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肝腺泡 |
释义 | 肝腺泡(hepatic acinus) 被认为是肝脏的最小结构单位,也是最小的功能单位。 肝腺泡是应用肝血管灌注法,根据肝细胞与肝内微循环血流的关系而建立的。肝腺泡的体积较小,立体形态似橄榄,平面呈卵圆形。它以门管区血管发出的终末门微静脉和终末肝微动脉及胆管分支为中轴,两端以邻近的两个中央静脉为界。故一个肝腺泡是由相邻两个肝小叶各1/6部分组成的,其体积约为肝小叶的1/3。每个肝腺泡接受一个终末血管(门静脉系和肝动脉系)的血供,因而它是以微循环为基础的肝最小结构单位。 肝腺泡有3个代谢区。Ⅰ带是指最接近门脉终末支中轴肝细胞,此区血液成分近动脉性,氧分压高,细胞代谢比较活跃,抗病能力强,再生出现早。②Ⅰ带的外侧为Ⅱ带,肝细胞营养条件次于Ⅰ带;③近中央静脉的腺泡两端部分为Ⅲ带,肝细胞营养条件较差,细胞再生能力也较弱,易受药物和有毒物质的损害。不良、酒精中毒、药物中毒或病毒性肝炎时,常首先起Ⅲ带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腺泡概念与肝的病理变化有关,故有一定实际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