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界墓表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大界墓表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曾国藩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王考府君(1),以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四日弃养(2),倏历二十三年。当初葬时,吾父以书抵京师,命国藩为文,纪述先德,揭诸墓道(3)。国藩窃观王考府君威仪言论,实有雄传非常之概,而终老山林,曾无奇遇重事一发其意、。其型于家、式于乡邑者(4),又率依乎中道,无峻绝可惊之行。独其生平雅言(5),有足垂训来叶者(6),敢敬述一二以示后昆(7)。 府君之言曰:吾少耽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马少年相逐(8),或日高酣寝。长老有讥以浮薄,将覆其家者,余闻而立起自责,货马徒行(9),自是终身未明而起。余年三十五,始讲求农事。居枕高嵋山下,城峻如梯(10),田小如瓦。吾凿石决壤,开十数畛而通为一(11),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昕宵行水(12),听虫鸟鸣声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蔬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粪,庸保任之。入而饲豕,出而养鱼,彼此杂职之。凡菜茹手植手撷者(13),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 吾宗自元、明居衡阳之庙山,久无祠宇,吾谋之宗族诸老,建立祠堂,岁以十月致祭。自国初迁居湘乡,至吾曾祖元吉公,基业始宏,吾又谍之宗族,别立祀典,岁以三月致祭。世入礼神徼福(14),求诸幽遐,吾以为神之险降(15),莫亲于祖考,故独隆于生我一本之祀(16),而他祀姑阙焉。后世虽贫,礼不可堕;子孙虽愚,家祭不可简也。 吾早岁失学,壮而引为深耻,既令子孙出就名师。又好宾接文士,候望音尘(17)。常愿通材宿儒接迹吾门(18),此心乃快;其次老成端士(19),敬礼不怠;其下泛应群伦(20)。至于巫医、僧徒、堪舆(21)、星命之流(22),吾屏斥之惟恐不远,旧姻穷乏,遇之惟恐不隆。识者观一门宾客之雅正疏数而卜家之兴败(23),理无爽者(24)。 乡党戚好,吉则贺,丧则吊,有疾则问,人道之常也,吾必践焉,必躬焉,财不足以及物,吾以力助焉。邻里讼争,吾尝居间以解两家之纷。其尤无状者(25),厉辞诘责,势苦霆摧而理如的破(26),悍夫往往神沮。或具尊酒通殷勤,一笑散去。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27),其道一耳。津梁道涂废坏不治者,孤婺衰疾无告者,量否力之所能,随时图之,不无小补。若必待富而后谋,则天下终无可成之事。盖府君平昔听恒言者如此,国藩既稔闻之(28),吾父暨叔父又传述而告诫数数矣(29)。 府君讯玉屏,号星冈。声如洪钟,见者惮慑,而温良博爱,物无不尽之情。其卒也,远近咸唏,或涕泣不能自休。配我祖妣王太夫人,孝恭雍穆(30),娣姒钦其所为(31)。自酒浆缝纫,以至礼宾承祭,经纪百端,曲有仪法。虔事夫子(32),卑诎己甚(33)。时逢温怒,则竦息减食(34),甘受折辱,以回眷睐。年逾七十,犹检校内政(35),丝粟不遗其于子妇、孙曾(36)、群从、外姻、童幼、仆妪,皆思有惠逮之,权量多寡,物薄而意长,阅时而再施。太夫人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卒,春秋八十,葬于木兜冲。其后三年,而府君卒,春秋七十有六,葬于八斗冲,迁太夫人之柩袝焉(37)。其后十年,为咸丰九年己未十二月,均改葬于大界。 府君之先,六世祖曰孟学,初迁湘乡者也;曾祖曰元吉,别立祀典者也;祖曰辅臣;考曰竟希。曾祖妣氏曰刘;祖妣氏曰蒋、曰刘;妣氏曰彭。