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化新
释义

人物简介

关化新,1933年起先后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书记,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副官处处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第2团团长、第2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师长,1938年5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境作战牺牲。

所在部队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简称抗联三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支英勇顽强的抗日武装部队,它的发展经历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等几个时期,涌现出了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等一批著名的抗日将领。

抗联三军于1933年由13名同志创建游击队起家,到1937年迅猛地发展成一支拥有6000余人的抗日劲旅,成为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核心。其活动范围遍及北满(系指哈尔滨以北、松花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从小兴安岭以东的国境线,到小兴安岭以西的黑嫩平原,到处都留下了抗联三军同日本侵略者战斗的足迹。

该军最后与抗联第六、第九、第十一军一起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

牺牲经过

1938年年春,日伪军和反动地方武装数万人对松花江沿岸的巴彦、通河、汤原、依兰、方正、延寿、桦川、富锦等县进行连续寸伐。活动在该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3、第6、第9、第11军等部队因兵力过于分散,常处于被追击、被围攻的状态,处境极为困难。在此情况下,第3军第2师北渡松花江,刚到通河县境就被日伪军包围,师长关化新在战斗中阵亡,突围的10余人投奔第5军军部。活动在依兰县东部的第3军第3、第4、第10师东向富锦转移。

附录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战斗序列沿革

一、巴彦游击队(改名为:东北工农义勇军独立师)、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

1、巴彦游击队(改名为:东北工农义勇军独立师),1932年5月成立。

东北工农义勇军独立师

师长:张甲洲 参谋长:赵尚志

下辖3个大队、1个模范队

2、东北工农义勇军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1932年末成立。

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

师长:张甲洲 政治部主任:赵尚志

二、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

1、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1933年10月10日成立,13人。

队长:赵尚志

2、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1933年底70余人

队长:赵尚志 政委兼党支部书记:李福林 经济委员:李启东

下辖5个中队、1个少年队、1个机枪队、1个骑兵队

第1中队长:孟广善

第2中队长:吕虎章

第3中队长:张连科

第4中队长:程××

第5中队长:姜德山

少年队长:李根植

机枪队长:王德全

骑兵队长:李根植(12月底转骑兵队)

3、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1934年6月28日,编成450人。

支队司令:赵尚志 政委:张寿篯 党委书记:李福林 参谋长:梁佐术

下侠3个总队、9个大队、27个中队

第1总队:队长:赵尚志(兼)副队长:王甲三 政委:张寿篯(兼)

第2总队:队长:黄英(即黄炮,后叛变) 副队长:梁佐术(兼)政委:马宏力

第3总队:队长:曹德生 副队长:李靖远 政委:韩光(即晓梦)

各总队下设3个大队、3个中队

4、1934年秋哈东支队整编,400余人。

支队司令:赵尚志 政治部主任:韩光 经济部主任:金策 秘书处:侯启刚 副官处:关化新

下辖5个大队、1个政治保安队、1个骑兵队、1个少年队、第1执法处、第2执法处

第1大队长:李熙山

第3大队长:张连科

第5大队长:姜德山

第7大队长:刘海涛

第9大队长:李树林

政治保安队:

骑兵队:

少年队:

第1执法处:

第2执法处:

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

1、1935年1月为第1阶段:正式成立。

军长:赵尚志 政治部主任:冯仲云张敬山

下辖1个师、1个保安连、1个少年连、1个秘书处、1个副官处、1个军需处、1个执法处、1个稽查处

第1师:师长:赵尚志(兼)

下辖3个团:

第1团团长:刘海涛 政治部主任:李福林(后任:金策)

第2团团长:李熙山(后任:王惠同)政治部主任:张寿篯赵一曼

第3团团长:张连科 政治部主任:马宏力(后任:李泰侯启刚)

期间,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1935年3月成立。

军事委员长:谢文东

总指挥:赵尚志 副总指挥:李华堂 总政治部主任:张寿篯 总秘书长:冯仲云

2、1935年秋为第2阶段:

