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滨江路
释义

滨江路,道路名称。广州市和重庆市均有滨江路。广州滨江路在城区南部、珠江南岸,沿珠江东西向延伸,分东、中、西3段,1957年填滩筑路而成。因滨临珠江,故名。重庆市主城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滨江路有10条,总长度为140.31公里,包括:5.23公里的长滨路、6.3公里的嘉滨路、40公里的南滨路、11.68公里的北滨路、6.6公里的沙滨路、5.6公里的牛滴路(嘉滨路牛角沱至滴水岩)、8.6公里的九滨路、16.6公里的大渡口滨江路、16.5公里北部新区滨江路、23.2公里的巴南区滨江路。

广州滨江路

简介

路两边富有岭南特色的百年老榕树婆娑成荫,滨江东临江高尚住宅楼群现代化色彩浓郁,形成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滨江风光带。

滨江路花市

到海珠区滨江路逛花市,不仅能买到应节的年花,还能欣赏到古色古香的骑楼街。

主牌楼创意元素运用“福”字古今结合的独特美术变化手法;门楼造型运用福字的田字底,改变成古代金铜钱的独特圆形成吉祥造型,寓意“福运”会带给广大市民美好的幸福。花市副牌楼设计为亚运吉祥物“五羊”。

海珠区建设和市政局局长皮文军介绍,滨江路春节前将完成沿街建筑的立面整饰工程,滨江西路的骑楼街整饰也将竣工。届时,市民在逛花市时,还可以领略到民国时期岭南骑楼街的传统风貌。

今年,不同种类的档位将分时间段竞投,花市指挥部工作人员提示,竞投者只需按照时间表前往即可。 2010年的海珠迎春花市将从2月11日下午开市,14日凌晨2点收市。

花市档位竞投会安排

08:30枝花档竞投,起价:450元

09:30鲜花档竞投,起价:680元

11:00盆花档竞投,起价:1200元

13:30年宵品档竞投,起价:800元

15:00工艺品档,起价:1000元

联系电话:89088661、89088662、1375124883

萝岗迎春花市共设 83个摊位,其中设3个大盆桔档,摊位设有鲜花、盆花、桃花、盆桔、工艺品、陶瓷、玩具、节日灯饰及贺年糖果等档。其中,盆桔档实行现场投标,价高者得,其余档位现场认租。花市现场认(招)租时间为1月7 日上午10:00至下午15:00,有意投标和认租的企业需凭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个人经营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参加投标和认租。

摊位报价:

盆桔档:标底价现场公布

盆花档:定价400元

鲜花档:定价400元

桃花档:定价400元

工艺品档:定价800元

工农业企业及产品展示档:每档定价为800 元

花市时间:2月9日至13日,每日9:00-22:00 (2月13日延长至晚上24:00)

地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路

重庆滨江路

总长度全国第一

重庆城因两江而兴,不过,当重庆从一座码头城市走向多元化发展之后,过去因舟楫之利而兴盛的两江沿线,反而落荒,成为任江水吞没的滩涂、破败的老厂区、杂乱的棚户区。

1988年至1997年间,渝中区开全市先河,建成滨江路后,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被遗忘已久的两江沿线,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商贸、交通、文化价值。此后短短几年间,主城各区纷纷在两江沿线大兴土木,一条围绕重庆主城的滨江经济带显露雏形。

全国临江而建的城市不在少数,对滨江带的打造各有特色,但就滨江路而言,重庆无疑是全国第一。

合围重庆主城区

长滨路、嘉滨路、南滨路、北滨路,这四条修建得最早的滨江路,打下了重庆滨江路发展的基础。从这四条路延伸开来,将是一条沿江把重庆主城合围起来的“滨江环路”。

对接长滨路的,是在建的九龙坡滨江路。九滨路以直港大道为中点,东至黄沙溪,与长滨路延长段相连,西至长江二桥,与大渡口计划于今年底动工的滨江路相连,随后,将形成朝天门至鱼洞长江大桥北桥头的沿江通道。

对接嘉滨路的,是牛滴路。因道路牛角沱起点处,轻轨、大桥、公路交汇,情况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牛滴路开工尚未定期,但一旦建成,将在红岩村附近,与沙滨路相连,形成朝天门至磁器口的沿江通道。

