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瓜细菌枯萎病 |
释义 | 症状又称细菌性萎蔫病,浙江、吉林已见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茎部受害处变细,两端呈水渍状,病部以上的蔓和枝权及叶片首先出现萎蔫,该病扩展迅速,不久全株突然萎凋死亡。剖开茎蔓用手捏挤从维管束的横断面上溢出白色菌脓,用干净火柴棍或小刀刀尖沾上菌脓轻轻拉开可把菌脓拉成丝状。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也末见腐烂,别于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 病原Erwinia amylovora var.tracbeiphila(Smith)Dye,异名且tracbeiphila(Smith)Bergey,称嗜维管束欧文氏菌(黄瓜萎蔫欧文氏菌),属细菌界薄壁菌门。菌体杆状,单生或双生,不成链状,大小1.2~2.5×0.5~0.7(μm)。具荚膜,无芽孢,周生4~8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或兼性嫌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平面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白色,光滑具光泽;在肉汁胨液中呈轻雾状,无菌环及菌膜,不能分解果胶,也不能液化明胶,能产生氨和硫化氢,不能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脲酶阴性,不能在5%食盐溶液中生长发育。最适生长温度25~30℃,最高34~35℃,36℃不生长,最低8℃;43℃经10分钟致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维管束病害,病菌由黄瓜甲虫(Diabrotiea vittata和D.duodecimpuncmta)传播。黄瓜细菌性枯萎病过去国内未见报道,近年浙江丽水地区、吉林长春已见发病。该病除为害黄瓜外,还可侵染葫芦科香瓜属、南瓜属、西瓜属的植物。黄瓜和甜瓜较南瓜和矮瓜易发病,生产上应予以重视。 防治方法(1)选用中农5号、碧春、满园绿等抗细菌病害的品种。从无病瓜上选留种,瓜种可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或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2)用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 (4)开展预防性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或蔓延期喷洒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壬菌铜微乳剂400倍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