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旗-4号防空导弹 |
释义 | 简介“红旗”-4号地空导弹是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研制的一型远程高空陆基防空导弹,研制单位为航天二院,该弹于七十年代末下马,未能进入部队服役。 一、研制背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面临着严峻的防空压力,美蒋侦察机不断深入大陆领空袭扰,北方强邻的高空高速作战飞机大量装备,因此,防空兵器是当时我国军工单位研制的当务之急,先后完成了红旗-1、2型防空导弹的仿制、改进和列装。 为进一步加强对高空高速目标的打击能力,我国科研人员在红旗-2号的基础上,研制了红旗-3号导弹。在1968 年,“红旗”-3号的研制已经基本完成,进入后期的正式打靶和验收定型阶段。为跟踪国外防空导弹先进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作为“红旗”系列地空导弹预研型号,“红旗”-4号中高空远程要地防空导弹提到议事日程。 二、设计指标红旗-4号采用两级固体燃料发动机,与“红旗”-2、“红旗”-3的固+液发动机不同,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大为减短。导弹两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均采用双基固体发射药,由四氢呋哺加铝粉和固化剂组成。一级发动机燃料舱内径700毫米,装药1750 千克,推力为38000千克,二级发动机采用类似美国霍克地空导弹的气动布局,有4片大后掠角三角翼和4片大梯形舵面,其后的助推器装4片梯形稳定翼。二级发动机燃料舱内径560毫米,装药500千克,推力为3800千克。 导弹采用采用复合制导,无线电指令+半主动自动寻的。导弹战斗部采用破片杀伤体制,装有小扰动自适应自动驾驶仪,采用调频比相无线电近炸引信,在接近目标处起爆,形成由数千片重5~6克的破片组成的最大直径60米的圆锥形高速破片体,形成锥形弹幕,覆盖并摧毁目标。 “红旗”-4号假象作战目标设定速度为M3,导弹最大速度为M5,最大射高为3万米,最小为5 000米。“红旗”-4号的最大斜射距为70千米,最小为3.5千米,2弹齐发命中率在96%以上。导弹发射架采用我国从苏联引进技术生产的59式100毫米高炮的底盘改造而成,牵引车也使用59式100毫米高炮的军用大功率越野汽车。 “红旗”-4号的制导雷达采用相控阵雷达,具有多目标、高坐标测量精度和抗干扰等特点。整个制导站由雷达、显示、记录,计算机和移动电站组成,装在几部高机动性越野卡车上,雷达的研制与导弹的研制同步进行。后来在相控阵雷达小型化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红旗”-4号地空导弹系统达到了当时国内的最先进水平。 “红旗”-4号长约10米,重3吨多,由于导弹上装有许多“娇气”的精密仪器和固体发射药,对温度、湿度、震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导弹平时要放在恒温、恒湿和防震的贮藏筒内,弹翼没有过高的要求,所以只放在普通的包装箱内即可。发射时,从贮藏简里取出导弹安放在发射架上,装上一级、二级发动机上的弹翼检测合格后即可发射。其实这个程序和“红旗”-2、“红旗”-3差不多,但与上述两种导弹相比,由于“红旗”-4号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发射准备时间缩短,而且对操作者有很大危险的液体燃料加注程序,所以发射准备时间由2.5小时减到0.5小时左右,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同时,由于不用携带液体燃料、高压空气充气等许多辅助车辆,“红旗”-4号的车队也比“红旗”-3、“红旗”-2少得多,以一个导弹营,拥有6部发射架为例,总共才20多部车辆,比“红旗”-2号用60多部车要少许多。 三、最终结局红旗-4导弹的研制进展顺利,按照地空导弹的试验程序,到七十年代末,在空军武器试验基地先后完成了01批模型弹一共5发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成熟性,又完成了02批“独立回程弹”16发试验,在 “独立回程”弹上装有自动驾驶仪,使导弹能按设定程序、自动寻的捕捉到目标。到03批闭合回程弹12发试验时这次试验导弹装上战斗部、引信、自动驾驶仪等全部装置,试验取得成功。 但在八十年代,由于技术方面仍有大量需要突破的关键节点,而指标性能上红旗-3和红旗-4交叉,我国装备体制,无力承担同时列装两种高空防空弹,加上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在压缩军备、发展经济的政治因素下,红旗-4停止研制,转为技术储备。不过,“红旗”-4号的学费并没有“白交”,1981年以后,航天二院又陆续完善了“红旗”-4号的研制工作,后来许多单项成熟的先进技术继续研制,并最终应用在了“红旗”-9号防空导弹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