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帛尸梨密
释义

西晋永嘉(公元307年一313年)年间,吉友来到晋地,当时,正值社会动乱,吉友渡过长江,来到京城,住在建初寺。丞相王导见到吉友后,认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吉友由此而扬名。太尉庚元规、光禄周伯仁、太常谢幼舆、廷尉桓茂伦等人,都是一代名士,见了吉友后,都非常赞赏,过往甚密。

性情高简

一次,王导来看望吉友,吉友解带仰卧,和王导谈论神解心梧。那时尚书令卞望之与吉友也是好朋友。一会儿,卞望之也来了,吉友赶快整理好衣服,端庄而坐,和卞望之谈话。事后有人问吉友,对王导和卞望之为什么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接待,吉友说:"王公是风流儒雅之人,卞令是谨守礼法仪制的人。所以我要这样做。"人们都很感叹吉友的洒脱,各得其所。

桓廷尉曾打算为吉友作颂,但是过了很久也没有作成。有人说尸梨密可谓卓朗。于是桓廷尉咨嗟叹绝,认为这是最好的标题。大将军王处仲当时在南夏,听说王导、周伯仁等大名士都很器重吉友,他感到很怀疑,以为王导他们是看错人了。待正处仲与吉友见面后,欣然不已,仅一面之交,就对吉友非常佩服。

周凯任仆射领选,来访问吉友,感叹道:"若是在太平盛世时,能够得到象他这样的贤人,真令人没有任何遗憾。"没过多久周凯遇害,吉友去看望周凯的遗孤,对面坐下后,吉友用梵语作赞颂三契,梵声响彻凌云;然后又诵咒数千言,声音高扬,颜容不变。既而揩涕收泪,神气自若。吉友对待哀乐废兴,就是这样。

王导曾对吉友说:"在你们国家,象您这样的人也只有您一个吧?”吉友笑着回答说:"假若使我象诸君一样,那么我今天还会在这里吗?”他们俩人的对话,在当时传为佳言。

精通咒术

吉友性情高简,不学汉语,别人和他说话,虽是通过翻译的传达,但他都能神领意得。令人不得不叹服他非同常人的悟性。吉发还擅长咒术,而往往都能应验。当初江东还没有咒法,吉友翻译了《孔雀王经》,明了各种神咒,又将咒术传授给弟子觅历,高昂的赞叹歌咏之声,传响至今。

吉友之逝

吉友于晋咸康(公元335年一342年)年间去世,终年八十余岁。人们听说他去世的消息后,无不痛哭流涕。桓宣武常说,他在少年时曾见过吉友,吉友的精神比当年还要好。琅邪王珉曾事吉友为师,他为吉发作序说:“《春秋》这部书将吴、楚的国王称为‘子’,注释《春秋》的人认为,这是先中国而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岂不是以三代的后嗣,行不同于中原的礼仪,认为戎、狄贪婪、无仁让之性吗?然而卓越的人才,时或生于彼;超群的人才,时或求得于此,因而知道,上天降下的英伟之人,并不在于他是哪个民族的。自此以来,唯汉代有金日石单(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归汉,赐姓金,入仕),金日石单之贤,在于仁孝、忠诚,德信纯真,但还不能称为明达之士。而吉友大师,在各个方面都要超过金日石单很多。"

吉友生前常在石子冈行乞化食,他去世后,就安葬在这个地方。晋成帝为缅怀吉友的风范,在他的墓旁修建了佛塔。后来有个关右的僧人来京城游历,在吉友的墓旁建立了一座佛寺,陈郡谢琨,为赞颂吉友的事业,追念、旌表往事,仍称此寺为“高座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