军长:赵尚志 政治部主任:冯仲云张敬山

下辖6个团、3个游击团、1个别动大队、1个游击营、1个政治保安连、1个少年连、1个执法处

第1团团长:刘海涛 政治部主任:张寿篯

第2团团长:王惠同(后任:关化新)政治部主任:李熙山

第3团团长:张连科 政治部主任:侯启刚

第4团团长:郝贵林 政治部主任:金策

第5团团长:尹庆树 政治部主任:

第6团团长:孟广才 政治部主任:祁占海

五双游击团:50余人

珠苇游击团:60余人

延方游击团:80余人

别动第9大队:70余人

游击第1营:40余人

政治保安连:15余人

少年连:27人

执法处:40余人

期间,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1936年1月28日成立。

总司令:赵尚志 副总司令:李华堂总政治部主任:张寿篯

3、1935年11月至1936年7月为第3阶段:

军长:赵尚志 政治部主任:冯仲云张敬山

下辖6个师:

第1师师长:刘海涛 政治部主任:张寿篯 下设3个团

第2师师长:吴兴才 政治部主任:关化新 下设6个团

第3师师长:张连科 政治部主任:李熙山 下设3个团

第4师师长:郝贵林 政治部主任:金策 下设3个团

第5师师长:景永安 政治部主任:蔡近葵 下设3个团

第6师师长:张光迪 政治部主任:兰志渊 下设5个团

四、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

1、1936年8月1日编成人员:基本队伍1500人左右,篯编队伍4500人左右,总共6000余人。

军长:赵尚志 政治部主任:张寿篯(1937年6月)

下辖11个师、1个秘书处、1个副官处、1个执法处、1个经济处、1个稽查处

第1师师长:常有钧 副师长:任永富 政治部主任:李熙山

第2师师长:关化新(后任:兰志渊)政治部主任:吴兴才

第3师师长:张连科 政治部主任:吴景才

第4师师长:郝贵林 副师长:李中央(后叛逃)政治部主任:金策

第5师师长:景永安 政治部主任:蔡近葵

第6师师长:张光迪 政治部主任:兰志渊(后任:周庶范)

第7师师长:于海云 政治部主任:张德

第8师师长:考凤林 政治部主任:

第9师师长:李振远 政治部主任:雷炎 参谋长:张树勋

第10师师长:高士魁 政治部主任:

第11师(政治保安师)师长:常有钧

军部秘书处:

军部副官处:

军部执法处:

军部经济处:

军部稽查处:

2、赵尚志被关押、开除,1938年6月缩编(出现大量叛变)。

军长:许亨植(1939年4月) 政治部主任:金策张兰生(1939年4月)

下辖4个师、1个警卫团、1个政治保卫师

第1师师长: 政治部主任:周庶范

第2师师长:兰志渊(后叛变) 政治部主任:吴景才

第3师师长:许亨植(又名:李熙山)政治部主任:常有钧

第4师师长:陆希田(后任:陈云升,后叛变) 政治部主任:侯启刚(未到任,后由于保合代理)

警卫团团长:姜立新 政治部主任:朴吉松

政治保卫师师长:常有钧

五、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

第1阶段:东北抗日联军西北临时指挥部,1939年1月2日成立联军第3军剩余人员近700人(赵尚志精锐部队骑兵500多人越界后被苏军缴械,送往新疆,从此失踪,大量赵在战斗中提拔的军事指挥员被清洗,李华堂等部队叛变)。

总指挥:张寿篯 政治委员:冯仲云 副总指挥:许亨植 参谋长:冯治纲

活动地区:绥棱、海伦、克山、拜泉、克东、北安、讷河、德都、嫩江、绥化、 兰西、庆安、铁力等14县。

下辖龙北、龙南2个临时指挥部

龙北临时指挥部:负责人:张寿篯(兼)

下设2个支队:

第1支队:由6军1师6团、3军3师8团1连组成。支队长:张光迪(原3军3师副师长),政治部主任:陈雷(原6军军部组织科长)

第2支队:由6军2师12团、3军3师8团2连组成。支队长兼政治部主任:冯治纲

龙南临时指挥部:负责人:许亨植(兼)

下设2个支队、2个独立师:

第3支队:由6军3师8团1连、11军1师某团1连、9军1师余部组成。支队长:王明贵(原6军3师师长),政治部主任:于天放(原11军1师政治部主任)

