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采诗官
释义

周朝设有专门的采集诗歌的官员,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汉书·艺文志》曰:“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他们为古代诗篇的流传和采集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文名:采诗官

职业:周朝官员

工作:巡游各地采集诗歌

成就:为古代诗篇流传做出很大贡献

出处

《汉书·艺文志》曰:“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食货志》曰:“孟春

之月,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献於天子。”采诗,谓采

取怨刺之诗也。

评价

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他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在遥远的周代,他们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原的大地上。

这是一些辛勤而称职的蜜蜂,只不过,蜜蜂采的是花粉,而他们采的却是和花粉一样美丽动人的民歌。

我极疑心,我们的老祖先要比我们这些后来者更开朗和开放,这到不是表现在他们有一夜情或是网上性爱什么的,而是他们大多开口就能唱出美丽的歌谣。我们今天称道不已的《诗经》,其中最精采的部分是《风》,又叫做《国风》的,也就是我们的祖先当年在田间地头劳动时随口唱出来的。就是这些心口唱出的民歌,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中最深刻的沉淀。

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看到它们,这和采诗官的劳动分不开。当时是,一个个有深厚文化素养并且深怀敬业精神的采诗官,脚步矫健地行走在笔直官道上,他们的手中摇动着一只木铎发出清清的脆响,一直穿越了官道旁的小树林和小溪流。那些在田野里唱歌劳作的父老们听到了这木铎声,它们就愉快地知道:那位头发过早花白的采诗官来了。如果他们最近有什么新歌,他们就会放下手中的农具,大而客气地招呼采诗官。采诗官于是走近这群农夫,和他们一起坐到柳树的浓阴下,请求父老将这些新歌唱出来。而他,则用一柄锋利的小刀在竹简上吃力却飞快地记录着。

这是一个以诗歌的名义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诗官走向民间总是如同蜜蜂飞行在花丛中一样深受欢迎。民间的疾苦往往通过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他诸侯所了解,采诗官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事实上担当了国家民意调查员、新闻记者和国家诗歌记录者的重任。可惜,我们无法知道这些采诗官的名字,他们已经在历史的深处浓缩为一个名词,我们无法看清他们的脸,那些来自春天的脸,来自乡土的脸和来自一眼深澈古井的脸,他们该有着怎样一种动人的光辉。

我不清楚这些采诗官的薪水是否丰厚,但他们必须由文化人来担任。他们的这种忠实的记录,显然是深受人民欢迎的。采诗官来到村庄的日子,往往就是一个节日。村民们也许会备了酒,用过年时留下的半只风干的羊腿欢迎他们。他们甚至和许多个村庄的女子有了爱情的第一次拟制第N次亲密接触。

回到王城,上古的简陋王城,采诗官将在一炬豆火下整理那些似乎还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诗和歌,他们不知道,他们在那些沉沉的夜里客刻下的象形文字,将会成为一个古老国度的文学的源头,正如蜜蜂在采花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它们会带来一个声势浩大的人间的春天。

相关诗词

白居易曾写了一首关于采诗官的诗词:

采诗官

采诗听歌导人言。

言者无罪闻者诫,

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灭秦兴至隋氏,

十代采诗官不置。

郊庙登歌赞君美,

乐府艳词悦君意。

若求兴谕规刺言,

万句千章无一字。

不是章句无规刺,

渐及朝廷绝讽议。

诤臣杜口为冗员,

谏鼓高悬作虚器。

一人负扆常端默,

百辟入门两自媚。

夕郎所贺皆德音,

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远,

君之门兮九重闭。

君耳唯闻堂上言,

君眼不见门前事。

贪吏害民无所忌,

奸臣蔽君无所畏。

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

群臣有利君无利。

君兮君兮愿听此,

欲开壅蔽达人情,

先向歌诗求讽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