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伯定盉 |
释义 | 基本资料【器物名称】伯定盉 【材质类别】铜器、青铜器 【制作年代】西周中期 【文物原属】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型规格】高24.9公分,口径14.1×13.3公分,腹深11.7公分,腹围53.2公分,重2615千克。 器物简介伯定盉盖器同铭,铭文字数,盖、器同铭,各5字。铭文释文为白(伯)定乍(作)宝彝。但书风迥异:一承西周早期之清劲、一开中期之婉秀。此承先启后的过渡书体,恰同出于一器之中,证明书范有二人,且代表新旧两种书风的交替。 口沿下及盖各饰凤纹一道,流饰蝉纹及窃曲纹,牺首作鋬,上有龟形环与盖相连,口呈椭方形,侈口长颈,溜肩,浅分裆,四柱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另一侧有兽首鋬,盖呈球面形,上有半环钮,一侧有小钮以链条与鋬相连。盖沿和器颈均饰云雷纹填地的鸟纹。 器物功用盉是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基本造型为圆腹,带盖,前有流,下设三足或四足。商周时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档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则多做成空心。春秋战国时,盉口变小,腹部扁圆,流往往做成弯曲的鸟头或兽头状,蹄形足较为常见,有的蹄形足做成动物形象。许多盉还加上弯曲的提梁,并用环索连结盉盖与提梁,造型轻盈秀巧。 青铜器注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