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耕织图 |
释义 |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清朝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 基本信息【名称】:耕织图 【类别】:字画 【年代】:南宋绍兴年间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 社会影响焦绘耕织图令康熙皇帝龙颜大悦,在序首钤盖了“佩文斋”朱印,在序后钤盖了“康熙宸翰”阳文朱方大印和阴文“稽古右文之章”朱方大印,再命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镌版印制,颁赐臣工。焦绘《耕织图诗》问世以后,它的墨印彩绘本也开始出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将墨印彩绘本影印出版,令世人一睹珍品风采,又能了解唐末五代以来墨印彩绘之技法。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之《东方文库续编》中的《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所收之《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一文,将焦图与楼图作比较:“最为不同者,则焦图应用西洋之透视法以作画是也,”“楼图简单朴素,而焦图则纤细丽都。” 历史沿革据考证,雍正、乾隆两朝都曾几度摹绘、刊行焦绘《耕织图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朝冷枚(焦秉贞弟子、供奉内廷)、陈枚(画家、官内务府员外郎)绘制的焦图的绢本着彩摹绘本,而大连图书馆所藏乾隆时刊印的《御制耕织图诗》则不但有康熙的诗,雍正、乾隆时的御制诗也都赫然在目。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专家居蜜女士提及他们也藏有《耕织图》,真不知《耕织图》会有几许。有意思的是,焦绘《耕织图》成为当时景德镇瓷器中的一种特有纹饰。今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五彩耕织图碗,画面取“舂碓”和“分箔”两组题材。而楼(左王右为士加冤上加工加吋)的《耕织图》由于选材和表现手法上的长处,后世亦出现不少摹本。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据元代程棨摹本刻石,系阴刻,线条洗练刚劲。图存圆明园贵织山堂,石置多稼轩。1860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焚掠,程棨本《耕织图》不知所终,刻石被毁;直至1960年,残存刻石终归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仅存23石,相当于原45石之一半。 到了清代,乾隆帝把清漪园(颐和园)的一处富有田园风光的景色命名为“耕织图”。乾隆皇帝不仅命人绘制《耕织图》,并且将《耕织图》中的美景用实际山水复原出来,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衣食之本,用艺术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镶嵌在清漪园绚丽的湖光山色之中。《耕织图》的绘制到清朝达到鼎盛,而以《雍正耕织图》最为精美独特,深藏故宫三百年,到今天已成为非常珍贵的文物与艺术品,被视为镇馆之宝。目前,《雍正耕织图》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由于其“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作与蚕织的场景和详细的生产过程,而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其本身也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瑰宝。 相关资料耕织图的起源 耕织图起源于南宋时期,刘松年曾作《耕织图》,同时代的作品农耕二十一图并纺织二十四图,有木刻流传。清康熙帝命内廷画家重绘《耕图》与《织图》各23幅。其中耕图内容有: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拨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簸、扬砻、入仓、祭神。织图内容有: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娥、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华、剪帛、成衣。乾隆亦曾命冷枚、陈枚各绘《耕织图》。瓷器上出现的耕织图纹,始见于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广为流行,并成为康熙时期的独特题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耕织图纹棒锤瓶,瓶身相对两面分别绪“舂碓”和“分箔”画面,画面的左上方各题写五言诗。“舂碓”诗为:“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轮抟,地碓劳蹴踏。”“分箔”诗为:“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促。众多抢分箔,早晚槌满屋。郊原过新雨,桑柘添浓绿。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在瓷绘画风上,完全仿效原作中西相参的画法,精美非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