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煦东
释义

中校。1965年12月出生,辽宁朝阳人。现任52817部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入伍十五年来,在工作变动大,岗位转换多的情况下,他如同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组织把他"拧"到哪里,他就在哪里一"丝"不苟,闪闪发光;又好像军队长城上的一块砖石,领导把他"搬"哪里,他就在哪里顽强固守,尽职尽责。他曾被北京军区空军评为优秀团干部;被空军树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多次被军、师、旅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机关干部;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并受到军委张震、赵南起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85年担任班长和系团总支书记的韩煦东以优异的成绩从地方大学毕业。面对众多可以选择的职业,他毅然投笔从戎,继续到空军高炮学院学习深造。当时,正值百万大裁军。对于他的抉择,亲友好友劝阻,同学们不理解。他却说:从军尽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强大的国防,哪有个人和家庭的安康。在他看来,军队越精简,越需要人才,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绿色军营同样是大学生大有作为的天地。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人员流动是常事。可韩煦东流动的实在是太快、太频了。

他入伍15年,经历了我军3次大的调整精简。由于部队精简整编和工作需要,他调换过兵种:从空军到陆军;他几次调换专业:在地方大学学的是化学,到空军高炮学院改学雷达和指挥仪,分到部队又先后从事导弹测试和政治工作;他多次调换工作单位和岗位;先后在地空导弹、高炮、情报保障等不同性质,不同地域的7个单位工作过,并在技师、排长、指导员、干事、秘书、教导员、科长等7个岗位上任过职。对他来说,每一次变动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严峻的考验。而他次次都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刚到地空导弹部队任技师时,为尽快变外行为内行,他挤时间,刻苦钻研业务。短短5个月时间,把教练弹的电器部分拆装了39次,自学完了导弹专业学生两年半才能学完的内容,并改进了导弹测试仪,使测试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一;在任连指导员期间,为提高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他自学了大学心理学、文秘专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了北京市法律本科专业的自学考试。他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连队建设蒸蒸日上,被空军树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官兵们都说他是"一本书",总能给大家带来知识和力量;在担任营教导员、党委书记的两年中,他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成才活动。全营90多名官兵参加各类函授学习,先后有14名战士考上了军校。他所在的营被军区评为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党委被集团军评为先进基层党委,他本人被评为优秀基层党委书记;从事机关工作后,他能参善谋,结合工作实际写了大量的研讨文章,其中28篇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他以不变的追求和出色的表现,展示了一名军人顾大局、守纪律、听指挥、能战斗的良好风范。韩煦东同志深知,军人的职业意味着牺牲,价值就在于奉献。入伍以来,他以对军人职业的挚爱和国防建设的忠诚普写了一曲曲以牺牲、奉献为主旋律的动人乐章。入伍15年,他14个春节在部队度过;到机关工作后,作为机关的笔杆子,他每年要写50万字左右的文字材料,加班加点是常事。

1992年2月他爱人在医院待产,他陪床3天,还在医院的病床边上起草了近万字的《部队建设三年规划》;1995年5月,正值部队备战一次名为"双色行动"的演习,时任营教导员的他收到了爷爷病危的电报。他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同爷爷的感情最深。为了既能看上一眼弥留之际的爷爷,又不误工作,他连夜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赶到老家,仅在爷爷病床前呆了2个小时就含泪返回了部队。韩煦东就是这样以坚实的步伐,从一个地方大学毕业生,一步步走上了部队团职干部的工作岗位。从他身后一窜窜的足迹中,我恍然悟出了共和国长城坚不可催的缘由--那就是有同他一样平平凡凡、忠于职守的千千万万块砖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