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 |
释义 |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始建于1975年,最早为果树科,1976年改称园林科,1977年改名园艺科,1988年12月改称园艺系,2005年3月更名为园林学院。2011年5月更名为园艺园林学院。 专业设置截至2009年底,该院拥有园艺、园林、城市规划3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授权学科。园艺专业为河南省名牌专业,蔬菜学科为硕士授权学科,果树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学科为校级优先发展学科。设有蔬菜学、果树学、园艺遗传育种、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等8个教研室,拥有园艺栽培实验室、园艺遗传育种实验室、城市规划设计室、 园林设计创作室、景观生态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建有园艺研究所和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建有园艺植物细胞生物学、观赏植物分子生物学两个研究性实验室。 师资力量园林学院有教师64人,其中62名为专任教师,博士11人,硕士24人,教授、副教授20人。教师队伍中有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骨干教师、归国留学人员等10人。在园林学院发展过程中,曾造就一批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老教授,如魏光裕、鄢德锐、王志明、张耀武、韩德全教授等。在任教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如赵一鹏、刘会超、刘用生教授等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还有一批像姚连芳、王广印、张百俊,宋建伟、李保印教授等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了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气氛浓厚的教学科研梯队。 园林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基础扎实,勤奋务实、敬业奉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等职教师资和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 教学设施该院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1590平方米,仪器设备1000多台(件),其中万元以上仪器设备60多台(件)。建有花卉盆景园、蔬菜品种园、园艺植物苗圃园等校内实习基地100余亩,还与省内外大型企业如鄢陵北方花木集团、濮阳世锦园艺公司、新乡龙泉集团、新乡市规划设计院等联合兴建了校外实习基地20多处,形成了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实习体系,为课堂试验实习和专业实践奠定了基础。 科研实力该院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使学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等多门主干课程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园艺专业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园林艺术》网络课程等多个教学研究项目获河南省教学成果奖。 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000多名,在法国创建中国园林“怡黎园”旅法学者康群威博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省管优秀专家高愿军教授、全国“十大农村优秀人才”金新富高级工程师、青海省农业发展银行行长翟渊博、周口市委副书记王爱和余学友、驻马店市副市长武国定等是该院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该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林业部“948”、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横向研究课题等50多项。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3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河南省优秀社科二等奖2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6项,推广科技成果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篇、EI收录论文2篇、ISTP收录论文2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和科技书籍30余部,编写教材15部。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园艺、园林事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园林学院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园林学院将以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再做新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