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儿子怡祖字说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儿子怡祖字说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张謇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前儿之生十有三年,余膺乡举于顺天[1]。故事[2],行卷书子姓[3],余未有子,先府君命书了而怡祖名,以为得孙之祥。越十年,甲午成进士[4],而府君弃养。又四年,戊戌而儿生,乃实府君所命之名,痛府君之不及见是孙也。于儿离襁褓后,时时举府君之言行节概语之,庶几思所以怡夫祖[5]。 民国改朔[6],新历之二月,犹旧历之正月也。儿于是年十六矣,将往学于青岛。人事之交际将始,循今之宜,不可以无字,乃字之曰“孝若”。 夫孝之谊,至微而至广,《曲礼》所谓不登高[7],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不服暗[8],不登危,为凡为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言之也。而致其用在顺。《记》曰:“孝者,蓄也。顺不道不逆于伦,是之谓蓄[9]。”若之谊训顺[10]。顺必有序,顺于学之序测学进,顺于事之序则事治;顺于人之序则人洽;顺于礼之序则身安,顺之效也。能顺者能爱身,必能知登高临深之为亲忧;能顺着能谨身,必能知苟訾近谗,苟笑近谄之为亲玷[11];能顺者能修身,必能知冥冥堕行[12]、行险侥幸之为亲羞[13]。无不顺则备矣[14],《记》所谓福者备也[15],而非世所谓福也。人亦孰不愿福其子者[16]?勖之以孝而若[17],所以福余子也。儿知受此福乎哉? 青岛之学,德意志所设东方之大学校也。闻其校正肃,而其地阻海而负山,游其校之学子,凡数百人。有高焉,有深焉,有独处之时焉,有众处之时焉,有其校所许这事与所不许之事焉,有为合于孝而若之事焉,有不焉,儿将受此福,儿其思余字儿之意矣。儿其勉乎? 作品注释[1]膺:受,当。顺天:府名。治所在今北京市大兴。宛平。 [2]故事:成例,旧日的典章制度。 [3]行卷:明代书坊刻举人中式之作,以供人揣摩仿效,称“行卷”。子姓:子孙,也指儿子。 [4]甲午: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 [5]夫:语助词。 [6]改朔:更改岁首之月,古时朝代易姓则改朔。朔,农历每个月的初一日。 [7]訾(zǐ):诋毁。 [8]服暗:暗中作事。服,从事。《曲礼》:“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 [9]这希话出息《礼记祭统》。蓄:含蓄,有涵养。 [10]若:顺从。训:训诂,解释。 [11]玷(diàn):玉上的斑点,比喻污辱,损害名声。 [12]冥冥:昏昧,糊涂。堕行:堕落的品行。 [13]《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侥幸。”侥幸:企图凭偶然机会获得成功或免除不幸。 [14]备:完美。 [15]《礼记蔡统》:“是故孝子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世人称富贵寿考等为福。 [16]福:此指保佑,使其幸福。 [17]勖(xù):勉励。 作品赏析十六岁的儿子要离家远行求学,做父亲的写了这篇赠言。作者从儿子的名字说开去,诠释名字的含义,实际是对初入社会的儿子进行为人处世的道德教育,说理畅透,语重心长,洋溢一片舐犊之情。 作者简介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某科状元。近代立宪派人物、实业家。早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1895年在家乡开始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在江南各地开办轮船、垦牧、铁路、铁冶等公司和银行,还兴办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大生纱厂负债遭清算后,病亡。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涵稿》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