南滨路延长段在建,与之对接的,是巴南区滨江路,将形成弹子石至鱼洞长江大桥南桥头的沿江通道。

北滨路将在本月20日打通渝澳大桥的断头,全线贯通。将来,这条路还将过江北城,继续延伸至江北农场处,与北部新区滨江路相连,形成石门大桥至北部新区太阳坝的沿江通道。

而这些沿江通道,又将通过两江之上的桥梁实现互联,从而形成“环路”。来自各区的滨江路工程时间表显示,主城滨江环路基本成型的时间,在2010年左右。

重庆人回归江边

对于重庆这座城市,滨江路的意义不仅限于道路的增添。过去两江沿线的荒僻土地,在滨江路的带动下,迅速繁华。

以北滨路为例,过去,这一带充斥着化工厂、造纸厂等重污染企业,一些田坝夹杂其间,初一看,还以为“不是重庆主城区”。而北滨路建成后,沿江老企业集体搬家,消灭了污染,腾出的地块依山傍水,成为房产商疯抢的宝地。来自北滨路内侧开发办的消息称,沿线土地基本都有主了。除了建成的几条滨江路外,在建或规划的每条滨江路背后,也都昭示了一片土地的复苏。九滨路旁是黄杨新城,北部新区滨江路旁是全市最前卫、高档的嘉陵江景观带。

