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同市第二卫生学校
释义

众所周知,企业发展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分别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某些高职院校过多注重外延发展,一味追求占地多少、扩大建筑面积、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等,建成之后的高职院校设施、条件一流,但却往往忽略了内涵发展。这类院校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改和科研等方面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企业发展的经历告诉我们:竞争实力最终的体现并不是外延,而是它的发展潜质和后劲,这其中主要是指“内涵”的诸多因素。故而高职院校在调整建设过程中切勿忽略形成自身的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在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一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原来是由一些企业战略研究专家提出来的,他们根据其对六十年代以来企业界实行多元化发展利弊得失的研究,对众多企业兴衰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应以此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一种主要依据。其目的是想从根本上解释企业生存和消亡的原因。后来,这一理论被移植(迁移)到其他领域、行业,成为一个企业(行业、事业部门)制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著名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C.K.Prah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对“核心竞争力”这么定义: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能为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其次,核心竞争力对最终产品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最后,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的。在他们看来,核心竞争力包括两类能力:洞察力、预见力。这些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能够形成先行一步优势的事实或模式。这些能力的来源是:能够触发一系列发明的技术和科学知识,如佳能公司的光学知识和缩微能力;专有数据,如花旗银行的行为和信用评分知识;在交易中拥有高端交易的最大份额,从而获取的信息;能不断发明成功产品的创造力,如迪斯尼公司在动画业务领域就有这样的能力;卓越的分析和推断能力。

核心竞争力之所以现在广受关注,是因为它有广泛的迁移性。一个企业如此,一个事业单位,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足,要想在和普通高校的竞争中树立起重要的类型、品牌特色,何尝不是这样呢?

把“核心竞争力”迁移到高职院校,有着重要的意义。至少,它可以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者指明办学竞争的方向。我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的表述可能不完全是一样的,但它的内在实质是一样的。引伸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高职院校的文化,深深融合于高职院校内质之中,难以被他人所模仿和替代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高职院校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是竞争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规模的扩张、数量的增长只能是高职院校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

二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及要素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分析

搞清楚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特点,以便我们对核心竞争力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我们与其它概念的区分,也可以藉此判断一所院校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些特点如下: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其服务的对象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与价值,为高职院校创造长期性的竞争获得主动权。高职院校的价值性不在于其创造了多少经济利益,而是其为社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能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成为技术发展与传播的“辐射源”,具有这种能力的高职院校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创新性。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不断的创新。正由于其创新性,才能保证核心竞争力具有鲜明的活力,不断地增强其核心因素,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起品牌特色。

独特性。独特性在于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自己的气质和风格。甲院校有甲院校的特点,乙院校有乙院校的个性,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所有因素组合后的相对固化的品行。

拓展性。它有力支持高职院校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拓展。这种能力是一种应变能力,是一种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能力,它掌握了做事的规律,它有一群敢于创新的人、灵活、自主的办学机制等。

不可替代。没有别的等价物替代,因为它可能拥有高职院校特别的知识或者信任为基础的关系,因为各种局限性,这是别的高职院校不能替代的。这是上一个特性的延伸。

长期性。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设取决于高职院校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知识、理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核心竞争力不像实物资产那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价值,其发展和壮大却需要办学者的爱护培育。

融合性。核心竞争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高职院校对领导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职工队伍素质、好的软件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办学条件、科研能力等等整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研究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研究高职院校的核心要素,并把核心要素加以强化形成竞争力。这些核心要素如下:

1.高职院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及其人格

当今国际国内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具有多方面的较高素质。高职院校管理者,尤其是领导人的综合素质及其人格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理由很简单,没有一个好领导人,没有一个起核心、骨干作用的好带头人,就不可能形成凝聚力,就不可能把学校管理好。好的管理者、领导人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事业理想;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开拓进取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有真才实学,有远见卓识。没有这种精神和胆识,是难于管理好一所高职院校的。

2.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其合力

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既包括校级管理者,也包括中层管理者,如各分院、系、部的管理者直至教师,两部分管理者形成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校级管理者制定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中层管理者是实施者,把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等加以落实,从而实现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两部分管理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形成真正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竞争力的要素。因此,管理团队的素质体系在于要能正确把握高职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正确理解**发展高职的相关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管理团队的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形成合力,而不是“离心力”。院校级管理者根据学院的环境、发展规划所制定的战略,如果不能很好地创造运用,再好的规划、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没有丝毫的意义。因此,管理团队要廉洁、务实、有创新意识、有强烈的事业心、懂行,才能团结大家一道工作。

3.师资结构及其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教师的专业结构与普通院校不同,学科门类非常庞杂,并且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专业设置不断调整,要求教师的专业结构不断调整。如专业覆盖的宽广性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要求较宽。体现在:一个教师应该胜任本专业中的多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要求比较宽。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师不仅能胜任在专业教室上课,还应能带好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科技制作等。其次,专业实用性强。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定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之为专业实施能力。但是,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求的这种实用性,是体现专业运用中的特色,而非个别岗位操作的特色;体现专业实施能力,而非专业理论能力。这二者明显区别于技工学校和普通高校。这一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学校教师的特性所在。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这支队伍应有的素质要求——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懂得教育基本规律;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转移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

4.全新的教育理念

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反映了该校对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关系的认识程度,引领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治学严谨性,体现出校长对理想办学状态的追求。因此,该校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追求,对学校的办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至少要具有以下的理念,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市场理念。高职教育要想办出特色,要想办出生机和活力,就要立足区域,面向世界,着眼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市场,学校围绕市场(广义的市场)办,专业围绕市场设,质量检验靠市场,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实用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形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源”,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多形式的办学方式,向经济社会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大自身改革调整的速度,走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前列,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特色理念。积极发展高职院校既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长远方针,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而高职院校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其“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办出特色”的办学宗旨。目前国内由多路大军共同举办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这些不同类型的学校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应办出各自不同的学校特色。

——终身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教育是终结性教育,且专门化强,服务面窄。但是,随着科学、经济、技术的发展,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加速,使从业人员在一生中将会多次变动职业和更新职业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应尽可能综合化,拓宽专业服务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技术结构变动中对高级技艺人才的需求。同时,尽力建立好与中职相通、普通高等教育相连的“立交桥”,为具有不同禀赋的社会成员提供多种成才的途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多种多样的人才群。

——“人力资源共享”理念。师资队伍是高职保障教学质量体系的根本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师资队伍的特殊性。“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障高职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却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从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引进或聘任大量的专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对兼职教师可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职教育的需求,通过培训和在职学习实际工作锻炼等多种形式,努力地提高现有的教师队伍的素质,设立“双师型”教学岗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