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舜臣的文学世界 |
释义 | 图书简介陈舜臣是日本的著名作家,其不少作品不仅有汉语版,还有英语版、朝鲜语版。因此,陈舜臣文学不仅属于日本,也属于中国,更具有世界意义。可以相信其文化思想发出的震撼音符,不仅回荡在日本和中国的历史上空,还将回荡在世界历史的广阔星空中,那深邃、美妙的音符将构成一曲对人类追求和谐、消除民族差异的交响曲。所以,陈舜臣文学具有跨文化的国际视野及超越民族、语言、宗教的鲜明特点。我们用时代与文化双重透视”的方法来考察陈舜臣文学的内涵,对于认识其文学价值及独特的历史观及为重要。这也睚是我选定陈舜臣为研究对象,并以陈舜臣的文学世界作为博士论文主攻方向的主要原因。我希望通过对陈舜臣人生旅途、文学成就的评述和探讨,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更加清晰地认识他成为一代文学大师的成因、成就和某些局限性。 编辑评论在某种程度上,作家的全部作品融汇在他的处女作之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不仅一个人这样说过,而且几个人都说过相同的话,只是我记不清是谁说的了。我的处女作是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的《枯草之根》。我对这部作品情有独钟。这部作品以神户为舞台,登场人物是有中国背主的人,即多为华侨。故事情节与人们背负的过去有着深层的联系。我必须搞清将这个时代的东亚居民卷入动乱的原因。从我立志当作家起,就想写我所经历的时代”。这个时代笼统地说就是近现代史”。那究竟是什么时代呢?我读了各种史料,坚信鸦片战争就是这个时代的开端。 目 录致中国读者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陈舜臣研究的思考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活跃在主流文坛的华裔作家 第一节 生存环境造就“人性化派”作家 第二节 作品分类及风格 第三节 执著的文化贡献 第四节 “双重边缘”文化现象 第二章 走向文坛的探索之路 第一节 在两种语言中磨砺的童年(1924-1936) 第二节 在迷茫的碰撞中成长的少年(1936-1941) 第三节 在战时劝荡期中探索的青年(1941-1945) 第三章 陈舜臣文学诞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心中的故乡与现实的台湾 第二节 在寻觅与探索中走向文坛 第三节 多元文化的神户与华人社会 第四节 战后日本文坛的格局和变化 第四章 文学的植根与文化的融合——初登文坛的推理小说《枯草之根》 第一节 追寻生存之“根” 第二节 寻找社会和战争之“根” 第三节 “根”系中国文化的沃土中 第四节 “根”植日本社会的土壤中 第五章 独辟蹊径的文学叙述方法——推理和历史协奏曲《青玉狮子香炉》 第一节 把“物”人化的叙述方法 第二节 历史框架中的推理方法 第三节 变换视角叙述历史的方法 第六章 用“复眼”解读亚洲近代史的序幕——小说《鸦片战争》的文学史观 第一节 亚洲近代史的序幕 第二节 多视角多层次的描写 第三节 小说《鸦片战争》的国际视野 第七章 以史抒怀再现历史波润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小说的开拓者 第二节 以史抒怀谈古论今 第三节 塑造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 第八章 文化认知与超越 第一节 从探索身世到致力于文化交流 第二节 探索超越民族和文化的世界主义 第三节 以文化叙事蜚声文坛 第九章 用文化随笔架起交流之桥 第一节 《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求同存异论” 第二节 《日本的中国的》的“邻人论” 第三节 《日语与汉语》的“文化论” 第四节 《六甲随笔》由文化转向社会评论 第十章 用自传和诗歌进行文化传递 结语 附录 陈舜臣先生访谈纪实 陈舜臣大事年表 陈舜臣主要获奖简历 陈舜臣作品目录及简介 陈舜臣作品汉译书目表 陈舜臣文学评论综述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基本信息·语言:简体中文 ·出版时间:2008-07-01 ·版次:1 ·总页数:300 ·印刷时间:2008-07-01 ·印次:1 ·字数:250000 ·ISBN:9787201059631 ·大小:32开 ·装祯:简装 ·纸张:胶版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