重庆滨江资源调查报告

重庆是雾都,又是山城,也是江城,但是什么才是重庆最有特色的呢?在目前雾都不愿意被官方承认,而山城又有些让人感觉艰难,感觉不便利的情况下,重庆应该寻找自身的个性特色,重新发现自身的优势,因此我们提出重庆应该做足"江城"这篇文章。要善于体现出城市的个性特色,并且要善于保护利用和依托现有水资源,高品、高起点地规划、建设世界最美丽最大气最动人的滨水城市景观,让奔腾不息的长江和嘉陵江成为重庆大气而又生动的城市形象。 由于人类与生俱有的亲水性,背山面水的习性,自古以来滨水而居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在现代社会,城市滨江带是最能充分展现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城市独特文化内涵的重要区域,因而城市滨水景观带通常也是最能引人入胜的地方。国外的威尼斯、悉尼;国内的青岛、三亚等滨水城市,都是因其滨水特征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居住和旅游城市。近年来,我国重庆、杭州、大连、上海、宁波、广州、桂林更是因对城市滨江滨湖滨海带的重新开发和建设,使城市形象大放光彩,进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我国众多大、中城市滨江带的开发如火如荼。 "第一江城"的七大优势 从城市定位来说,重庆也走过了一些弯路。重庆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我们一贯善于打老工业城市的招牌。重庆直辖之后,又开始打直辖牌;在成都提出自己是西部第一城的情况下,又曾经提出要建成西部最好玩的城市,但是这些东西都并非是重庆最有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换句话说,我们这么多年努力发现重庆的优势、发掘城市的个性时走过了一些弯路。 通过对滨江城市的研究,我们认为重庆在滨江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七大优势。 第一,重庆周代为巴国都城,名江州。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两年后在此筑城、置巴郡,以江州为首府,沿袭至汉代。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因此江城之称古亦有之。 第二,现在江城提法非常多,宜宾、武汉、哈尔滨、南京都将自己称为江城,但直到目前国内尚未有城市提出自己是"第一江城",这些城市中最有竞争力的城市是武汉,但是随着西部开发和重庆直辖之后,武汉所位于的中部地区地位下降,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魅力。而其他城市也面临种种问题,因此尚未有城市提出自己为"第一江城"。 第三,重庆直辖之后,重庆的概念已经在实际上扩大。直辖之后的重庆幅员辽阔,域内江河纵横,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而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而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夹两江、拥群山,山清水秀,风景独特,各类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因此,重庆在江水资源方面是现在任何号称为江城的城市不可比拟的,江城重庆名副其实。 第四,山为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因为有山的厚重,才让重庆具有水的灵气 。重庆实际上就是一个山为形、水为魂的城市,山水的特性塑造了重庆这个城市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第五,这座江城位于长江上游,拥有西部大开发,直辖的有利条件,从发展潜力来说,重庆最有资格成为中国第一江城。 第六,近年的滨江路开发,滨江经济带的开发也给重庆成为第一江城带来了契机。 第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其实重庆的山水资源是吸引很多开发商的独特的资源,近年来江景盘风起云涌,地产豪杰也汇聚山城,这也给重庆成为第一江城添分加彩。 通过这七大优势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重庆有实力打造中国"第一江城"。 "第一江城"--战略中的南滨路 人们认识到:建立包括集居住、商业休闲景观、旅游需求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区,可使滨江带的城市功能得以提升。它的开发和更新对改善沿岸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塑造新的城市形象意义重大,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因此,城市滨江带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 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江北区滨江路的修建,改善了交通条件,美化了山城形象。目前,四区都在探索综合开发的路子。这其间,南滨路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南滨路是挖掘滨江路综合功能的先行者 主城区首先在渝中区开建的两江滨江路,其首要目的是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最近几年来,沙坪坝、南岸、江北相继兴建滨江路,原意也是主要发挥交通和防洪功能。南岸区在修建南滨路的过程中,在沿线挖掘出较多的人文资源及自然景观,从中发现蕴藏着的巨大商机,从而率先提出综合开发思路,尤其是大打旅游牌,提出要把南滨路沿线打造成重庆的外滩。 南滨路是滨江路中最佳的观景休闲之地 如前所述,南滨路沿线拥有众多的人文资源及美轮美奂的夜景、江景观察角度,背靠绿色天然屏障南山,可互为依托、互为补充,构成主城区最大的人文及自然资源景观区,这是其它滨江路所无法比的。渝中区两江路沿线自身文化内涵相对缺乏,仅有洪崖洞、湖广会馆等少数历史人文遗迹或景点可供开发,古巴渝十二景中仅有洪崖洞、金碧两处,两江对岸夜景远不及半岛辉煌。沙滨路与江滨路沿线人文景观缺乏,前者仅有磁器口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滨江路修建还可能对其原貌和风格造成破坏,后者也主要在江北老城体现历史文化价值,但它们仅此一点,构不成带;而观江对岸,沙滨路是无景可观,江滨路也不能与南滨路媲美。 南滨路是目前最聚人气的滨江路 尽管目前南滨路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应该说是刚刚起步,但上南滨路观景、休闲的游人很多。每近傍晚,南滨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据南岸区旅游局对2004年7月底至8月初一个星期的统计,南滨路平时每天游客人数约为2万人,周末更达到3万。这是建成多年的长滨路也难以匹敌的,而江滨路、沙滨路则是当地居民的休闲大道。 重庆滨江路发展应有统一规划,明确南滨路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主导地位 目前,各区都在开始规划、包装滨江路。 对此,我们认为,打造靓丽滨江路是重庆进行形象工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不能片面夸大各条路的优势,从而大肆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在较大程度上造成重复建设,不利在全市统筹下将有限资金运用在刀刃上。市里应对滨江路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各条路的功能和定位,从而对各条路产业或旅游设施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如前所述,南滨路在旅游上最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而人气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在四区滨江路开发中,应突出南滨路旅游综合功能的开发,把它作为市内最重要的形象工程之一进行打造,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重点支持。

滨水建筑设计规划

滨水建筑设计规划应遵守自然,与环境融合

顺应自然,傍江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是长江沿岸城镇选址建设的传统。临江建筑空间多呈现出不规则的空间,这种不规则的空间形状常常是切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势利导而建造的。依山傍水的建筑设计应反映自然特色:或逐层错落,或悬岸吊脚,或重楼远眺,或临水亲和;形体起落跌宕,疏密相间,才能使建筑充满节奏与韵律。如古城阆中就创造出"处处轩窗对锦屏"的居住环境和视觉效果。这对今天我们如何尊重城市的地理特征,尤其是在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的情况下,避免千城一面,塑造富有地域特色、充满个性的滨水城市仍有启发意义。比如在临江纵向立面上,建筑高度可由沿江大道向纵深逐渐增加,这样可以增加滨江城市景观的层次感和纵深感,也增加滨江区的观江空间。而临江平行线上,则以低层、多层为主,点缀部分中高层建筑,形成起伏变化的轮廓线。如长江边的现代城市宜昌,以平行于长江的城市基轴和垂直于长江的建设轴来组织城市景观,就是依据自然环境处理滨水建筑空间与立面关系的一个较好的例子。