以国藩忝窃禄位,府君初貤封中宪大夫(38),后累赠为光禄大夫、大学士、两江总督。祖妣初封恭人,后累赠为一品夫人。圣朝推恩,追而上之,竟希公累赠光禄丈夫,妣彭氏亦赠一品夫人。 府君生吾父兄弟三人,仲父上台早卒,季父骥云无子,以吾弟国华为嗣(39)。孙五人,军兴以来,惟国潢治团练于乡(40),四人者,皆托身兵间。国华、贞幹殁于军(41),国藩与国荃遂以微功(42),列封疆而膺高爵(43)。而高年及见吾祖者,咸谓吾兄弟威重智略,不逮府君远甚也,其风采亦可想已。曾孙七人,玄孙七人。 凡兹安居足食,列于显荣者,繄维祖德是赖(44),于是叙其大致,表于斯阡。令后嗣无忘彝训(45),亦使过者考求事实,知有众征,无虚美云。 作品注释(1)王考:对去世祖父的敬称。府君:子孙对其先世的敬称。 (2)弃养(yàng):家中长辈去世的婉称。 (3)揭:标立。 (4)型:楷模。式:榜样。 (5)雅言:高尚、正确的言论。 (6)叶:世。 (7)后昆:后嗣,子孙。 (8)裘马:轻裘肥马,形容生活的豪华。语出《论语·雍也》。裘,皮衣。 (9)货:卖出。 (10)垅:高地。 (11)畛(zhěn):田间小路。 (12)昕(xīn):日将出时。行水:管理田水。 (13)茹:蔬菜的总称。撷(xié):采摘。 (14)徼:通“邀”,求取。 (15)陟(zhì)降:升降,上下。古称上天及祖宗的默佑为陟降,意谓往来于天人之间。 (16)隆:盛,重视。 (17)音尘:本谓声音和尘埃,借指信息。 (18)通材: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宿儒:素有声望的学者。 (19)端士:品行端正的人。 (20)泛应:一般地应付、对待。 (21)堪舆:即“风水”,如相宅、相墓之法。堪,高处。舆,下处。 (22)星命:根据星宿之相测吉凶,算命运。 (23)疏数:犹言少与多,亲近与疏远。 (24)爽:失,差。 (25)无状:没有礼貌,不讲理。 (26)的:箭靶的中心。 (27)嚣:喧哗。此指纷乱不安定。 (28)稔(rěn):熟悉。 (29)数数(shuò):屡次,常常。 (30)雍穆:和睦。 (31)娣姒(sì):妯娌。兄妻为姒,弟妻为娣。 (32)虔:诚敬。夫子: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3)诎(qū):委屈。 (34)竦息:同“悚息”。惶恐不安貌。 (35)内政:家中事务。 (36)孙曾:子孙的统称。 (37)袝(fù):合葬。 (38)貤(yí)封:清制,职官以自己应得的封诰,呈请改授远祖及伯叔、外祖父母等,称貤封。貤,转移。 (39)国华:字温甫,作者弟弟。 (40)国潢:字澄侯,作者弟弟。 (41)贞幹:初名国葆,字季洪,后改名贞幹。 (42)国荃:字沅甫,作者弟弟。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封一等威毅伯,官至两江总督。 (43)封疆:统治一方的将帅,明清时各省长官如总督、巡抚等称“封疆”。膺:受。 (44)翳:主助词,无义。 (45)彝训:尊长对后辈的日常训诲的话。 作品赏析这是曾国藩为其祖父写的墓表,内容是显亲耀祖、宏扬家声,但写得较有特色。通体记叙亡者往昔的言谈,表现亡者的生平及品行,叙事布局周详不琐乱。 作者简介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1821—1850)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末),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残酷镇压太平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并因此以大学士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死后谥文正。为文推崇姚鼐,早年在京师曾攀附梅曾亮,并与朱琦、王拯、吴敏树等桐城派人物相往来。后以桐城派为号召,网罗人材。吴汝纶、张裕钊、薛福成、黎庶昌等都曾充其幕僚,并以曾门弟子相称。著有《曾文正公诗文集》。编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