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生茸壳藻 |
释义 | 分类信息中文名称 河生茸壳藻 拉丁名称 Heribaudiella fluviatilis 英文名称 \\ 地方名称 \\ 中文门名 褐藻门 拉文门名 PHAEOPHYTA 中文纲名 褐藻纲 拉文纲名 PHAEOPHYCEAE 中文目名 褐壳藻目 拉文目名 RALFSIALES 中文科名 石皮藻科 拉文科名 Lithodermataceae 中文属名 茸壳藻属 拉文属名 Heribaudiella Gomont emend.Svedelius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湖北(通山)。国外分布:亚洲(日本),欧洲(德国、波兰),美洲(美国)。 形态特征藻体在生长的初期呈淡褐色圆形的小斑,随后向四周扩展呈深褐色,厚50-200μm,组成藻体的直立丝呈单列或叉状分枝,在纵面观上呈放射状排列。细胞宽(5)-10一(11)μm,长(5)一10一(20)μm,胞内具2至数个小盘状或片状的色素体,无蛋白核,储藏物质球粒状,常数个(有时有许多个可充满细胞),直径1.5-2.5μm。单室孢子囊由表面细胞分化而成,呈棒形或倒卵形,常成群为孢子囊堆,囊内形成约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裸露,呈纺锤形或梨形,具2条不等长的鞭毛和一个眼点,具1-2个片状呈淡褐色的色素体。多室生殖器由直立丝最上部的细胞生长而成,每一个多窒生殖器分裂形成4一8小室,每一小室形成一至数个游动细胞,其形态与游动孢子相似,一般认为它们可能是配子,但尚未见到它们相互配合的过程。 生活习性生于山溪急流的岩石表面。 繁殖习性 \\ 产地 \\ 分布分类 淡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