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家手笔
释义

图书信息:

大家手笔

作 者:向熹

出 版 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品牌: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定 价:23.00

I S B N :9787563925919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标 签:文 学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散文

内容简介:

《大家手笔》精选《南方周末》“写作版”作品,关注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反物欲主义主题,关注思想的进步,历史的追问与现实的责任,并积极参与社会思潮的讨论,极具思想含量和智慧启示。其基本理念是:一个人赋予自己崇高的使命之后,反而更应该倍加小心,以防使命与勇气结合为杀气腾腾的霸气。

目录:

总序:不死的理想随书页飞扬

序:世界变平,思想何为

上编 大家讲述

《2012》与政治伦理

富士山下的市民宪章

任务

为什么忧伤

殇高潮

温柔的路途

于先生

在边城历史中穿行

永远的佩蒂·史密斯

走向世界的起点

历史就像从远处传来的“风声”

——谈小说《风声》和电影《风声》

余震中的敬畏之心和日常生活

英国人轻易不会流泪

——青春版《牡丹亭》欧洲巡演纪实

墓与幕

请问候劳鹤

戏剧史上的俞珊与蓝苹

在文学史上:她死在第二次

传教士丁韪良的殖民战略

与本·拉登面对面一百分钟

——听美国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讲故事

这是一个全新的张爱玲

——与《小团圆》有关的种种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之福

迈克尔·杰克逊和我们时代的精神贫困

“当你不能写作时,就被放逐了”

——聆听哈罗德·品特

奥巴马的雄辩术

百难告解的同性恋者

奥斯威辛之中,本来有诗

苦难,如果仅是为了震撼

谜一样的古地图

蝌蚪文是不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三星堆玉石文字考

一个人和一条狗的死

下编 大家立场

好的大学与好的文学

孔子的价值与国学热

苏格拉底为什么审判雅典民主

我们需要怎样的宽容

国家是国家,祖国是祖国

——朋霍费尔与马丁·路德·金

祭罢炎黄祭女娲

自由和爱是永恒的人性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审视一切

评析李辉“质疑”文怀沙的方法

有了米老鼠那张快乐的脸,我们快乐了吗

——迪士尼疯狂乐园随想

上品下品——为什么政治家的职责不在求知天道

人命关天——为什么保护生命是政府的最高使命

叛徒问题或灵与肉

书摘:

在边城历史中穿行

林达

那年景明带外国专家回云南作乡村考察,来到聂耳纪念馆,有一个介绍影片,放出一位英俊青年,解说词说,“这是聂耳”,景明不由大笑:“这是我爸爸的照片啊!”影片又放出一位美丽女子,解说词是“这是聂耳的女友”,景明更是大笑:“这是我妈妈!”这位云南音乐家曾是和景明父母一起玩的好友,博物馆不认故人,在一堆照片里捡了英俊青年、最秀美女子摄入影片,恰是景明的父亲母亲。

一个人写自己的回忆,孤立的人生跌宕,很可能只是一个偶然;可是,个人境遇的总和,就必是鲜活的社会历史本身,这是民间历史的魅力所在。我曾经想过,应该在哪一天,约几个相识的人,约好一起写出回忆,同时记录各自周围一圈生态,这样一个小小集合,就不再是个人史,而是一个社会单元、一个社会团粒结构,就有历史记录的价值了。

我只是想想而已,而在古老昆明,一些不同年龄段、有着相互关联的人,并没有相约,却出于本能的历史感,真的出现了个人记录的不约而同。

这是我再次阅读熊景明回忆(《家在云之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8月1日出版),准备写序的时候,忽然意识到的。断断续续在几年里,我为几本围绕昆明的回忆录写了序言和书评,有黄湛回忆录《永远的北大荒》,有胡伯威回忆《儿时民国》(续集《青春·北大》),还有刘德伟《一粒珍珠的故事》,而他们都和一个人有联系,就是景明。他们是景明的干爹、表哥和老师。我也陆续看到一些回忆,有流亡至昆明的范小梵写的《风雨流亡路》,她丈夫朱锡侯自法国归来居昆明35年,留下书稿《昨夜星辰昨夜风》,他们和景明前辈有着共同的世交,也就隐隐牵到一起。

卓琳去世,我看着范小梵的女儿给景明信中唏嘘:“他们这一代人走得差不多了。”卓琳于她,是妈妈的好友。我问起来,景明对我解释:卓琳是“云南宣威火腿老板的千金。我三姨妈小时候最好的朋友。她家不在昆明,住校,星期天就和我三姨妈一道回家”。这些,她没有写进书里。景明父亲年轻时光,一个高大的国军军官王兆仁,带女友来昆明,向朋友们介绍说她叫蓝苹,不知为什么,景明的父亲似乎对她印象不好,当然,这只是一个生活小插曲。我一直记得景明说起过的故事,那年她带外国专家回云南作乡村考察,来到聂耳纪念馆,有个介绍影片,放出一英俊青年,解说词说,“这是聂耳”,景明不由大笑:“这是我爸爸的照片啊!”影片又放出一美丽女子,解说词是“这是聂耳的女友”,景明更是大笑:“这是我妈妈!”这位云南音乐家曾是和景明父母一起玩的好友,博物馆不认故人,在一堆照片里捡了英俊青年、最秀美女子摄人影片,恰是景明的父亲母亲。时局动荡,朋友四散,聂耳早逝,卓琳、蓝苹分别去了延安。1949年,卓琳没有回乡,她在延安嫁了外乡人,丈夫号召北方城市青年“打到西南去,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因而赴卓琳家乡,彻底改变了她少女时代好友们的命运。