第4支队:由6军3师8团2连、11军1师某团2连组成。支队长:雷炎(原3军9师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关树勋(原6军3师8团政治部主任),参谋长:郭铁坚

独立1师:由3军1师组成。师长:任永富,政治部主任:周庶范

独立2师:由3军3师7团组成。师长:马光德政治部主任:朴吉松

第2阶段: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1939年5月成立人员仅400人,丢失根据地后被迫西征

总指挥:张寿篯 政委:冯仲云(1940年4月任)总参谋长:许亨植

活动地区:绥棱、海伦、北安、克山、德都、讷河、嫩江、绥化、望奎、拜泉、 兰西、巴彦、木兰、东兴、铁力、庆安等20余县(旗)

下辖第3、6、9、11共4个军

第3军:

军长:许亨植 政治部主任:张兰生

下设3个师、2个支队

第1师师长:杨宏杰 副师长:任永富 政治部主任:周庶范

第2师师长:李泰

第3师师长:杨宏杰(代)政治部主任:赵敏夫

第2支队:由第3军3师8团、第6军2师12团组成,支队长:冯治纲(兼)

第3支队:由第6军3师8团、第9军2师余部、第11军1师余部组成,支队长:王明贵

第6军:

军长:张寿篯 政治部主任:冯仲云 参谋长:冯治纲

辖3个师、军部直属教导队

第1师:由新编第10团组成

第2师:由第12团组成

第3师:由第8团组成,师长:王明贵

第9军:

由第2师余部组成,师长:郭铁坚

第11军:

由第1师余部组成,师长:李景荫政治部主任:于天放

第3阶段: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1940年3月22日改编,约400人(在嫩江重新建立根据地)。

总指挥:张寿篯 总参谋长:许亨植

活动地区:绥棱、海伦、北安、克山、德都、讷河、嫩江、绥化、望奎、拜泉、 兰西、巴彦、木兰、东兴、铁力、庆安等20余县(旗)

下辖2个军、2个指挥部:

第3军:

军长:许亨植,下设2个团:

第1团团长:(缺)代政治部主任:杨宏杰

第2团团长:王殿阁(代)

第6军:

军长:张寿篯 政治部主任:冯仲云 参谋长:冯治纲

下辖3个师、1个直属教导队

直属教导队长:×××

第1师:由新编第10团组成

第2师:由第12团组成

第3师:由第8团组成,师长:王明贵

龙北指挥部:

指挥:张寿篯(后任:冯治纲)

下设第3、4共2个支队:

第3支队:由6军3师8团、6军1师新10团、9军2师余部组成,支队长:王明贵,政委:于天放

第4支队:由6军2师12团、3军3师8团组成,支队长:雷炎,政委:关树范,参谋长:郭铁坚

龙南指挥部:

指挥:许亨植(兼)(后任:李景荫) 政治部主任:周庶范 参谋长:郭铁坚

辖第1、2共2个支队

第1支队长:张光迪 政治负责人:陈雷

第2支队长:高吉贤 政治部主任:于天放

第4阶段: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1940年5月整编,400人(后被迫越界)。

总指挥:张寿篯(李兆麟)总政治委员:冯仲云(后任:金策)总参谋长:许亨植

活动地区:绥棱、海伦、北安、克山、德都、讷河、嫩江、绥化、望奎、拜泉、 兰西、巴彦、木兰、东兴、铁力、庆安等20余县(旗)

下辖第3、6、9、12共4个支队:

第3支队:1940年4月组成100余人,支队长:王明贵,政委:赵敬夫(后任:高禹民)参谋长:王钧 政治负责人:陈雷

下设第3、6两个大队

第6支队:支队长:张光迪,政委:于天放,副支队长:高继贤

下设第9、12两个大队

第9支队:支队长:陈绍宾(后任:边凤祥),政委:周云峰(后任:高禹民即高云升)参谋长:郭铁坚副官长:边凤祥

下设第15、18两个大队

第12支队:支队长:李景荫(后任:戴鸿宾;徐泽民“代”0,朴吉松)政委:许亨植(兼)

下设第34、36两个大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