改变防洪堤单一呆板的传统模式

根据观江、观景、旅游观光的需要,规划中可对江河堤岸进行人性化的改造:在平原的城市滨水带,通过多做亲水梯级平台竖向设计,增强亲水性。传统的防洪大堤,功能单一,割裂了堤内外的空间联系,不能满足观水、亲水和观光的需要。而通过梯级平台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防汛安全和亲水休闲的矛盾。武汉新江滩根据长江武汉段的水位落差竖向设计了三级亲水平台,在四季潮水的涨落中都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观景、观江、亲水的需要。这既确保防汛安全,又突出了滨江亲水生态特色。而另一些城市虽通过滨江岸线改造改变了城市形象,但阻断了亲水的堤坝,因而给人们留下了长久的遗憾。山地、河谷城市滨水岸边,壁陡峭、水流急、亲水性差,设计中则应进行沿江的街面立体规划和更新改造,打造风情街、景观街、休闲街……使街道与河流形成生动的对话,使人们在街与河的对话中体味丰富的空间韵味;通过挑台、高架观景走廊等增加近水亲水功能,如雅安市建造的挑台临江茶廊就体现出街河对话、近水亲水功能的艺术建筑底蕴。

构造多样化的江河岸生态线

城市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不能削弱城市河流的自然生态保护功能,应该是加强这一功能,为自然和生态设计是保持滨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处于城市边缘的滨水自然湿地区,人多都是大自然赋予城市生态系统中十分珍贵的一部分,它起着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应依法严加保护,不能用防洪堤一刀切式割断城市与自然的联系。城市规划应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则,进行"创造性的保护工作",这在客观上要求既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又要根据地形分割构造疏林区、密林区、仿生自然等的生态绿地,并通过多种灌木地组合形成植被的自然群落,形成城市的生态廊道,这不仅起到了美化城市的效用,同时也加强了湿地的自净功能,起到防止水质污染、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设置有乡上草木特色的滨

滨水绿带景观由公园、散步道、各种游乐设施组成,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户外活动空间,为商业和娱乐活动提供服务,是整个滨水区最富有魅力的公共开放空间。在滨水绿带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及本地植物营造"特色景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山地、河谷的滨水城市的滨水带植被残缺,自然生态较差,发展空间局促,可通过生态保持性植被、游览性绿地、生活性绿地,营造多样化的绿地系统来营造山地型滨水城市绿化系统。传统上沿江城镇喜欢把黄果树作为一种实用与美化城镇空间的手段,黄果树硕大的树冠形大体美,一年四季郁郁苍苍、生机勃勃、实用遮阴,再与垭口、桥头结合一体,成为沿长江滨水城镇特色景观。近年来桂林地区政府启动"两江四湖"工程,连江接湖,改变破碎支离的水系,修造生态岸线,根治水质恶化,架桥修楼,显山露水,使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城市面貌得以极大改观,使独步天下的桂林山水更加引人入胜。这些经验值得总结与参考。

上饶滨江路

民国期间,原名上、下河街,破烂陈旧。解放后,整修拓宽叫沿河路,并用红石筑了一段南门口至步行桥间的江堤。二十一世纪初,才大修且两头延伸,改为滨江东路、西路,上饶风景线。东起丁家洲,西至龙潭塔,长达8公里。途经长塘桥西端与体育馆路、银海大厦、信阳路东端、南门路南端、 上饶日报社、信江大桥北端、市邮电局大楼、步行桥西端与抗建路步行街、市人行大楼、市公安局信州分局、市工行大楼、相府路南端、市八小、胜利大桥西端上与渡口、五桂塔,誉为上饶“外滩”。市群众艺术馆由新建路121号迁至滨江西路30号已十年,作家、诗人陈运和在此楼上401室坚持创作,写诗又著文,出版诗文专著累计21种。著名军旅老作家彭荆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等光临此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