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效生态 |
释义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对东营来讲既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现实考验。开发建设推动提升为国家战略不容易,落实好国家规划、打造好高效生态经济区品牌更不容易。面对机遇,全市上下要凝聚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这面大旗下,团结一致,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正万众一心推进这项宏伟事业。 从2006年底以来,我市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决定》,确定了开发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坚持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在战略布局上,立足黄三角、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着力推进东进、西扩、南融、北接。在产业布局上,将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在产业支撑上,以“四区一城”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基地、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基地、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基地、高端产业基地、生态休闲度假基地、生态高效农业基地、生态林示范基地等八大产业基地。 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东营正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迅速崛起,处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不远的将来,一个现代化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高效生态农业素有"山东北大荒"之称的黄河三角洲,由于土地含碱量高,土质疏松,水利设施落后等原因,一度成为遍地盐碱、草木稀疏的禁地。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家把黄河三角洲列为国家级重点农业开发区,通过引黄河水压碱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引种耐盐作物等办法,逐渐使这里成为北方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然而,这一切仅仅在起步阶段,东营的农民、农村、农业还处在温饱的边缘。 历史给予的机遇在翘首盼望中来到。2001年3月,东营被国家列为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区,并写入新世纪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计划"。随后,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院士为首的20多位专家会聚一堂,对黄河三角洲进行考察、论证,一致通过了由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提出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同年4月,联合国工发组织经过严格审查,确认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从此,东营农业大步迈入一个让中国瞩目、让世界喝彩的"高效生态农业之路",横店草业、大王农贸、金瀚林果等一个个骨干企业成长起来,一批批精准农业的典范矗立在年轻而富饶的土地上。"高效生态"--这是黄河三角洲在比较优势下的战略定位,是东营的历史抉择。 黄河三角洲是一片广袤神奇的土地,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1208万亩,其中草场240多亩,有520多万亩荒碱地等待开发;海岸线长350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80万亩,堪称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方。 数百万亩荒碱地,开发好了是财富,开发不好是包袱。这里的土壤耕层含碱量过高,多年来农民守着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发呆,草都不长,怎么种庄稼? 近几年,东营市认真总结荒碱地开发的经验教训,围绕如何解决荒碱地的旱、涝、碱三大难题进行了艰苦探索,创出了"上农下渔"开发的成功路子。"上农下渔"即挖池为塘发展水产养殖,筑台成田种植粮棉、林果、瓜菜,临塘种稻或发展畜牧。过去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这种融蓄水、治碱与发展"双高一优"农业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的高效益,还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高效和生态的双赢。 这一模式的确立为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山东省政府在东营市召开现场会,对"上农下渔"开发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到目前,东营市"上农下渔"开发面积已达到1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年产水产品1万吨、粮食2万吨、莲藕3000吨、水产苗种33亿尾(粒)的生产能力,年创产值2.5亿元,利税1亿元。 沉重的包袱变成了巨大的财富,尝到了甜头的东营人探索出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枣粮间作的立体种植模式、草场封育及农田林网建设模式、枣粮间作的立体种植模式、以种草养畜为代表的农牧结合模式、海淡水梯次养殖开发模式、以大王农贸集团为代表的高科技集约型现代农业模式等等。 面对荒碱地上创出的一个个成功模式,东营广阔的土地资源越来越被看好。1999年,一项由日本政府提供64 .04亿日元贷款的黄河三角洲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签署了最终备忘录,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使56万亩土地得到综合开发,合同期内创造产值35.97亿元,实现利税7.09亿元。 近年来,东营农业更是高歌猛进,突出"生态"、"绿色"、"高效"三大主题,以产业调整、品质调优、龙头调大、土地调活、农民调少为重点,狠抓结构调整,突出培育了畜牧、水产、瓜菜、花卉、林果等产业,在全市建成了大王凯银集团、蓝海绵野公司、"上农下渔"、万亩中华毛蟹养殖、万亩冬枣种植等15个高科技农业开发样板园。同时东营还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重要举措,上下树立强烈的绿色(有机)食品意识,加快开发、认证步伐,积极开发认证一批绿色(有机)产品,拿到了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已在全市建成了15万亩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初步显示了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2002年,"黄河大米"等19种农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黄河三角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大大提升。 今天的东营大地处处呈现出动人的风景:一片片围着塑料薄膜的蟹池,一方方渗水养虾的虾池,一眼望不到边的"上农下渔"开发方,一处处鱼鸭混养基地,一畦畦碧绿的藕田;玲珑红艳的冬枣挂满了枝头,数万亩开着紫色小花的苜蓿盛开在不毛之地上,南非的波尔山羊于蓝天碧草中游哉优哉,各种异国果蔬在凯银特菜公司的大棚里悄悄坐果…… 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东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76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5家,7家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进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东营市对有潜力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鼓励其扩大规模,扶持壮大了大王凯银、金瀚林果、蓝海绵野、博大公司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13万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户均年收入增长900元。 横店草业集团,就是黄河三角洲上大型现代化、精准农业的典范。该集团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美国农业生产技术--精准农业体系,在黄河三角洲从事饲草业、畜牧业和草食动物加工业的大型规模化、产业化运作,同时,横店的水土保持、城市绿化以及现代化观光农业的综合开发也新颖而独特。目前,这个集团已经开发整理盐碱地22万亩,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计划到2005年,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人工草场60万亩。同时横店集团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种植饲草240万亩,最终达到总面积300万亩的辽阔草场,成为亚洲地区连片种植面面积最大、集约化程度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现代化饲草基地。 黄河三角洲,这是一片灵性而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绿色的田园,仿佛"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水乡风光。在这里,桑基鱼塘,稻海水田,金色的稻穗飘溢出阵阵清香;在这里,草原辽阔,牛羊遍地,兴旺的六畜奏响了欢快的交响曲;在这里,树青水绿,田畴相连,累累的硕果构筑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里,鱼跃鸢飞,田园牧歌,笑歌声里轻雷动……目前的东营,已经具有相当雄厚的基础来做好高效生态产业的大文章。"喜看稻菽千重浪",东营人为之赋予新的内涵,为之注入勃勃的生机! 翻开东营农业发展规划的大幅蓝图:浅海滩涂增养殖区、湿地生态保护区、草场丰育区、盐碱地改良区、生态经济林区、高产高效农业开发区等六大开发项目竞相争辉,治水、改土、绿化、产业培育等四大工程前景无限;万亩稻麦连作吨粮田样板,万亩农牧综合开发样板园,万亩高科技大棚蔬菜样板园,万亩"上农下渔"样板园,万亩浅海贝类精细护养样板园等15个高效生态农业开发样板园各领风骚,这些美好的构想均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成为昔日"油城"新的壮丽景观。 古往今来,大江大河不仅孕育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也孕育出经济的活力和希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21世纪,在黄河三角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将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绿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