一大批外乡人因此落户昆明。在走向大西南的军人中,有吴祖光19岁的妹妹吴构和她后来的丈夫孔凡庸,他们于1949年10月2日离开南京,1950年2月抵达昆明,从此也成新昆明人。景明随爸爸、妈妈、干爹、老师及乡亲们,迎来从天而降的队伍,也迎来千年淳厚古昆明的大变革。蓝苹也在延安成婚。当初一起在昆明旅馆听蓝苹唱抗日歌曲的朋友,谁也没有想到,因为这次小小聚会,几十年后,景明父亲对蓝苹的一点私下议论,竟然差点要了他和景明六姨爹的性命。这些记录原本孤立独存,却因他们之间那点纤弱的社会联系,陆陆续续,一本本放在一起,眼前忽然展现社会一角的历史拼图,作者、书中人物、牵连到的周遭,已是横向关联延伸的一片社会断层:当年边城不大,景明父亲出生时,昆明只有三万人。而这个角落,又是中国大图景的缩影。当一个历史网络蓦然最后连通,令人感觉惊异。

我把景明这本书看做这个结构的中心。不但因为她的存在,使得这些回忆得到一个连接,也因这一圈记录各有其阶段局限:记录者或是出生此地却又别离,昆明记叙也随之中断;或是自外乡转来,文化基因终有异趣。景明的回忆不同:从清末的家族追溯,到她自己的青年时代,叙事根基始终深深扎在同一片土地,是边城文化场的一个近现代核心。

大一统中国下,不论辛亥开始的各类革命,还是战祸动荡离乱,都不可阻挡地一路蔓延,一直覆盖到最边远省份。景明回忆录的父系始于任丽江知府的曾祖父,祖父家中还召开了云南的中共“一大”,两代人孜孜求学,从省内省外到英美德法,有十六人之多,“教育所费,几近破产”。母系始于祖外公(母亲的外公)参与百日维新被慈禧赶回云南,外公一代虽是大户人家,却立规不用佣人。到母亲一代加十个舅舅姨妈,就牵出众多家庭命运,其政治倾向有国有共。自古以来,不论天灾人祸朝代更替,在此边地,各路人马各派信仰,终有舒展活跃空问,活力来自社会的色彩斑斓,近代又添加自西方引入的现代科学与宪政学说。景明父母一代正是呼吸着西风东渐的新鲜空气成长起来。直至1949年,变革属史无前例。

读过这本书的朋友,无不对景明超常的记忆力、观察力留下深刻印象,跨越时代折断的裂缝,她似乎只是不经意间,给两个时代作出细节的描绘对比。在我眼中,景明的特别,更来自始终有一豆自由之火的内心。自由之于父亲是迷恋科学技术拓展的天空,是学识服务民众的虔诚,是等同于生命的诚实和无拘束心灵。他为滇缅公路、昆明供水贡献了自己毕生的聪明才智,在关押中他宁可置自己于死亡威胁下,也定要实话实说。晚年,他坚持买一辆摩托,他要在风驰电掣中,实实在在回味曾经有过的青春自由。景明母亲长期病卧在床,却以精神托起一家人,幽默和关爱自然天成,自由于她,就是维护私人空间不受强力逾界的坚持,她就是温暖,就是家,就是亲情友情的守护神。景明承继父母,承继的是父母对自由的独特理解和坚守,这是以常识常情构筑的文明本身。

个人境遇融人时代背景,又写出大时代中普通人短短一生的生命辉煌,文字一定要好看,这些恰是景明的擅长。她受过严谨学术训练,有很深学术功力,却向无学究气。她以独特个人视野,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自己亲历的边地社会演变,读来却好像只是在穿过行云流水、细数柴米油盐。家传的幽默天赋,更是别人要学也学不来。景明更以平常故事在传达常识:个人自由无涉政治。所谓正常社会,只是以最大限度保障个人自由。

对许多人来说,景明是一个谜。几十年里,不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只要是汉学家,多半是她的好朋友,她是大家眼中推动中国研究不可缺少的助动力;不论做什么,她似乎只是信手拈来,轻松成就,一切只是自然历程;后来我渐渐明白,她也有难处,只是她习惯把难处单独留在自己身后。第一次遇到景明,我很惊讶,当时她已在香港生活二十年,还没有过一次出国观光,所有假期,她都回到中国农村,在那里扶贫。

后来我读景明回忆,就感觉这一切都很自然。她只是承继父母,继续走下去。对于景明,父母从未离去,他们就在天上,为她点亮星斗,护佑她前行。

P29-3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