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蔡伯民
释义

蔡伯民(1911-1997),辽宁沈阳人,石油机电工程专家,教育专家。他主持建设了中国最早的真空蒸馏、离心去腊、溶剂回收等装置,使玉门炼油厂能生产润滑油等10余种油品。是中国石油机械教学的创建人之一。主持研究的“旋转电弧压力焊技术”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蔡伯民-人物简历

1911年4月20日,出生于沈阳市大南关富教胡同。

1931-1935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电机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35-1936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电机系任助教。

1936-1939年,在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天津塘沽碱厂、四川五通桥碱厂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39-1943年,任重庆甘肃油矿局炼油厂驻渝办事处任副工程师。

1943-1946年,任甘肃玉门油矿炼油厂工程师。

1946-1948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学校和炼油化工厂考察学习。

1948-1949年,任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工程委员会委员兼主任工程师。

1949-1953年,任玉门油矿工程处副处长兼工程室主任、设计处主任工程师、北京石油设计局主任工程师。

1953-1969年,任北京石油学院石油机械系主任、国家三级教授。

1969-1978年,任华东石油学院教授。

1978-1980年,任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技术情报所、石油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顾问。

1980年,在华东石油学院(后更名石油大学)离休。

1997年7月10日,病逝于北京。

蔡伯民-生平经历

蔡伯民,字在新,满族,1911年4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当过东北大学教授、女子师范学校教务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聪敏好学,深得师长好评。1931年,蔡伯民以优异成绩考上天津南开大学。此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他家在银行的多年积蓄存款顷刻化为乌有,其父又突患急症不治身亡,家境异常艰难。他亲身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大学毕业,他留校当电机系助教。一年后,到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塘沽制碱厂当技术员,具体负责该厂的电气工程。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华北,他与该厂同事赶紧绘制了碱厂装置设备的图纸,该图纸在南迁四川五通桥重新建厂时发挥作用。

1940年初,蔡伯民在甘肃油矿局玉门炼油厂驻渝办事处任副工程师,主要工作是采购炼油厂急需的器材物资,组织抢运到玉门炼厂。1942年他到玉门油矿,被任命为炼油厂工程师,主持炼油厂建设的技术工作。1946年,他被选派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炼油化工厂研习石油工程。1948年8月学成回国后,坚持不去台湾高雄扩建炼厂,急返玉门,后任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工程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玉门油矿解放前夕,他积极参加护矿、护厂工作,保护技术档案,坚守岗位,迎接解放。1992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会见孙越崎等原资源委员会在京人士时,曾高度赞誉包括蔡伯民在内的老同志,当年把玉门油矿完整地移交给新中国的正义爱国行动和历史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蔡伯民任玉门油矿工程处副处长兼工程室主任、设计处主任工程师等职。他主持了多项油田工程规划和建设的技术工作。1953年4月,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调他到北京石油设计局工作,担任该局工程施工室主任工程师。四个月后,他又奉命到清华大学报到,参加我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校——北京石油学院的筹建工作,任该院机械系系主任,被评为国家三级教授。他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蔡伯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所患病症多次耽误治疗,尤其是青光眼病致使视物不清。但他却抓紧点滴时间,笔耕不辍。从“文化大革命”中期到1980年离休之后一段较长时间里,他翻译、审阅、核校了大量科技文献资料。1997年7月10 日,因心力衰竭,病逝于北京。蔡伯民除历任上述职务外,1954至1984年还担任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常务理事。

蔡伯民-科学成就

组建该清华大学内的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

1953年8月,蔡伯民到设在清华大学内的北京石油学院筹建处报到,受命组建该院机械系。他是北京石油学院创建之初仅有的10余名教授之一。建院之初,他调研了国内的几所著名大学,为办好石油机械系作了初步的规划并提出具体措施。他认为,要培养合格的石油机械专门人才“关键是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材、实验室建设”。他与该系其他负责人一起,紧紧依靠上级和党组织的支持,调集师资,制定规划,编写教材,选订图书,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由蔡伯民主持的机械系的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提高,教学经验不断丰富:一是把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加强师资培养和梯队建设,花大气力研究落实教师的培养计划和措施,切实抓好试讲、听课讲评、教学法研究等具体环节;二是认真抓好教学的组织管理,严格督促检查教师按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要求在课程安排、期中检查、毕业设计、总结评比等项工作中,一丝不苟;三是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积极建起多个实验室和不断增加实验课内容;四是在专业教学上,紧密结合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编写新教材和开设新课程。蔡伯民在上述几个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针对该系来自农村的学生多,对工矿实际缺乏了解,他建议建立金工实习工厂。建议得到了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该厂建起后由机械系负责管理,不仅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还承担了为油田厂矿服务的生产任务。他与在该系工作的近10名前苏联专家合作得较好,但他认为专业教学不能照搬他们的教材、大纲的要求。他结合在美国研习考察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了解到的先进工艺技术,积极带头编写新教材和开设新课程。1956年10月出版的由他主编的《石油厂设备制造工艺学》一书,就是根据培养我国石油机械人才的需要,参考和吸收了苏、美、英等国在机械设备、焊接工艺、石油设备制造等方面的新成就,以及我国制造业的经验编写而成的。该书是当时条件下一部比较系统的教科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学习参考书。他还为学生开设和讲授过石油厂设备制造工艺学、油罐油管装置施工与焊接工艺等多门新课。

主持研究先进的旋转电弧压力焊技术

蔡伯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他多次带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到宝鸡石油钢管厂、大庆油田、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等厂矿参加科技攻关和会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长期的工作实践使蔡伯民认识到,广泛用于重大工程施工的两金属件的连接,即焊接问题,常常是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20世纪60年代初,限于条件,我国对此进行的研究工作较少。尤其在保证焊接质量方面,国外已较早地采用了X射线、超声波探伤、焊缝理化性能试验标准等先进技术,而我国还停留在采用常规的焊缝外观检查方法,不仅无法发现和判断焊接缺陷,还常常因质量问题影响大型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安全要求,蔡伯民决心攻克这一难题。他带领科研小组多次深入到现场调研,对焊炬、焊条、焊料以及焊接应力、焊缝理化性能等进行过多次优化研究,最终完成的“关于旋转电弧压力焊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该成果应用多年之后,专家评价该项技术达到了6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此外,他还主持了等离子焊接技术、旋转电弧压力焊向多弧焊、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磁力旋弧焊机自控开关研制等项研究,有的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成果,后因“文化大革命”,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由于蔡伯民在机电焊接领域里的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作阅历,多次参加研究成果鉴定、技术谈判等项工作。1966年初,化工部进口的化工装置,因制造和焊接质量问题,谈判一度陷于僵局,上级有关部门决定由他主持与外方谈判。他经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研究,提供了令外方信服的技术报告,圆满地完成谈判任务,使国家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蔡伯民-主要论著

石油厂设备制造工艺学

蔡伯民主编.石油厂设备制造工艺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56

压力焊接管道的新工艺

蔡伯民.压力焊接管道的新工艺.北京石油学院学报,1961(2)

石油炼厂设备工艺基础

蔡伯民主编.石油炼厂设备工艺基础.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关于钢管旋转电弧压力焊旋转速度的研究

蔡伯民.关于钢管旋转电弧压力焊旋转速度的研究.石油学报,1962(1)

磁场中旋转电弧焊几个问题的研究探讨

蔡伯民.磁场中旋转电弧焊几个问题的研究探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全国焊接学术年会论文选集,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

英国标准立式钢制焊接油罐

蔡伯民.英国标准立式钢制焊接油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6: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