵懿简的亲侄子。所以当赵懿简在陕西老家病逝之后,他便捧着当代著名文士范祖禹所写的祭文,恳求恩师蔡京屈驾书写,以传后世。蔡京其人,不仅爱官,而且爱名,凡有一显书法技艺的机会,是决不放过的,此次心腹赵二来求,自然欣然应允。龙飞凤舞,一挥而就,颇有神韵。赵二喜得墨宝,再三叩谢。舍不得交与乡野石匠粗刻滥制,便私自藏了。另请家乡卖文秀才,重新写过,刻制成碑。那死去了的叔公赵懿简又如何得知呢?

谁想若干年后,人世沧桑,旧党得势,蔡京倒台。不消说那赵二也身受牵连。仓惶连夜潜逃,随身所带珍宝细软中,就有他当年珍藏的蔡京所书“赵懿简公墓志铭”。

一日,赵二来到一个山区小镇。见一群人正围着一堆火在那里叫骂不止。仔细一听,原来骂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恩师蔡京蔡太师。有的骂他奸贼,有的骂他奸党,也有人骂他是臭狗屎。原来蔡京失势之后,旧党上台,苏轼等人将蔡京恨之入骨,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四处派人将蔡京所题写的碑文一一搜出,尽行捣毁,甚至将他逐出书法家的行列,将“米、蔡、苏、黄”改成了“苏、黄、米、蔡”,这“蔡”也变成了“蔡襄”,而决不承认蔡京在书法界的地位。眼前那火堆中燃烧的,正是蔡京所题的一块金匾。众人一边骂,一边笑。赵二眼看着一代大师的墨宝化为灰烬,暗中痛惜万分。心想:村夫孤陋寡闻,你们几个怎懂得这字的珍贵价值呢?

当晚,赵二投宿一家山间野寺,青灯之下,展开蔡京所书之“赵懿简公墓志铭”,一边赏读,一边流泪。回想起往日荣华,今日苦境,叔公仙逝,恩师失意,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日暮途穷,名利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决定隐姓埋名,遁入空门,了此残身。

话说若干年后,赵二和尚云游到大足北山龙岗寺,见此地石刻精美,山水空灵,确实是一个理想的修行之地。于是拜见长老,恳求留下做一个和尚。长老见他心诚意敬,谈吐不俗,也就答应了。

赵二来到北山,每日功课完毕,总是在佛湾尽情欣赏石刻艺术,心中赞叹不已。一日,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我何不多出几两纹银,恳求技艺高超的石雕艺人,将恩师蔡京残留此间的珍贵墨迹,刻上石壁,传之后世。既可寄托我对叔公的一片怀念,也可表达我对恩师的一番敬意。世人说,蔡京该杀,但他的字还是好的,切不可以人废文,以人毁字。将传世珍宝,弃之于地,实在可惜。

于是,赵二暗暗寻找机会,与佛湾工匠们混熟。有一天,他假意铺开蔡京墨迹,痛哭失声。工匠们问时,他才说:纸上所书是他已故叔公的祭文,当日仓促,未能及时刻上石碑,事后想起,总觉对不起叔公大人,成了一块心病。工匠们听了,笑道:“这有何难,刻石雕像,出在我等手上。空时加班帮你刻了,也好了却你这行孝人的一片心愿。”

赵二闻言大喜,破涕为笑,连连叩谢,弄得众工匠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

几日之后,工匠果真按照赵二的意思将“赵懿简公神道碑”刻上青石,工匠无知,他们既不过问党争的是非,也不知道赵懿简是何许人。因此,这块不十分显眼的碑石,得以安然混杂于北山石刻群中,春去秋来,王朝更迭,也不曾惹出什么风波、是非。历经数百年,迄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山石壁之上,也算幸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