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犯罪学教科书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9月1日)

平装: 61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2016533

条形码: 9787562016533

尺寸: 22.8 x 16.8 x 2.4 cm

重量: 762 g

作者简介

魏平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法学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有《犯罪学》、《犯罪学教程》、《犯罪学教科书》等教材,与人合著或主编的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贪污贿赂犯罪的认定和对策》、《犯罪预防概论》、《中国预防犯罪通鉴》等著作。参加了“七五”和“九五”两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曾获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公安部金盾优秀著作二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业绩编入《中国人才辞典》、《中国法学大辞典》等辞书中。 赵宝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独著有《犯罪学专论》,译著有《白领犯罪》(萨瑟兰著),参编或主编有《犯罪学教程》、《新犯罪学》、《犯罪学》等教科书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及译文30余篇。参编的《新犯罪学》一书获2005年司法部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顺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博士。独著有《刑事执行法学通论》、《社区矫正研究》等著作4部;主编有《犯罪学教程》、《劳动教养学》、《中国犯罪原因研究》、《中国治安管理法学》等著作10部;参与主编《中国预防犯罪通鉴》、《犯罪学大辞书》等著作及工具书6部。多次承担国家、司法部等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发表各类文章60余篇。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内容简介

《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犯罪学教科书》主要内容:犯罪学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犯罪学学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建立。我校从1982年开始开展这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1984年首次在本科生中开设犯罪学课程。1985年编写了《犯罪学大纲》,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于1989年主编出版了《犯罪学》本科教材,并在于1993年第二次出版。这本教材确立了犯罪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于1997年在原有犯罪学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和出版了《犯罪学教程》这本教材,完善了犯罪学的理论体系,并在施教和实践中受到学生和读者的好评。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领域的扩大,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治安和犯罪现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特点,犯罪学理论研究也不断向前推进,犯罪学理论进一步成熟。《犯罪学教程》经历了十年的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主编出版了《犯罪学教科书》这本新的教材,进一步完善了犯罪学的理论体系和内容。《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犯罪学教科书》在章节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内容上作了适当的补充。原“犯罪的社会与环境因素”一章,因内容太多、篇幅太长,在《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犯罪学教科书》修订中拆分为两章;在第一章增加了“犯罪学的功能与价值”一节;第三章增加了“恢复性司法”等三节,并对原节标题作了调整;第十六章增加了“预防犯罪的政策”一节;第二十章增加了“社区矫正——刑罚预防的新天地”;增加了“狱内犯罪”作为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七章增加“有组织犯罪的微观原因”一节。此外,全书多处补充了大量新的材料和数据,其中某些内容和观点也作了修正或充实,以反映最新的犯罪动态和犯罪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体系

第四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犯罪学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第二节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

第三节 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

第四节 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

第五节 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

第六节 恢复性司法

第七节 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

第四章 中国犯罪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古代犯罪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犯罪学的学科发展

第二编 犯罪现象论

第五章 犯罪现象概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性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和分类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时空分布

第四节 犯罪现象的科学评估

第六章 新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及规律

第一节 建国初期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和规律

第二节 “十年动乱”时期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与规律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与规律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犯罪现象状况、特点和规律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犯罪现象的主要规律

第六节 中外犯罪现象比较研究

第七章 犯罪行为

第一节 犯罪行为概述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

第八章 犯罪人

第一节 犯罪人概述

第二节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犯罪人的类型

第四节 犯罪人的实证研究

第九章 被害人

第一节 被害人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第三编 犯罪原因论

第十章 犯罪原因概述

第一节 研究犯罪原因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特性

第三节 犯罪原因认识与研究的历史演进

第四节 犯罪原因的分类

第五节 犯罪原因体系及其结构层次

第十一章 犯罪根源

第一节 犯罪根源概述

第二节 作为犯罪根源的生产方式与犯罪的联系

第三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第十二章 犯罪的社会及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第一节 犯罪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概述

第二节 犯罪的政治因素

第三节 犯罪的经济因素

第四节 犯罪的文化因素

第五节 犯罪的教育因素

第十三章 犯罪的社会及环境因素:思想道德、法制、人口、社会变迁、环境

第一节 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

第二节 犯罪的法制因素

第三节 犯罪的人口因素

第四节 犯罪的环境因素

第五节 社会变迁与犯罪

第十四章 犯罪的主体因素

第一节 犯罪主体因素概述

第四编 犯罪预防论

第十五章 犯罪预防概述

第十六章 预防犯罪的方针、政策与原则

第十七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

第十八章 犯罪的心理预防

第十九章 犯罪的治安预防

第二十章 犯罪的刑罚预防

第二十一章 被害预防

第五编 类型犯罪论

第二十二章 国家安全界

第二十三章 暴力犯罪

第二十四章 性犯罪

第二十五章 财产犯罪

第二十六章 经济犯罪

第二十七章 有组织犯罪

第二十八章 未成年人犯罪

第二十九章 女性犯罪

第三十章 毒品犯罪

第三十一章 环境犯罪

第三十二章 职务犯罪

第三十三章 科技犯罪

第三十四章 狱内犯罪

第三十五章 重新犯罪

参考书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7: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