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东省立广州女子师范学校
释义

广东省立广州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1907年。初名官立女子初级师范学堂,以小北大石街太清宫为校址,招初级师范生两班,三年毕业。同时附设高等小学、初等小学各两班。任程曜华为监督,杨樨琴为监学。教习中除本国人士外,还有日本人滨田松子、宇佐美宜子、宇佐美缪子等三人,她们教图画、手工、 乐歌、体操。全校师生员工全是女性。

1908年,增办蒙养园,为广州最早的幼稚园之一。1909年,由文庭鞠继任监督,校务日有发展。

辛亥革命后,改为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由张沅任校长。延长学习期限为四年,与旧制中学相等。增办保姆传习所,培养幼稚园师资,是广州市区幼稚师范的最早创办者。后任廖冰筠为所长。将蒙养园改称为幼稚园。校内开始增聘男教员,学生组织自治会,推行自我管理,校务一新。

1913年秋,刘华林继任校长兼理保姆传习所。对聘用男教员作出须年满四十岁以上的规定。引起开明人士和社会舆论的讽刺。1914年冬,由陶明学接任校长。明年,停办保姆传习所,增办师范讲习所,培养初级小学师资,学习期限二年毕业。同时在小学部开始推行级任制。

1917年春,陶秀荪任校长,举办贫民小学,并在学校附近的街坊办贫民夜校,均不收学费。既解决了无力上学的儿童的求学问题,又使师范生增多实习教学的机会,颇得社会好评。

1919年后,校长人选,随着政局变动而屡次更替,并发生过学生拒绝新校长接任的风潮。后来以省长公署教育科长朱介如兼任省女师校长,朱宣布对历来定下的制度,严格遵守不变,才安定下来,学校也得以按常规发展。以男性而任省立女师校长,就只有朱介如一人。

1921年春,廖冰筠再任校长。改革校务,废监学制,设教务主任、教师采取科任制和级任制。停办师范讲习所,扩招师范生至八个班,以提高师范生的水平。1923年,修建积厚坊旅粤中学(即清代的随宦学堂)旧址及金花庙,作为师范部,扩招学生两班,将大石街原校址作为小学部。实行新学制,师范部与高中等同,校务大为发展。

1924年4月5日,庆祝开校十七周年纪念时,孙中山先生莅校演讲。明年,废除修身、公民两科,代以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作为课程讲授,是从省女师开始的。同时在校设立女童子军的课程。

1926年,扩大学校行政组织,设教务、训育、总务三处,任陈良烈、许广平、罗宗堂为各处的主任。增办高中语文科班。

1927年,校长一职,由李励荘、沈燕芳交替竞任,一年之内,三次互易,把学校用作政治竞争场所。

1928年2月,吕兰芳任校长,将训育处改为训育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因省立女师在大革命期间,是革命青年活动中心之一,有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在中共广东区外围组织“新学生社”,有不少省女师同学参加。大革命失败后,学校当局便对学生加强控制。同年秋,李雪英接任校长,接收私立女子体育学校,改为图工体乐专修科。将原菊坡精舍部分旧址建为新校舍,校舍扩充至应元路与莲塘路。成为广州大校之一。

1935年8月,增设幼稚师范班,改校名为广东省立广州女子师范学校。

1936年8月,肖悔尘任校长。停招初中新生,将学校办理为完全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开始,迁校于西樵简村。广州沦陷后,停办。到1940年6月,在韶关市郊黄塱坝复校,复以省立女子师范为校名。设师范科、简易师范班及初中,后再增设附属小学。由李雪英再任校长。

1942年6月,迁校连县,兼办国民教育师资短期训练班,学习期限半年毕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莲塘路原校址在沦陷时期,已为敌伪政权改办为鸣崧学校,抗战胜利后,为黄埔中正中学所占驻,乃以登峰路越秀山麓原省立女中为校址。校长为沈芷芳。恢复幼稚师范科和幼稚园。1948年底,由杨训贤任校长。

解放后,仍设为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后停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